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说说当年北京胡同里的供暖设备——煤球炉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21   来源:风电设备   作者:风电齿轮箱   浏览次数:357
核心提示:今天早上接到北京热力公司的短信,10月28号开始启动供暖点火调试,突然想到了小时候在胡同里住的时候的煤球炉子,那时候那个煤球炉子就是北京平房里的供暖设备了。当年每到10月中旬开始,北京胡同里的家家户户就开始组装煤炉子。虽然已经有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和大型国企的职工能住在有暖气供应的楼房,但总体来说在80年代中期以前北京还是住平房的老百姓更多一些。那时候每年都要安装炉子及烟筒,炉子基本上每家都有,但烟筒常常要买新的。基本上从9月份开始商店里就开始有卖白铁皮做的烟筒。我曾经问过我父亲,为什么每年都要拆装、放在那里

   

今天早上接到北京热力公司的短信,10月28号开始启动供暖点火调试,突然想到了小时候在胡同里住的时候的煤球炉子,那时候那个煤球炉子就是北京平房里的供暖设备了。
当年每到10月中旬开始,北京胡同里的家家户户就开始组装煤炉子。
虽然已经有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和大型国企的职工能住在有暖气供应的楼房,但总体来说在80年代中期以前北京还是住平房的老百姓更多一些。
那时候每年都要安装炉子及烟筒,炉子基本上每家都有,但烟筒常常要买新的。
基本上从9月份开始商店里就开始有卖白铁皮做的烟筒。
我曾经问过我父亲,为什么每年都要拆装、放在那里不动它不是更省事吗?那时候我父母可能也不明白,只是说这是冬天用的,夏天碍事,而且有危险,但有什么危险他们也没说清楚。
直到后来上学,我们中学老师才告诉我们,北京老百姓用的煤块里有许多杂质,经过一个冬天后炉膛和烟筒里会留下厚厚的一层烟灰,不清理的话,下一年再用有可能排烟不畅;再加上有水气积在里面会导致管道生锈漏气,这样会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小时候确实经常听说谁家又中煤气了(北京话指一氧化碳中毒),当时政府也经常宣传要预防煤气中毒。
那时候的煤球炉子老人也叫洋炉子,查了下还真是欧洲人在17世纪发明的。
外形是个直径约一尺左右圆滚滚的铸铁制炉膛,底座是一个有三只脚的铸铁支撑架,架上面有一扇小铁门,专门为排出烧尽的煤灰,而“顶上则是炉口-----为倾倒煤块而设。
还有个方方正正的炉台,炉盖儿是个铸铁三件套:两个同心圆圈儿,一个同心的圆片儿,直径由大到小递减,用来调整炉口的尺寸,配合不同大小的锅底,用来烧水或做饭。
挪开炉盖儿,下面两三寸是炉膛。
炉膛好像是用某种耐高温的沙子做成的一个壁很厚的管子。
淘宝上找到一张图片炉膛坐在炉床上,那是一个铸铁做成的栅格,煤块儿或者煤球儿要搁在这栅格上烧,燃尽的炉灰掉进下面的灰箱。
和这种炉子配套的还有一套工具,是一把小铲子,一把火钳,一根火钎或火钩。
火钳主要用来往炉膛里精确置物,间或从灰箱里夹出埋在炉灰里的土豆红薯啥的,火钩主要是掏炉灰。
当时北京主要烧蜂窝煤,蜂窝煤呈圆桶状,从上至下有16个孔洞,每次生炉子需用两个到三个蜂窝煤。
不过蜂窝煤的质地却并非全煤,而是煤粉与黄土和石灰的混合。
蜂窝煤是一个叫郭文德的德州小煤商在1949年发明的。
蜂窝煤的好处是省煤,易燃还不容易灭。
据说烧蜂窝煤后每年能给北京省下近一亿斤劈柴(点火用)和30万吨煤。
那会有送煤工,送到各胡同口,大家再自己往家里搬2016年蜂窝煤和北斗导航系统、南京长江大桥等国家工程一起获得了北京国际设计周经典设计荣誉提名奖。
当年还有专门的蜂窝煤制作机器,据说是北京一个摄影师发明的。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