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3名航天员深情回顾188天飞天征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8-26   来源:风电设备   作者:海上风电   浏览次数:138
核心提示: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与记者面对面——“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必将行得更稳更远”7月31日下午,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带着自信的微笑,神采奕奕地出现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这是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从太空返回后首次与媒体和公众见面。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是迄今为止执行任务时平均年龄最大的航天员乘组,也被网友称为“圆梦乘组”。他们不仅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个乘组出舱活动次数的纪录,还见证了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的历史时刻。见面会上,3名航天员深情回顾188天飞天征程,讲述了他们追梦圆梦的动人故事。费俊龙:今天的纪录,

   

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与记者面对面——“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必将行得更稳更远”7月31日下午,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带着自信的微笑,神采奕奕地出现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这是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从太空返回后首次与媒体和公众见面。
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是迄今为止执行任务时平均年龄最大的航天员乘组,也被网友称为“圆梦乘组”。
他们不仅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个乘组出舱活动次数的纪录,还见证了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的历史时刻。
见面会上,3名航天员深情回顾188天飞天征程,讲述了他们追梦圆梦的动人故事。
费俊龙:今天的纪录,明天的起点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飞天。
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踏雪出征,逐梦太空。
2022年,费俊龙再一次作为指令长,随神舟十五号飞向太空。
见面会上,费俊龙的目光坚毅而深情。
在太空的每分每秒,每次日出日落,对于他来说都弥足珍贵。
最难忘的,则是两次“太空会师”——神舟十五号乘组进驻空间站时,与神舟十四号乘组完成了我国航天史上的首次“太空会师”,在太空家园里留下一张弥足珍贵的太空合影;神舟十五号乘组即将返回地面前,神舟十六号乘组也与他们在太空相见,为他们送行……神舟十五号任务期间,航天员乘组成功完成4次出舱任务。
成功的背后,从来少不了汗水的浇灌。
“我们3个人在空中,把所有可能想到的问题、可能面临的困难,在心里一条条过,一项项落实。
”费俊龙坦言,长期扎实的训练,队友间的默契配合,以及地面科技人员的大力支持,都是他们成功完成任务的坚实底气。
4次出舱,是费俊龙飞天生涯中的精彩瞬间,更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亮点。
“它是今天的纪录,更是明天的起点。
我们相信,后续乘组会创造更多更新的纪录!”费俊龙说。
前不久,中国载人登月初步方案公布。
“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必将行得更稳更远。
”费俊龙表示非常期待参与登月任务,“我们一定珍惜崇高荣誉,迈向更深太空,为中国人早日登上月球继续努力,永远做新时代中国航天事业的奋斗者、攀登者,为新时代中国航天事业再立新功。
”邓清明:相信坚持的力量,相信梦想的力量25个春秋,一路走来、一路风景。
回顾自己的飞天之路,邓清明用一个数字表达他的心情,这个数字就是25。
“从1998年入选中国首批航天员到现在,整整25年。
25年,我坚持不放弃不抛弃,相信坚持的力量,相信梦想的力量。
”邓清明说,“25,也是一个令我倍感幸福的数字。
出征那一天,我们乘组从问天阁出来,抵达报告出征地点,正好走了25米。
25年的坚守,25米的征途,鞭策并鼓励我们坚决圆满完成任务,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厚望重托。
”对邓清明而言,11月29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2012年11月29日,习主席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并阐释了中国梦。
在中国梦提出10周年之际,2022年11月29日,邓清明等3名航天员奉命出征,乘坐神舟十五号飞船出征太空。
“中国梦带来航天梦,航天梦助力中国梦。
中国梦、航天梦、我的梦,同心筑梦、并肩追梦、携手圆梦。
一个个梦想的叠加,描绘出新时代最为壮阔的图景,激励着我几十年如一日地执着追梦。
”邓清明的发言充满激情,“圆梦不是奋斗的终点,更是一个新的起点。
面对新的征程,我将紧紧拥抱这个美好的新时代,始终保持本色、坚持奋斗,认真做好任务总结,迅速投入新的训练,为新时代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邓清明的坚守和忠诚,也是中国航天人默默奉献的缩影。
邓清明用一组数字回顾了此次飞天之旅:“我们乘组在指令长带领下,在地面科研人员日夜陪伴下,在轨飞行了188天,进行了4次出舱活动,完成了15个科学实验机柜的安装测试,开展了涵盖科学与应用、航天医学等领域40余项科学实(试)验和技术验证。
这一组组数字,彰显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跨越发展,凝结着无数航天人不懈追梦的心血与汗水,是祖国和人民托举我们飞天!”今年元旦,邓清明和战友们在中国空间站内迎来新的一年。
习主席的新年贺词令他们倍感温暖和幸福。
梦想如期而至,星辰大海征途漫漫。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我们的空间站值得期待,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更值得期待!”邓清明说。
张陆:眺望星辰大海,胸怀赤胆忠心首次叩问苍穹,自然之神奇,宇宙之浩瀚,令航天员张陆感慨不已。
“眺望星辰大海,胸怀赤胆忠心。
”4次出舱,让张陆对世界、对使命,有了更深的感悟。
在距离地球400公里左右的中国空间站上,张陆拍摄了很多精彩的照片,其中很多照片的主题是祖国和家乡。
张陆曾一次次在舷窗边眺望祖国,也曾在执行舱外任务时,远远眺望家乡的方向。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在每个人的心里,家乡都是深深牵挂。
”张陆感慨地说,“家国情怀,是刻在骨子里的情怀,既是对家乡的深厚眷念,更是对国家的绝对忠诚。
”两次“太空会师”,成为中国载人航天的高光时刻和难忘瞬间。
一个个温暖的细节深深感动着张陆:“神舟十四号乘组的队友们为我们准备好饭菜、生活用品,细心地将我们的睡眠区布置好,带着我们熟悉中国空间站的环境,耐心地提醒各种操作注意事项,这让我们在温馨如家的氛围里,很快适应了失重环境,熟悉了工作流程。
”张陆告诉记者:“神舟十四号乘组传递给我们的这份关爱,我们也传递给了神舟十六号乘组。
这份浓浓的情谊,是生死相托的相互信任,也是航天精神的接续传承。
”第一次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张陆从两名战友身上学到很多。
“指令长费俊龙时隔17年再次出征太空,为国家尽责,为民族尽力,为事业尽心,这是一份博大的家国情怀。
邓清明为了飞天坚守20多年,这份梦想与坚持值得我学习。
”张陆表示,“一次任务的结束是下一次任务的开始。
我一定会把在他们身上展现出的精神传承下去。
”(■解放军报记者 贺逸舒 王凌硕 特约记者 占康)

 
关键词: 风电叶片 风电塔筒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