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彪(右)和同事们在塔拉滩上挥汗如雨。
摄影:张青银芦彪(左)和同事在子阵检查设备基建。
摄影:张青银芦彪(右)和同事事无巨细地检查项目的各项准备工作。
摄影:张青银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2020年接近尾声,芦彪回家的次数寥若晨星。
认识芦彪的人都说他越来越黑了,但他身后塔拉滩上的光伏电站装机容量越来越大了。
这一年,作为我省和国家电投集团首批复工的重点基建项目——海南藏族自治州特高压外送通道配套电源点光伏电站的建设者,芦彪和同事们,不知道在塔拉滩上流下了多少汗水和泪水。
在海拔3000米的塔拉滩上,从领命的那一天起,建设容量大、时间短、低温施工等难题摆在芦彪面前。
“请组织放心,我们一定完成任务,将这个项目干成国家级优质工程!”芦彪迎着烈风,立下誓言。
春天的茫茫戈壁,风起沙扬。
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打桩机隆隆作响,钢管桩整齐排列,车来车往运送物资,工人们忙而有序地开展作业。
芦彪穿梭其中,检查、协调、监督……虽已身经百战,但这次的项目时间紧、任务重,地质条件也和之前的一塔拉不一样。
从2019年11月5日进场,再到经历春夏交替,终于到了收获果实的秋季,海南州特高压外送通道配套电源1000兆瓦光伏电站终于在今年的9月26日并网发电。
收获来之不易也弥足珍贵。
之所以能够提前并网发电,和芦彪团队的超前部署、坚持不懈密不可分。
年初,分到任务后,芦彪和团队为了敲定既满足环保要求,又具备冬季施工条件的基础桩型,反复试验、改造。
一个月后,他们终于取得了可靠的数据,并将新型不锈钢材质的基桩运用到了整个海南州特高压外送通道配套电源点2200兆瓦光伏项目。
虽然疫情影响了人员到场、设备到货,致使工期滞后,但芦彪始终有信心确保工程进度。
这一年,一直奋战在塔拉滩的芦彪还收获了一枚金灿灿的“全国劳动模范”奖章,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名气大,是因为他每天都要在子阵里巡查,如果有哪个工作面延误了计划工期,他一定会想办法、出主意,督促着直到赶上工期。
名气大,是因为所有问题在他这儿都能迎刃而解。
大到上千兆瓦的工程建设,小到鸡毛蒜皮的错峰上下班、错峰就餐,他事无巨细,不厌其烦。
大事小事都为了不影响施工进度和充分利用工作时间、降低工程成本。
名气大,还因为在塔拉滩上没人比他更黑。
不下雨的塔拉滩只有两样东西,一个是暴晒的阳光,一个是漫天的沙尘。
虽然芦彪每天出工前都要在脸上、手上涂上厚厚的防晒霜,还要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裹一番,但整天风里来沙里去,还是被晒得黝黑。
“黑不怕。
青海的光伏产业能做强做优做大,青海绿电能按时送到中原,就是我们建设者最大的心愿,到那时,我们在塔拉滩上的酸甜苦辣都值了。
”芦彪笑声爽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