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集团公司“创新驱动绿色,科技引领未来”科技成果发布会中央研究院专场在北京举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是我国未来能源技术发展的主旋律,是中央研究院科技创新的主方向。此次发布的七项成果,都聚焦在节能、环保、清洁、高效领域,旨在推动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与新能源技术快速成长。 快来跟小编一起看看 七项科技成果都是什么 1 自清洁增透纳米薄膜 研发太阳能电池板玻璃的自清洁增透技术,对于提高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清洁增透纳米薄膜产品的技术优势 1.同时具有自清洁、减反增透、牢固耐久、经济环保的特点; 2.可有效提高光伏组件的发电功率; 3.光伏组件在涂覆本产品后,基本不需要额外清洗; 4.镀膜方法简便,常温常压操作,适合工业应用。 2 超高效处理废水的纳米材料 超高效废水处理纳米材料产品可以超高效去除放射性废水中的Cs-137、Sr-90、Am-241、I-129、Eu-152、Pu-239等主要放射性核素以及电池电镀行业产生的重金属元素。纳米材料粉末均匀造粒后更适宜进行后期的工业应用。 其技术优势 1. 抗溶胀性好,适宜于大规模工业应用; 2. 处理效率高,去污因子高于目前技术的100倍; 3. 去除效果好,处理后将达到直接排放标准; 4. 二次废物产生量不到废水量的万分之一; 5. 成本低。 3 超高温Fe-Cr-Al电热丝 随着煤改电城市数量的增加,电热合金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在迅速扩张。Fe-Cr-Al电热丝在电热储能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固体电蓄热炉的核心部件。但目前国内高端电热丝仍然依靠进口。进口高端产品主要性能指标及使用寿命均明显优于国内产品,价格也十分昂贵。 超高温Fe-Cr-Al电热丝产品经过权威部门测试,各项性能均达到国外一流产品水平。 4 水储罐布水器 利用水储能技术进行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可使机组负荷率大幅降低的同时保证供热,有效缓解了清洁能源的消纳问题。水储能技术是火电灵活性改造的关键技术之一。中央研究院研发了水储能系统的核心设备——高性能布水器,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 产品优势 5 基于旁路抽汽的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技术 该技术通过增设高压旁路,旁通部分蒸汽到再热器冷段;增设低压旁路系统,将再热蒸汽减温减压,实现锅炉直接对外供热;增设高旁至二号高加管路,回收启停热量,提高给水温度,提高SCR入口烟温。 旁路抽汽系统可显著提升机组在低负荷下的供热能力,保证机组最小技术出力,实现热电解耦和深度调峰灵活性运行,并满足锅炉最低稳燃(不投油)和宽负荷脱硝要求。 四大技术创新 6 一体化烟气余热回收消白系统 烟气余热回收与消白系统是利用锅炉尾部高温烟气余热进行供暖的节能系统。其原理为利用冷却水将高温烟气进行降温冷却,被高温烟气加热后的冷却水进入直燃型热泵机组,借助驱动热源,将冷却水吸收的余热与驱动热源能量共同传至供热管网中。该系统能有效提高锅炉天然气利用率10%左右,消白效果显著,并降低粉尘颗粒、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 中央研究院对系统中的关键设备烟气换热器进行改造升级。升级后的转热器相比于传统烟气换热器,具有体积小、阻力低、换热效果好、造价低等优势。 7 地热能高效利用技术 地热能高效利用技术包括潮汐式地热能技术、梯级利用技术和尾水回灌技术,为地热能供暖项目提供清洁、高效的解决方案。 潮汐式地热能利用技术利用储热技术进行调峰,实现地热井的开采能力最大化利用,增大了单井供暖面积,增强了地热能供暖投资项目的经济性。同时,该技术可提高供暖的舒适性。 梯级利用技术用于克服地热资源浪费问题,通过水源热泵对一级板换后的热水继续利用,提高地热水的利用温差15℃以上,实现不同品味地热能的多级高效利用,提高了地热资源利用率。 尾水回灌技术集成了堵塞防治的过滤和除气措施,创新设计了阻尼除气罐提升除气效果,增强了回灌系统的稳定性;与加压回灌技术、潮汐地热能系统协调运行,实现地热尾水同质同层100%回灌。 中央研究院实现了全产业链的资源整合,通过对中深层地热能供暖项目的全生命周期集成优化,为项目投资提供经济可行的项目解决方案。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在这个大背景下,集团公司明确提出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的目标,提出先进能源技术开发商、清洁低碳能源供应商和能源生态系统集成商的战略定位,提出以先进能源技术创新为驱动的发展方式。 新形势下,中央研究院将继续围绕集团公司战略定位,精准把握能源行业发展趋势,以“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发展方向为指引,聚焦先进能源技术研发,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助力集团公司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
本期编辑 周心、杜玉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加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