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未来某天,煤挖完了、石油采完了,我们如何生存?#科幻作家走进新国企#第一站“脑洞电厂”给你答案——4月10日至12日,科幻科普作家走进国家电投,一起探究“能源大脑”未来发展,从科技到科幻,硬核之旅已经开启——
科幻小说家需要扎实稳健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柱。我们用小说形式为人类文明发展构想出无数个未来,或好或坏,人们从好未来中得到启示,从坏未来中得到警醒,从眺望明天中领悟生活不止是眼前的利益,还有诗与远方的召唤。科幻小说的使命,就是立足现实,为人类的明天,用文字试错。 也许这里就是下个硬核科幻大片取景地——龙羊峡水电站是黄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梯级电站,绝对是元老级人物,虽然只是87年生人~这位80后第一次担当科幻片主角,也算是大器晚成,演技稍显生涩,但绝对诚意满满!到底是偶像派还是演技派?你们给个答案呗,顺便再帮小新给片子起个名字吧。 ▲有了它,黄河凌汛灾害时巨大的浮冰需要飞机炸大炮轰成为历史。作为万里黄河第一站,龙羊峡水电站1987年开始发电,是黄河库容最大的多年调节水库,最大坝高178米。
▲有趣的水轮发电机的原理。说到这儿,欣赏完这位“80”后的精彩表演大家有什么感想?
《爱的电影练习》作者康占海这么说
龙羊峡水电站让人震撼的是上世纪80年代技术尚不先进时进行的高难度建设,每位享受空调冰箱肥宅快乐水的年轻人都应对前辈们心存敬意。在科幻创作这个领域,神奇科技与奇观是最容易让创作者发挥的。
《北极往事》作者孙望路这么说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总是需要很多过程的。一项技术可能原理一样,但是些许的改进带来的影响却非常大,这有种反差的艺术感。黄河水电的工程师们给我印象深刻,在创作中,可以反馈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荒原上建起了“超级实验室”。百兆瓦太阳能发电实证基地具备148种光伏主流技术及产品同台对比,涵盖国内外多种最先进的技术,选用26种组件、21种逆变器、17种支架,展示30种设计理念、15种新设备、30种新材料以及4种电池的储能技术。为全球光伏行业设计、施工、设备制造、研发、规范编制、投资效益分析等提供实测数据,为最终实现光伏发电平价上网提供技术支撑。
▲你上班的办公室多大?他们工作的电厂等于一个新加坡的面积!这个园区完全建成之后609平方公里,几乎和新加坡国土面积一样大!更关键的是——国家电投在这里“种太阳”更“种草”,边保生产边改生态,针对当地土壤、水质、植被,种植雪菊、紫苏、透骨草等高原生态作物,硬生生把一个新加坡面积大小的国土从荒漠戈壁变成了优质农场!没人要求他们这么做,但他们说,这是央企的责任和担当
▲网红“光伏羊”闪亮登场!刚说了,光伏产业园刚成立时这里是一片荒漠,工作人员愣是绿化到了50%,但新的问题出现了 植被长势太好,冬季可能引发火灾。园区为解决这一问题,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养羊!在数以万计的太阳能电池板旁牧羊,超级硬核的田园牧歌!这可能是工农结合的典范吧~
站在观光塔上,360度环望都是看不到边的晶体阵列,像深蓝色的多边形向日葵沉默地汲取恒星能量。此外,规则的人造物体中间点缀着可爱的“光伏羊”,啃着靠清洁用水灌溉的草地,感觉到很大的反差萌。体量巨大的事物能对人类感官带来剧烈刺激,以后可以从这个方向写作,就像大刘的《人列计算机》。
在我想象中,未来该属于绿色能源的时代 在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上,智慧光伏、智慧风电和智慧水电并驾齐驱,再加上氢能等新能源生力军的异军突起。将来,我们终有能力将地球上丰富的资源,充分地为人类所用。
总装机容量420万千瓦,一期5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年平均发电量102亿千瓦时。枢纽工程建筑物由混凝土双曲拱坝,坝身泄洪建筑物和地下引水发电系统组成,最大坝高250米,总库容10.79亿立方米,是西北电网750千伏网架的重要支撑电源。
三体宇宙编剧苏民这么说
在这样纵深不见天日的峡谷建成水电站本就让人惊叹,厂房还是建在花岗岩的山体里,外在除了出水孔洞就是细小的楼道没有太多东西,仿佛隐蔽的外星人基地。神秘肃穆的外表和开拓花岗岩山体的难度,都非常有故事感。
《九月十二岛》作者苏莞雯这么说
拉西瓦水电站机房建在地下洞中,这是我第一次走进这么宏伟的“地下城”。过去人们因为渴望阳光用藏语给这一片峡谷取名拉西瓦,现在工程师们因地制宜掘入地下,让我感到人与自然从来都不是对抗的关系,自然的神秘令人遐想,人类的智勇创造新世界。
▲绚丽的夜景背后,是打破进口依赖的骄傲!在青海种植硅基蘑菇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次工作坊最后一站,科幻科普作家参观了黄河公司的单晶硅棒项目和太阳能电池项目。目前正在开工建设国内首条低成本、大产能、转换效率大于23%的200兆瓦N型IBC电池及组件项目,实验的IBC电池经日本JET测试效率23.47%,产品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令人惊叹的是,生产单晶硅的方式,是像培养蘑菇一样,让它们在设备内“生长”。这里生产的单晶硅棒纯度可达“11个9”,即一百亿个硅原子里,最多只有1个杂质原子,成功打破了美、德等国的技术垄断,使得“电子级”单晶硅国产化成为可能!我们在龙羊峡见过的太阳能电池板,也是在这里生产的。
《傀儡城》系列作者赵垒这么说
半导体和硅晶片一直都在欧美和日本的垄断之中,在这种条件下自主创新面对的将是多重困难。但即使如此,青海的科研人员们还是努力追平了国际水准,科幻小说里常有对抗高科技的外星人入侵,倘若科研是一场仗的话,必定靠这种精神才能获得胜利吧。
央企的科学家们负责把科幻变成科技
央企的工程师们负责把科技变成现实
在中国这个充满“未来感”的国家
我们每个人都是科幻大片的主角!
孙望路 康尽欢 苏莞雯 苏民 夏宁
总顾问 中央网信办网评局
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制片 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联合制片 国家电投
导演 @国资小新
发行方 环球网 果壳 未来事务管理局
科普中国 微博政务 头条新闻
联合发行方 新华社 人民网 新华网 科技日报
中国能源报 中国电力报 科学松鼠会
看完这四部硬核科幻
一起领略了脑洞电厂的能源智慧
是不是感触满满,脑洞也收不住了?
机会来了~~
发条微博,科幻大王就是你!
国资小新联合环球网、微博、未来事务管理局
发起的#百字科幻#小小说大赛开始啦!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编 辑 周心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加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