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型越来越大,迭代越来越快,这就是目前国内风机制造市场的真实写照。
6月28日,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北部海域顺利完成吊装。
这也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投运的最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
回溯2021年,国内海上风电进入“抢装潮”。
彼时,6—8兆瓦风机尚属主流机型。
短短2年时间,在海上风机市场,6—8兆瓦机型几乎销声匿迹。
有风机制造企业相关工作人员打趣:“可能你手里的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还赶不上海上的大风机。
”事实也的确如此。
有国内主流风机厂商相关负责人向笔者透露,在陆上1.5兆瓦机型时代,该企业相关的产品持续销售了近14年时间。
“2兆瓦的机组我们也卖了七八年,主流产品的销售额有700亿左右。
但到了8兆瓦机型,一共装了14台就被市场淘汰了。
”梳理近年来的风机市场,行业人士普遍感叹于惊人的迭代速度。
“周期就是两年左右,而且没有最大,只有更大。
”风机加速迭代的背后,有技术升级带来的行业进步,但也潜藏着过度“内卷”带来的可靠性风险。
近日,西门子能源披露,由于旗下西门子歌美飒设计生产的风机部件的磨损速度比预期要快,可能会令西门子能源额外消耗超过10亿欧元费用。
据此,西门子能源也宣布撤回2023财年业绩指引。
“以前,一个产品可以卖十几年,产品的可靠性是得到充分验证的。
但现在,两年一更新,某些零部件的寿命不及预期太正常了。
”国内某风电企业研发人员表示,对于大型风电机组的技术研发而言,一个全新机型的研发,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时间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要素,因为很多指标必须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试验验证。
但如果辛辛苦苦研发出来的机型,两年就被市场淘汰了,怎么可能算的过来账?风机的价格里不仅仅包含着原材料和生产加工的成本,还有科技研发的投入。
如果一味追求快速出新,这边上一台16兆瓦,就有企业铆足劲要跟一个18兆瓦,游戏都不是这么玩的。
”在全行业快节奏迭代的当下,部分风机制造企业在一代产品刚刚开发完成甚至还没有完全收尾的情况下,就开始着手谋划下一代、甚至下下代的产品。
“其实,行业内的很多人都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只是大家都被裹在这个快速迭代的节奏里,可能想停也没那么容易。
这次西门子歌美飒遇到的问题,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个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