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电扇好吗(电扇多少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21   来源:风电招聘   作者:风电叶片   浏览次数:124
核心提示:前言现在大家都吹上了空调,很多人懒得用风扇,但我家还是非常热爱风扇。在27-28度到冷不热的日子,开空调费电,不开又微热,吹个风扇是再舒服不过的事了。到了30度以上已经难以入睡,开太低又容易着凉还费电,继续开个27-28度再开风扇就合适了。风扇真的是节能环的神器,我家客厅、书房都安装了吊扇,卧式有塔扇,另外还有个空气循环扇在通风换气的时候使用。去年第一次在网上看到松下发布的这款球形无叶风扇,我的内心是无比震惊的,这种呆萌黑科技产品,通常是索尼喜欢干的事情。印象中的松下是个很朴实靠谱的品牌,产品通常质量稳定

   

前言现在大家都吹上了空调,很多人懒得用风扇,但我家还是非常热爱风扇。
在27-28度到冷不热的日子,开空调费电,不开又微热,吹个风扇是再舒服不过的事了。
到了30度以上已经难以入睡,开太低又容易着凉还费电,继续开个27-28度再开风扇就合适了。
风扇真的是节能环的神器,我家客厅、书房都安装了吊扇,卧式有塔扇,另外还有个空气循环扇在通风换气的时候使用。
去年第一次在网上看到松下发布的这款球形无叶风扇,我的内心是无比震惊的,这种呆萌黑科技产品,通常是索尼喜欢干的事情。
印象中的松下是个很朴实靠谱的品牌,产品通常质量稳定但无太大亮点,每次电器不知道选什么牌子的时候,只要松下有生产的,就可以安心的买来用。
因此我家的冰箱、洗衣机、空调等都是松下的产品。
基于对风扇和松下的双重热爱我申请了这款产品,感谢松下和极果给我这次试用机会。
产品外观通常日系高端家电总会等很多年才会在中国上市,这次松下创风机Q在国内上市速度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
松下去年发布球形风扇,而这次试用带旋转底座的版本是今年4月份才发布的,国内几乎就是同步上市,可见松下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
从外包装可以看到这款风扇有白色和香槟色可选。
它在日本还有更加酷炫的外红内黑和外黑内金限量版销售,但那显然不是我们能买到的。
我收到的小 Q 时香槟色版本,它的直径仅有 25cm,与一本普通的书差不多,体型非常小巧。
松下为这个圆滚滚的风扇起了个专有名字“Q”,这跟它的外形太贴切了。
其实风扇还是去年发布的那款,这旋转底座才是今年真正的新品。
配合小 Q 的球形身材,可以360度任意放置。
整体外观就是这样的,不认识的人绝对没法想象它是个风扇,倒更像是一个艺术感十足的灯具。
小 Q 的后侧是带网孔的半球,而前脸则是一个大圆孔加六个小圆孔构成。
底座与球体通过一根电源线连接,底座后面的为电源线留了个缺口。
球体的背面就是一片进风口,空气就从这里进入球体内部。
这片网孔底部有个锁扣,按下就可以打开它。
这里面藏了一片滤网,可以过滤掉较大的灰尘,避免堵塞内部。
供电则由这个硕大的变压器实现,我对这个变压器有点意见,这么大的变压器插在墙上有点碍事,若是能把它内藏到底座就好了。
变压器提供了最大 45W 输出功率,这远大于风扇的实测功率,留的功率余量很足。
小 Q 正面打大圆洞周围一圈还有细缝,那正是风扇的出风口,具体原理后面会详细解释。
底座提供了60-360五种不同旋转角度,不管是两三人的小聚会,还是一群人的圆桌会议,小 Q 都能完美照顾到每个人了。
小 Q 只能通过风扇顶部的这三个按钮进行操作,提供了1、3个小时定时,五级风力,以及高原韵律风(自然风)模式。
做为高端风扇,不带遥控操作让人有些失望。
工作原理简析在开始实际测试之前,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无叶扇的渊源和原理。
提到无叶扇,平常有留意高端家电的人必然会想到无叶扇的鼻祖:戴森。
虽然我们无法确定戴森是否第一个生产无叶扇,但我们最早看到的产品应该就是戴森了。
戴森将它的无叶扇称为气流倍增器,已经独领市场很多年,曾经国内也有过很多类似的产品,但慢慢都绝迹了,是否为专利原因呢?这是戴森风扇的原理图:内部的风扇又底部抽入空气输送到上部,通过环形狭缝喷出,并带动周围空气一起流动形成风。
再看看松下小 Q 的官方演示动画,大概能看出内部结构和气流走向:由风扇内部的马达风扇驱动,从背后的网孔进风口吸入空气,从出风口周围一圈的细缝喷出,喷出的高速气流带动周围的空气一起运动,形成较大的风量。
这就是官方提供的内部结构部分的解剖图,是不是跟戴森的原理惊人的雷同?只是风扇从底部移到了后部,导风口从后部改到周围一圈。
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看到松下的风扇首先会想是否抄袭了戴森的产品?通过仔细研究后发现并非如此,这里有两个我们平常没听到过的知识点:1、无叶扇并非戴森发明,而是东芝1980就申请的专利,戴森的第一款无叶扇在2009年才上市。
2、无叶扇原理跟空气放大器一样,是基于科恩达效应(Coanda Effect)的原理设计的,这样的产品在工业上使用很普及,因此东芝也未必是第一个利用这一原理放大气流的厂商。
空气放大器原理如上图:当压缩气体通过环形窄缝后向右侧喷出,通过特殊的几何形状,左侧气体会被吸入,与压缩气体一起从右侧吹出,并且出风口处还会继续吸卷气体加入,气流量可以放大10-100倍。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空气放大器,与松下和戴森无叶扇不同的是,它连隐藏在内部的扇叶都没有,而是通过底部这跟管子注入压缩空气。
由于空气放大器为纯机械结构,使用非常安全,可在危险环境下使用。
空气放大器靠压缩空气驱动,带来几十倍于压缩空气量的气流,非常节能环保。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就能了解,无叶风扇就是利用了这样的黑科技,才让它变的安全又环保。
至于抄袭或专利,都是没有的事儿。
风扇功能测试小 Q 有两大功能:风扇和循环扇。
风扇大家见多了,循环扇也有部分人在使用,刚好这种我都有,两个功能就分别单独试用吧。
做为一个风扇,除了安全和漂亮外,最重要的就是噪音和风量了。
首先我对小 Q 的噪音进行了测量,测量时噪音计距离小 Q 约1.2米,环境噪音 33db。
这是小 Q 五档风力的噪音,1-3档风力下小 Q 都非常安静,晚上睡觉使用也没问题。
但4、5档的噪音就比较大了,晚上睡觉肯定无法接受,白天也不宜离人太近。
这两档更像是为了空气循环扇功能。
各档位的功耗情况,一档居然才 2.1W 功率,两月仅需1度电的节奏啊。
最大功率也仅仅耗电 16.7W,而摇头功耗需要耗电 1.8W。
做为对比,我家的另外两个风扇最低功耗分别达到了 22W 和 32W。
除了五档风力之外,长按风力按钮2秒还能开启高原韵律风模式。
高原韵律风说穿了就是模拟自然风,现在国产风扇也有很多带这个功能,但我通常不愿意去使用,因为风力变化太大太快,并不觉得自然。
那么小Q的自然风表现如何呢?我特地录了一段视频来演示它的风力变化情况。
我原本想学官方视频那样吹个泡泡来观察风力大小,然而我配的泡泡水一吹就破,只好做了个风车,通过风车转数变化来感受风力的变化。
从视频可以看出小 Q 的风力变化缓慢而平稳,吹着非常舒服,最近我晚上睡觉都是吹着小 Q 的自然风。
传统风扇的扇叶外露有可能伤手,而且脑袋太大也不方便冬天收纳,这些年这种相对安全和易收纳的塔扇比较流行,但它最大的问题是不好清洁。
与塔扇相比,小 Q 实在太迷你了,不管是外观还是收纳都有极大优势。
但由于小Q出风口远小于塔扇和普通风扇,它的风力覆盖范围也要小的多。
它更适合在温度合适的空调房给人清风徐来的感受,如果一身热汗想要狂风般的畅快感,那传统的大风扇和塔扇会更加适合。
循环扇功能测试空气循环扇算是比较特殊的一种风扇,通常它的体型比较小巧,风速快、风力集中,有很远的射程,以实现它的特殊用途。
上图右边就是我平常使用的霍尼韦尔空气循环扇。
这是空气循环扇一些实用性演示,它的功效就是室内空气完全流动起来,不管是开空调时的室温均匀性,还是开窗透气时的换气速度,都能得大幅的提升。
为了让风力更集中,空气循环扇通常尺寸都比较小,并且做的比较长,以便风力形成一条直线不会扩散,这些设计都跟小 Q 类似。
通常空气循环扇都会斜45度仰角朝上吹角落,可以更有效的让全屋空气流动起来的。
我选择了狭长的书房来演示空气循环扇的效果,这个房间长4米,并排摆着电脑桌和沙发床。
但它宽仅有2.4米,空调装在正对沙发床的角落,因此每次开空调总是沙发床那里很冷,而电脑桌这边很热。
夏天我在这个房间都会把吊扇和空调一起打开,吊扇也能起到促进空气循环的作用。
使用这套室内外气象站来分别检测沙发床和书桌位置的温度,它可以每5分钟自动记录一次数据,为测试带来很大的方便。
空调设置温度25度,上图就是从11:45到14:15两个半小时时间的温度变化情况,其中绿色背景这一段时间开启了小Q,其它时间都是关闭小Q的。
在前面45分钟,沙发床位置迅速降温到了21.1度,而书桌位置到26.3度就不会下降了,温差达到了5.2度,真的是一头热一头冷。
接下来的1小时15分钟,有了小Q空气循环扇的协助,书桌温度下降到24.6度,而沙发床这里则升温到23.3度,温差降到了1.3度,室内舒适度提升极为明显。
最后半小时我又关闭了小Q,明显温差再次扩大,可见空气循环扇对布局不好的空调房是极有用的。
测试总结松下无叶静音创风机是个挺不错的产品,外观漂亮,体积小巧,设计安全,摆在家里就像一件漂亮的饰品。
而小巧的体型丝毫不影响它的性能,不管是徐徐清风还是暴力循环,它都能应付自如。
售价是它的最大制约因素,而相对它的身价来说,我也期望它能有遥控器和感应温度自动开关机的功能。
---------------END---------------除了它,这里还有几款夏天别被消暑神器打开微信搜索并关注公众号:极果网公众号回复:消暑让你不再远离空调病!

 
关键词: 风电招聘 节能风电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