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 照亮新时代乡村振兴路——31省份农村户用分布式光伏使用情况调研作者:魏文栋童璐耿涌(魏文栋系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童璐系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助理;耿涌系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编者按“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这是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的重要部署。
随着我国“双碳”目标持续推进,清洁可再生能源在我国未来能源转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其中,光伏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备受重视。
如何推动农村分布式光伏发展、针对光伏扶贫成果做好后续巩固工作?上海交通大学课题组就此进行了专题调研。
从整体来看,我国是世界上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光伏发展潜力巨大。
截至2022年底,全国光伏发电累计并网容量392.04GW(吉瓦,装机容量单位,1吉瓦=100万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157.62GW。
2022年全国光伏发电新增并网容量87.4GW,其中分布式光伏51.11GW。
为摸清农村分布式光伏的发展现状和用户诉求,近期,上海交通大学课题组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89个村开展入户调研,综合分析937份个人问卷与170份村委工作者访谈资料,探索分析分布式光伏发展成果、现实困境与未来潜力,以期为推动开展“千家万户沐光行动”、高质量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实证参考和政策建议。
2月15日,江苏省泗洪县天岗湖光伏发电产业基地。
方东旭摄/光明图片3月18日,河北省玉田县一家光伏设备生产企业的工人在检查光伏板质量。
新华社发宁夏宝丰农光一体光伏电站。
新华社发成果突出光伏走进千村万户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坐落在大别山腹地,是全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山区县。
2020年4月29日,金寨县正式摘掉“贫困县”的帽子,迈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在脱贫摘帽的过程中,光伏扶贫为金寨注入了崭新的活力,让村民们受益良多。
“自己只需要出8000块钱,剩下的成本由政府补贴,政府还给我们装设备,运行收益都装进我们的口袋。
这样的好事,谁不欢迎?”说起光伏扶贫项目,金寨县一位村民直竖大拇指。
2015年,在村“两委”的组织动员下,这位村民加入了光伏扶贫项目,在自家屋顶安装了近20平方米的光伏板。
自安装以来,这套光伏发电装置每年能带来3000多元收益,短短两年时间就已经回本。
这份“从天而降”的稳定收益,让这位村民家里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当问及使用满意度时,他露出质朴的笑容:“满意满意,非常满意!”光伏扶贫作为十大精准扶贫项目之一,为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政策体系发挥统筹规划作用,脱贫效果显著。
2014年10月,国家能源局、原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工作方案》,决定利用6年时间组织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并就具体工作作出部署,开启了光伏扶贫发展新篇章。
随后,一系列规范类、支持类文件接连出台。
从规范光伏发电产业用地到提高光伏产品技术指标,从《关于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工作的意见》到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以试点带动整体,构建了光伏扶贫统筹推进的完整体系。
“十三五”时期,国家颁布多项与优惠电价、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相关的政策,为光伏扶贫保驾护航。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光伏扶贫项目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截至2020年,全国累计建成26.36GW光伏扶贫电站,惠及近6万个贫困村、415万贫困户,每年可产生发电收益约180亿元,相应安置公益性岗位125万个,光伏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果。
因地制宜拓展光伏扶贫模式,助推产业发展。
在光伏扶贫推进落实的过程中,各地政府根据村民居住条件和实际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光伏扶贫模式,形成了三种主要路径:屋顶分布式电站、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和光伏大棚电站。
屋顶分布式光伏给村民带来固定收益;村级光伏扶贫电站不仅通过卖电收益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年度分红,更为村民提供了清洁、维修等就业机会;光伏大棚电站在农业大棚的基础上利用大棚顶部发电,全面推进产业升级,以“农光互补”新模式为扶贫开发注入新的活力。
脱贫攻坚期间,各地因地制宜,根据实际发展条件选择合适的光伏扶贫模式,高效赋能脱贫攻坚工作。
立足长远发展规划,落实精准扶贫。
光伏扶贫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生动实践,以已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为主要帮扶对象,实现“造血”与“输血”的路径兼顾。
立足部分农村贫困人口“无资金、无劳动能力、无技能”的特点,形成了兼顾针对性与高效性的帮扶体系。
比如,脱贫攻坚期间,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通过开展多轮帮扶,保障未脱贫家庭继续享受光伏分红、已脱贫家庭有序退出帮扶、新产生的贫困户及时纳入补贴体系,做到了“扶持对象精准”“资金使用精准”。
事半功倍绿色电力助力能源转型当前,我国处于新发展阶段,实现“双碳”目标迫在眉睫,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一系列重要战略处于快速推进阶段。
发展分布式光伏可以促进能源转型,有效巩固光伏扶贫成果,从多方面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
光伏绿电推动清洁能源转型,改善人居环境。
农村地区地域广袤、人口密度低,乡村闲置屋顶及充沛的土地资源为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提供了先天便利条件,因此,光伏成为农村清洁能源的主力军。
光伏扶贫以太阳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在农村生活中的应用为重要抓手,有力扭转了“家家有炊烟,户户污染源”的农村原有能源消费模式,对于推进绿色低碳能源结构转型,实现农村生产生活节能减排,增进群众生态福祉,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光伏发电“自发自用”模式大大减少了输电损失、节约了输电成本,助力农村电网改造,为改善农村电网基础稳定性提供了支撑与保障。
光伏发电收益政策释放红利,助力共同富裕。
分布式光伏补贴与售电收益多渠道分配方式可以实现村民和村集体收入持续增长。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家庭分布式光伏电站每年能产生少则千元、多则万元的稳定收益,可连续收益20年;而集中光伏电站从收益分红和公益性岗位两方面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劳动增收,为促进村民脱贫、巩固脱贫成果、助力共同富裕发挥了重要作用,村级光伏电站收益也成为贫困村集体经济“破零”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