茫茫沧海,一根根重量超百吨的钢管,被巨大的液压锤一下下打入海平面下90多米,仿若定海神针,永镇波涛, 未来可供20万户家庭用电的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将屹立其上。
▼华西900施工船正在将辅助桩插到导向架上,之后会将辅助桩打入泥底下。
3月28 日,广东能源集团阳江沙扒海上风电项目正式在阳江海岸线外约20公里处进行工程桩打桩施工,标志着该项目海上主体工程建设正式启动。
未来总装机容量达30万千万的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将建在其上,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稳定的绿色能源支持。
▼刚刚日出,主施工船华西900已经开始忙碌了。
在长130多米的“华西900”起重船上,吊重达到900吨的单臂缓缓挥舞着。
在施工船的一侧,导向架在4根辅助桩的固定下稳稳地插在海床上,4根工程桩矗立在海面,正在进行打桩施工。
每根钢管桩高达58米,在它们上面将连接导管架并最终安装上巨大的海上风电机组。
▼驳船德浮15001号正在运输钢管桩和导向架。
随着首根桩的成功插打,周边打桩船、载桩运输驳、拖锚船上施工人员欢声一片,这意味着自2017年10月项目取得核准以来,经过前期扎实、有效的推进,努力终于将要结出硕果。
▼38米高的导向架稳稳固定在海平面上。
据了解,广东能源集团阳江沙扒海上风电项目场址涉海约48平方公里,场址区域内水深范围为23米到27米,计划安装55台单机容量5500千瓦的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并配套建设海上升压站、集电海缆、登陆海缆及陆上控制中心。
该项目总投资约60亿元,全部建成后每年可为电网提供清洁电能约7.846亿千瓦时,与燃煤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省标煤消耗约24.72万吨,每年发电量可供应约20万户家庭用电。
▼钢管和人的大小对比。
该项目的难度并不在于海上的天气和机械的重量,而是在于海平面下。
项目建设单位相关负责人介绍,广东能源集团阳江沙扒海上风电项目场址所在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海底覆盖层较浅,岩面起伏变化较大。
对风电机组基础的设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为此,该公司在勘察阶段投入了国内顶尖的三艘综合地质调查船(南海503、海洋石油707、海洋石油708),取得了丰富、详实、准确的勘察成果。
该企业还加强作业过程控制,对标国际管理模式,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作业顺利进行。
广东能源集团阳江沙扒海上风电项目工程管理人员龙正如说,将和施工人员一起严格地把守质量关口,把广东能源集团阳江沙扒项目建设成为标杆项目,为阳江市打造海上风电产业链,为广东省打造全省海洋经济发展增长极作出积极贡献。
>>链接“追风者”风采在广东能源集团阳江沙扒海上风电项目上,有这样一群“追风者”,他们精益求精,不懈努力,为了项目的保质安全推进而不断奉献。
他们常常在海上几周不下船,船上的颠簸对于他们习以为常,上了岸却感觉这么地面一直在晃,想念家乡的儿子也只能看看照片。
华西村海工 郑浩▼郑浩他是江阴人,有一个两岁的小孩在老家,可从12月17日接到任命,他一直在船上没有下来过,连春节也是在船上。
其所在的华西村海工承揽了该工程的部分业务,他本人在船上负责安全生产工作。
“肯定想家啊!怎么可能不想呢?”郑浩说,可工程量这么大,大家都很忙,我负责的安全生产工作,还是人一直在岗才能安心。
“作为“追风者”,和家人相处对于他已经成为奢侈,他做的上一个项目在三亚边的深海区,阳江的项目其公司负责A标段6台风机基础的打桩和风机吊装。
“我们一定高质量的完成任务,给阳江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
“广东能源集团阳江海上风电公司 龙正如▼龙正如。
龙正如是贵州人,2011年从华北电力大学毕业,多年来一直在广东从事风电项目管理,有丰富的经验。
他刚刚结婚两年,妻子也是贵州人。
”我一般一个多星期或者半个月回一次陆地,比我的许多同事幸福多了,他们有的来了就没下过船。
“龙正如说。
在船上他每天6点多起床,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一直到晚上12点都在岗位,负责整个项目的施工管理。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绿色能源基地,我非常看好阳江的发展。
而且阳江对于我们这些出来工作的人来说非常宜居。
”龙正如可不是说说而已,他用实际行动来诠释自己的话,让妻子辞掉之前的工作,跟他一起来阳江定居。
【采写】全媒体记者刘阳 杨世华 【通讯员】林锦鹏 【视频制作】全媒体记者刘阳 杨世华【图片】全媒体记者刘阳 杨世华【作者】 刘阳;杨世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