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材料提供商,主要是五大材料:光伏面板、包括 隆基股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等等逆变器、包括 阳光电源、锦浪科技、等等变电箱、支架、大部分光伏企业都自产支架,最专业的是 清源股份 等等线缆、这部分占比较小,可以忽略。
3.规划设计公司很多BIPV的设计类公司,这部分占比较小,可以忽略。
运营端:如,晶科科技、金开新能、芯能科技、等等这类公司一般是建设运营一体的。
C以上,这么多分蛋糕的企业,那么具体核算下来,谁的蛋糕最大呢??按照部分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可以分析:一个光伏屋顶项目,从建设到运营。
其中:1.建设期大概半年--两年的时间(具体看规模大小)2.运营期大概是25年时间,甚至更长。
建设阶段投入的成本,大概需要平均10年的发电收益才能收回。
剩下15年(不止15年,保守估计15年)的发电运营,就是纯利润的阶段。
这样,一个大概的数据就出来了:一个屋顶光伏项目,40%的蛋糕分给建设端的公司了,60%的蛋糕分给运营端的公司了。
这里又有一个问题:运营端吃了60%的利润,一般都是一个公司独立运营,这个好理解。
那么建设端,那么多环节,具体又怎么分剩下的40%的蛋糕呢?这里以江西某屋顶光伏电站2.35mwp为例,有个总投的成本资概算表如下:成本分解如下:一 设备和安装工程 80.96%1.电池板设备及工程 66.78%2.逆变器设备及工程 7.11%3.配电箱设备及工程 6.11%4.线缆支架及其他 0.96%二建筑工程 8.84%1.发电场工程 7.27%2.逆变器工程 0.83%3.交通及其他 0.74%三其他费用 7.76%1.勘探设计费用 2.96%2.建设管理费用 4.55%3.生产准备费用 0.25% 四预备价差调节部分 2.44% 也就是说,剩下40%的蛋糕(视为一个整体),具体又是这样分的:光伏面板:66.78% 逆变器:7.11% 配电箱: 6.11%线缆支架:0.96% 建筑单位:8.84% 勘探设计:2.96% 其他(归总包公司):7.24% D由此,可得出一个大概的整体蛋糕分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