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人类从未放弃过对大自然的探索。
有人研究海豚,发明出船和潜艇;有人研究蜘蛛,制作出了高级丝线;也有人研究蛇的热眼功能,造出了响尾蛇导弹等现代化武器。
我们将其称之为仿生学。
曾经外网有段视频十分火爆,内容就是有人利用仿生学,制作出了一款具备隐身功能的无人机。
视频中,一个中国的大叔,介绍着手中类似鸟类的飞行器。
只见他事先在电脑上操作了一番,之后只喊了一声进攻,无人机便在一瞬间起飞。
之后并没有见大叔对无人机进行什么操作,无人机便自动在空中闪转腾挪,躲避着各种各样的障碍。
据大叔介绍,这款无人机可以实施查打一体,能够自动进行侦查敌人,还可以实施远程地雷爆破。
大叔甚至还给无人机增加了防侦查材料,可以最大限度的躲避雷达的侦查。
由于它的功能太过于强大,引起了国外网友的关注。
外国的军事专家也对无人机的功能,发表了军事上的看法:“这款无人机对军事意义颇深,如果加以改造的话,势必改变现代化战争的规则。
”之后,美国的科技公司找到大叔,想要重金买断此技术。
不过,这些人都吃了大叔的“闭门羹”:“我是个中国人,技术也理应留在中国。
”这个大叔究竟是谁?他的这款隐身仿生无人机有多厉害?能够让这么多人都趋之若鹜呢?强国梦大叔名叫昂海松,出生在中国江苏。
小时候的昂海松非常好学,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
在那个年代出生的人,与生俱来都有强烈的使命感,就是一定要为了祖国发光发热。
昂海松也不例外,对知识如饥似渴,因为只有知识增加了,长大后才能报效祖国。
毕业之后,很多人都想着能够找个“铁饭碗”,他却决定出国留学,继续增加自己的学识。
到了美国,他更加的刻苦学习,甚至还因为成绩过于优秀,得到了获得美国绿卡的机会。
如果是一般人,看到这样的结果,基本上想都不想就接受了。
但昂海松却在众人诧异的眼神中,拒绝了美国绿卡的机会,因为他清楚自己来美国的目的。
“我来美国只是为了学习先进的知识,学成之后还是要回去报效祖国的。
”1991年,昂海松在斯坦福大学完成学业,回到了国内。
其实他的导师推荐他留在美国,但却被昂海松坚定的拒绝:“爱国是做人之本,创新是强国之策,为中国未来的辉煌而献身,才会让我的人生更有意义。
”刚回国后,昂海松就接到了南京的航天航空大学的录取通知。
之后的几年里,他一直在教育的一线四处奔走,为国家培养出无数个高科技人才。
如果不是后来的事儿,相信他会一直这么走下去。
一代“隐身仿生无人机”2001年,美国发生了著名的“911恐怖袭击”事件。
其实早些年,恐怖分子就已经分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对此昂海松也是早有耳闻。
当时他突然就感觉到了紧迫的气氛:“恐怖分子连美国都敢袭击,如果祖国再不强大起来,难保不会成为他们的下个目标。
”当时有很多人都嘲笑他杞人忧天,因为祖国军人的实力,在全世界是出了名的强。
但昂海松有自己的想法:“恐怖分子经常不按常理出牌,他们视人命如草芥,难保不会挟持人质,甚至布大片地雷,这样的话问题就很棘手了。
”二战结束后,有许多地雷至今都没有排完。
尤其在我国的边缘地带,有无数军民受到地雷的荼毒。
所以,排雷成为了当下的世界性难题。
不过那些年全球排雷的技术都不高超,几乎都是战士扛着仪器深入雷场排查。
但也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至此,昂海松心中冒出了想法:“能不能发明款装备,用机器代替人工去排雷?”有了想法后,昂教授立马来了兴致,马上就投入到了设计当中。
既然要代替人工,那肯定是要选机器的外形。
其实开始昂教授想的是用坦克形状的机器,用趟雷的方式进行排查。
但这个想法很快就被他排除了,因为这样的方式不可控的因素太多,成本无疑也会很大。
在经过了详细的筛选之后,昂教授最终选择了无人机的方式。
不过他在筛选了大量的无人机资料后,依然设计不出自己想要的样子,于是便做了个出乎常人意料的决定:“想要设计排雷的无人机,就需要先对雷场熟悉。
”所以他再次不顾家人的反对,在相关部门的协助下,深入前线排雷现场。
在现场,他清楚了排雷官兵的危险,也弄明白了自己的方向。
首先就是无人机一定具有隐蔽性,这样的话无论是解救人质还是现代化战争,都有着较大的战略意义。
其次就是一定要精准,因为这样才会不让地雷爆炸,从而引发人员伤亡的情况。
不过即便是这样,他依然还是没有想出到底该怎么设计。
一天夜里,昂海松在院子里坐着,无意间看到了空中正在捕食的蝙蝠。
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蝙蝠居然能够精准的躲避障碍物,而且速度一点都没有减弱。
这让昂教授找到了灵感:“这不正好是我想要的吗?”为了能够找到特点,他除了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外,还每天都对着蝙蝠进行特写录制。
然后将录制好的视频反复观看,经过了钻研后,他终于弄清楚了缘由。
蝙蝠之所以能够快速躲避障碍物,精准的捕捉到食物,除了靠回声定位外,还依赖于它独特构造的翅膀。
与鸟类不同,蝙蝠的翅膀有长长的手指骨架,所以能做出很精细的动作。
而且蝙蝠的双腿之间,还有一片两层的薄膜。
正因为如此,相较于鸟类而言,蝙蝠的翅膀占比更大。
所以它的翅膀能给蝙蝠带来极强的浮空能力。
想到这,昂教授最终决定:“放弃传统无人机的飞行构造,用机械代替骨架来模拟蝙蝠的飞行特点。
”在选材上,他选用了超轻的复合材料,让无人机整体更加轻便灵巧。
为了让无人机有浮空能力,他又选用了轻薄的材料,仿制了蝙蝠的薄膜。
之后,他又找到了款吸波涂料,整体附着在了无人机表面,让装备整体具备了“隐身性”,可以躲避敌人的雷达侦探。
至此,首款“隐身仿生无人机”问世。
不过当昂教授兴致勃勃的去试验时,却发现了个致命的弊端。
二代“隐身仿生无人机”试验的前半部分进行的非常顺利。
只见无人机在昂教授的操控下,在空中闪转腾挪做出了很多超高难度的动作。
而且面对事先布好的障碍物,无人机也能够精确的识别,并且进行躲避。
看到这样的场景,团队的所有人员都非常兴奋。
无人机一旦试验成功,那对我国的航天科研,将会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不过就在所有人准备欢呼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当时正准备降落的时候,天空突然起风了,无人机也受到风力影响而左右摇摆,最后一头扎在路面。
突如其来的状况,让所有人面面相觑,但昂教授的兴奋之情却溢于言表:“同事们,科研失败是经常有的事情,但无人机前面的表现,至少说明了我们的研究方向没有错,接下来我们找到问题并解决就可以了。
”话虽这么说,但昂教授心里却没底:“究竟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呢?”之后,昂教授把自己关在了实验室,除了上厕所的休息外,其余时间都在科研,有时候甚至连吃饭都忘了。
本着这样坚毅的精神,他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所在。
原来当时为了确保无人机的灵活性,他选取了比较轻的复合材料。
但这样因为机身体占重较小,所以导致了整体的稳定性变差,极容易受到外在因素影响。
经过了上千次的计算和实验,第二代无人机终于问世。
相较于第一代,无人机的外形有了很大的变化,从蝙蝠的模样变成了鸟状。
不过蝙蝠骨架的结构,却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因为占比发生了变化,导致无人机在保留了灵活性的同时,稳定性也提高了许多。
最关键的是,昂教授在二代无人机上,增加了声控和自动定位的功能。
于是,他迫不及待的进行了第二次试验。
只见他进行了一系列操作,将无人机的飞行路线提前设置好。
之后,他大喊一声:“起飞。
”话音刚落,无人机就在众人惊诧的目光下顺利升空。
随后他又在深夜进行了试验,发现无人机不但速度不减,而且还能精准的躲避障碍物。
接下来就是实战了。
他在相关部门的协助下,再次来到雷场。
结果无人机表现非常出色,不但能够精准的实现了地雷的勘察任务,甚至还能够在远端进行爆破。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对目标进行了爆破之后,无人机毫发无伤的飞了回来。
至此,全新的仿生无人机宣布成功。
不知道谁把昂教授试飞的视频发在了网络上,瞬间引起了军迷们的密切关注。
西方国家的军事专家看到后,更加的难以置信:“传统的无人机,基本逃脱不了螺旋桨的构造,但这款无人机却利用了鸟类的振翅特性。
如果经过完善后投入到战场,那战场的规则可能也会因此改变。
”外企更是第一时间联系到了昂教授,希望高价收购专利,不过却遭到了拒绝:“我还是那句话,为了祖国的辉煌而献身,才是我人生的意义。
”结语:昂教授是令人钦佩的,但像昂教授一样的科研人员还有很多。
他们心中都有一个梦想,就是为了国家的辉煌而奋斗终身。
也正是因为有无数像昂教授这样的人存在,祖国才会在面临威胁时有了充足的底气。
有了他们,任何国家都没有资格对我们说,从实力的角度出发同我们讲话。
谨以此文,向所有默默奉献的科研人员致敬。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将您的看法留在评论区,我们共同探讨。
注:原创不易,抄袭、洗稿必将深究。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