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海上风电运维员:不同寻常的上班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01   来源:海上风电   作者:风电叶片   浏览次数:98
核心提示:海上风电,是与“风”和“水”打交道的行业海上交通承担着人员、物资转运,紧急救助等功能是海上风电运维的重要一环也是陆上风电运维所不具备的一大难题人们在不停地探索更好的交通方式从陆地抵达海上风电场总共分两步↓第一步:从码头乘船抵达登陆点第二步:登上风机或升压站听起来简单但做起来不易第一步:从码头乘船抵达登陆点乘船,是海上交通最常见和普遍的出行方式,但却不普通。都说船儿在大海上逐浪漂泊像只摇篮,但大海可不是时刻“好脾气”的,她总是把船儿晃得像个不安定的摇篮,让身处其中的人感到脑袋发紧。随着海上风电深远海化发展,

   

海上风电,是与“风”和“水”打交道的行业海上交通承担着人员、物资转运,紧急救助等功能是海上风电运维的重要一环也是陆上风电运维所不具备的一大难题人们在不停地探索更好的交通方式从陆地抵达海上风电场总共分两步↓第一步:从码头乘船抵达登陆点第二步:登上风机或升压站听起来简单但做起来不易第一步:从码头乘船抵达登陆点乘船,是海上交通最常见和普遍的出行方式,但却不普通。
都说船儿在大海上逐浪漂泊像只摇篮,但大海可不是时刻“好脾气”的,她总是把船儿晃得像个不安定的摇篮,让身处其中的人感到脑袋发紧。
随着海上风电深远海化发展,离岸距离已从30千米、60千米发展为80千米,所以出行时长也由一两个小时变为更长的五六个小时,这就意味着出海人员要在这个“摇篮”里待更久。
同时,海上变幻莫测的天气也导致出海时间受到风力、浪涌等因素限制,“摇篮”并不是随时都能出发。
所以说,简单的“乘船抵达”四个字,却承载了“天时(天气适宜)、地利(海况允许)、人和(抗晕船)”的条件,因此,海上风电运维工作对运维船的安全性、舒适性、停靠能力、速度及装卸能力等要求越来越高。
目前,国内常见的运维船主要为单体船、双体船和高性能船,虽然能保障运维人员的安全和舒适性,但存在远距离燃油消耗和运载能力有限等问题。
“三峡运维001”是国内首艘30米级双模式海上风电运维船,吸收了单体船和双体船的优点,为国内建造专业海上风电运维船做出了很好的尝试,但行业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在这种前提下,“空援”登场,直升机在海上风电运维中展现了独特优势。
直升机航速在125至150节,而船舶的航速约为15至25节,空中力量的加入使得路程时间缩短了约5至10倍,大大提升了运维高效性;同时,直升机能在10级大风天气中出航,而船舶出海只能在6至8级风以下,响应能力不敌直升机。
如去年8月4日,时值台风“杜苏芮”“卡努”连续过境,期间船舶无法出海,三峡集团所属三峡能源江苏运维公司如东项目部的运行人员在紧急检修时出动直升机运送运维人员和设备,不到30分钟便从陆上抵达换流站,最终顺利完成检修。
第二步:登上风机/升压站登风机不就是从船上走到风机上就好了吗?这样说倒也没错,但实际操作起来可并不容易。
前面提到船只在海中就像不安定的“摇篮”,那么海面为何总是波光粼粼?因为有绵绵不绝的波浪。
船停泊在海中定会止不住地上下左右晃动,而这样的晃动造成了船面与风机或升压站爬梯间的不稳定落差。
运维人员要想顺利登上爬梯就必须跟随船体晃动的节奏,抓住晃动最高点的时机,手一抓,脚一踏,迅速往上爬。
为保障作业安全,安装了伸缩舷梯的运维船起到很大作用——舷板的自由端可搭在(或由端扣装置扣在)风电机组连接件的固定装置上,在空中铺起一条稳稳的路。
简单的两步却包含着不简单的学问。
海上风电运维人不同寻常的上班路,在万顷波涛中更显坚定与不屈。
本文作者:任亚男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