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天府数谷规划(德阳天府数谷与四川数字经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21   来源:风电叶片   作者:风力发电机   浏览次数:109
核心提示:11月1日上午,由德阳市委宣传部、德阳市委网信办、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四川主干新高地 西部现代化典范城”—2021全国主流媒体德阳行正式启动。全国近30家主流媒体,将在5天时间内走进德阳24个点位,用镜头和笔对准新时代的大美德阳。数字经济是当下发展的重点。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提到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合力打造数字产业新高地,德阳市更将“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定实施制造强市战略,推动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先进材料、通用航空、电子信息和数字经济等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强化数字赋能,推

   

11月1日上午,由德阳市委宣传部、德阳市委网信办、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四川主干新高地 西部现代化典范城”—2021全国主流媒体德阳行正式启动。
全国近30家主流媒体,将在5天时间内走进德阳24个点位,用镜头和笔对准新时代的大美德阳。
数字经济是当下发展的重点。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提到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合力打造数字产业新高地,德阳市更将“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定实施制造强市战略,推动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先进材料、通用航空、电子信息和数字经济等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强化数字赋能,推进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建成云上天府云计算中心,形成天府数谷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5G+工业互联网’建设领跑西部,成为四川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先行区”写入中共德阳市第九次代表大会报告。
天府数谷:将带动周边就业上万人到2025年 数字经济产业规模超过100亿元启动仪式后,全国主流媒体走进位于德阳市中心东北方向的天府数谷。
“欢迎大家来到天府数谷,这是德阳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承载地和产业集聚区,正聚焦‘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软件工程’四大产业,赋能德阳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四川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先行区。
“天府数谷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奋力推进天府数谷数字产业园建设,2021年,天府数谷预计完成投资40亿元,实现产值10亿元,税收1亿元,新增就业1500人。
作为德阳打造成都都市圈数字经济第二城的首要承载地,德阳天府数谷中的数字经济无疑有着重要作用。
目前,天府数谷数字经济生态已初现雏形,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协同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服务等产业基本形成。
投资75亿元的光大特斯联未来城、150亿元的“云上天府”大数据产业园、42亿元的万石控股“德阳数字科创城”、海尔卡奥斯西南工业互联网高地、优刻得智能制造西南总部基地、58同城未来产业学院、阿里巴巴客户体验中心等10余个数字经济项目已落户天府数谷,总投资达320亿元。
同时,天府数谷联合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发布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德阳指数),并建成国内首个数字经济大数据平台,助力打造“数字经济看德阳”的城市地标。
建成1.1万平方米的天府数谷数字经济产业孵化园,为创新型企业成长发展提供优渥的土壤。
建立了校(院)企对接长效机制,搭建了研发、孵化、中试一条龙科技创新服务链条,为天府数谷科技创新、保障数字经济活力提供坚实支撑。
“加快推进云上天府云计算中心建设,形成天府数谷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5G+工业互联网’建设领跑西部,助力德阳成为四川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先行区。
”天府数谷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天府数谷计划完成投资350亿元,实现产值150亿元,税收10亿元,实现就业2万人。
到2025年,天府数谷将实现“一个转变、两个提升、三个建成”,即:从基础设施建设主导转向产业培育发展主导,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市功能大幅提升,建成德阳数字经济产业首要承载地和核心聚集区、德阳生态智慧城市新区、政产学研用一体创新发展示范区。
据悉,天府数谷将着力招引一批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打造一批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圈,形成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同步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到2025年,数字经济产业规模超过100亿元。
引进和培育一批科技成长型企业,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强化,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持续深化,一大批数字经济科研成果在数谷落地转化,人才“引育留用”机制基本形成,创新创业生态更加改善,政产学研用金服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基本形成,不久的将来,天府数谷将带动德阳周边上万人就业。
天府数谷将按照辐射西南市场价值更加凸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万亿电子信息集群配套优势更加突出,德阳“重装之都”场景承载特色更加彰显的思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基本建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城市新片区。
交通进一步融入全市大路网体系,推进青衣江路东路延长线、青衣江东路三绕连接线、德阳东一环路北延线等骨干交通建设。
水电气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备,居住、产业等载体功能基本完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覆盖市政服务管理、民众办事服务和产业培植管理的智慧城市管理体系初步建成,生态智慧城市新区初展英姿。
东方电机:工人当上“监督员”数字赋能建成“无人车间” 带动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11月1日下午,全国主流媒体来到东方电机参观采访。
在东方电机定子冲片“无人车间”的操控室里,自动线操作工成师傅正在坐在电脑前工作。
操控室外虽空无一人,但机器却在正常的运转。
成师傅介绍,从原料上料、冲压成型、到清洗去毛刺、刷漆烘干,再到成品下料入库,所有工作都由自动化设备完成,“我在电脑前主要起‘监督’作用,看有哪些地方设备万一出现突发情况,就及时处理。
”这是东方电机实施数字化生产的一个缩影,也是发电装备行业首个定子冲片“无人车间”。
该车间稳定运行后,发电机定子冲片年产量将从9000吨提高到12000吨,人均产出可提升620%,能源利用率提高56.6%,劳动强度降低90%以上。
“以前这个车间里,大概有45个工人。
做一个材料,都是靠人工操作。
而现在都是依靠机器,工人只需要在操控室里看着即可。
”东方电机定子冲片“无人车间”相关负责人介绍,定子冲片“无人车间”生产过程集成先进的数采系统、工控系统和制造运营管理系统,可在制造过程实现自动排产调度、自动报工、自动跟踪预警、故障自动推送等,集成系统可将生产各环节的数据进行存储、分析、转化,再服务于生产,可满足7种柔性生产模式的切换,实现了管理模式扁平化。
从2016年开始,东方电机就开始建设定子冲片、定子线圈、转子绕组数字化车间,而且其产品已经用于国家的发电项目。
定子冲片“无人车间”成功建设,是东方电机推进数字化工厂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
它将5G、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融入到定子冲片生产制造过程,导入12项自动化项目,优化8项工艺流程,具备生产现场无人化、生产数据驱动化和生产控制智能化等特点,实现了由“人机生产制造”向“智能生产制造”的转变,形成了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管理新模式。
实现了从“手工作业”到“自动产线”再到“无人车间”的转变,带动了整个大型发电装备制造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东方电机相关负责人表示,东方电机将围绕产品和服务全生命周期业务流程以及管理和业务支撑能力建设,全方位部署了数字化营销、数字化设计及智慧产品、数字化制造、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服务、信息系统与数据、数字化管理等数字化建设板块,涵盖了智能装备研制、数字化制造、虚拟装配、工业互联网、管理提升等诸多领域;以缩短产品设计周期,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降低资产负债率,降低运营成本为总体目标,稳步提高企业运营质量和管理能力,推动东方电机实现规模上水平、管理上档次、效益上台阶,在十四五末期,实现“百亿东电、世界一流”的奋斗目标。

 
关键词: 风电招聘 节能风电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