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资源最主要的利用形式是水力发电,方式是将水的势能和动能转换成电能,二者相比,主要是利用势能,要想利用势能必须有落差,因此就需通过适当的工程措施,人工提高落差,形成可利用的水头。
常用的集中落差方式有筑坝、引水或两者混合,现分述如下:1.筑坝式开发拦河筑坝形成水库,坝下游形成一定的水位差,使原河道的水头损失,集中于坝址,通过水库调节流量,使得水能利用程度较充分;同时水库可解决防洪、供水等水利问题,综合利用效益高。
大坝修筑得越高,集中的水头和水量越大,相应发电量也会越大,但水库淹没造成的损失也越大。
我们把建库拦截河水进行水力发电的水电站称为坝式水电站。
如果在坝的下游侧布置水电站厂房,称为坝后式水电站,因为水电站厂房本身的结构和重量已不足以维持稳定,无法挡水,必须建设专门的大坝挡水,将厂房布置大坝的后面。
坝后式水电站常建于河流中或上游的高山峡谷中,可得到中高水头的落差。
我国的三峡水电站就是坝后式水电站。
如果将水电站厂房作为挡水建筑物的一部分,称为河床式水电站,这种水电站布置方式,水电站厂房与坝排成一体,在一条直线上,共同阻挡河水,这种坝一般不高,形成的水位落差较小,主要靠流量大出力,属低水头大流量型水电站,如葛洲坝水电站就是河床式水电站。
2.引水式开发在上游合适的河段建立低闸,用引水渠道或隧洞从上游水库长距离引水,相当于在一个“U”型河床的“缺口”位置或相邻两河河床高程相差较大的地方建设引水系统,充分利用自然河床在引水系统之间形成的落差,形成发电水头引水发电,称为引水式水电站,可进一步分为无压引水式水电站和有压引水式水电站。
如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苏巴姑水电站就是引水式水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