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碧波万顷的达里湖向南远望,一座矗立在曼陀山之上的白色风车尤为引人注目,这座始建于1998年的风机是赤峰境内第一座风力发电装置,被亲切称为“1号风机”。
历经二十余载奋力开拓,赤峰新能源产业从一个原点延展出一幅以绿色发展理念为笔、风光资源为墨的壮丽画卷。
截至2021年底,我市电力总装机达到1171.41万千瓦,其中风电494.5万千瓦、光伏发电105.3万千瓦、水电4.41万千瓦、生物发电5.7万千瓦,新能源装机达到609.91万千瓦,已超过火电装机规模,占比达到52.1%。
作为距离京津冀最近的资源富集地区之一,赤峰拥有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
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聚焦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重要要求、把新能源及现代装备制造列为我市17条重点产业链之一,推动一大批相关优质项目签约落地,为建设好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风之歌“刮来”绿色财富近日,一场隆重的开工仪式在巴林右旗查干诺尔镇举行,华能20万千瓦高比例储能+生态修复风电项目将在美丽的巴林草原建设。
项目总投资约13.65亿元,总装机容量20万千瓦,安装单机容量为6250kW 风电机组32台,新建一座220kV升压站,所发电量通过该升压站接入500kV 巴林变电站。
风电场等效年利用小时数 3059h,年发电量约为 6.118亿kWh。
据工作人员介绍,该项目储能比例高达30%,远远超出国家15%的标准,具备更加强大的调峰能力,可以更好满足客户用电和电网平稳运行需求;同时,立足当地生态脆弱的实际,将在项目区采取植被修复等措施,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统一。
光之舞照出生态效益地处浑善达克沙地的克什克腾旗达日罕乌拉苏木,天高云阔、阳光灿烂,一排排太阳能板迎光而立,正把温暖汇聚成点亮万家灯火的清洁能源。
这片装机容量达10万千瓦的光伏电站,由大唐内蒙古分公司赤峰新能源事业部开发建设,于2021年5月30日实现全部并网发电。
该项目集光伏发电、沙漠化治理和储能为一体,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太阳能资源,采用分块发电、集中并网方案,共有228800块单晶双面双玻电池组件,不仅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实现电力供应的多元化,同时也具有减少水分蒸发、蓄水保土、调节气候等沙地治理功能。
目前,装机容量同为10万千瓦的二期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
水之画流淌金山银山人们的传统印象里,水电需要基于水量丰沛的条件、建于大江大河之上。
而正在兴建的国网新源内蒙古芝瑞抽水蓄能电站,将通过水能循环的方式,把相对定量的水资源转化为大型“蓄电池”。
该电站项目为大(Ⅰ)型一等工程,主要由上水库、下水库、水道系统、地下厂房系统和地面开关站等组成,总装机容量1200MW,安装4台单机容量300MW可逆式水泵水轮机组,年发电量20.08亿kW·h。
截至2022年5月,筹建期工程进厂交通洞洞挖、上下库连接路基开挖、业主营地主体建设以及泄洪排沙洞洞挖、混凝土衬砌、洞室内回填灌浆已完成;通风兼安全洞洞挖完成99%;目前主体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主要开展上下水库基础开挖工作、地下厂房洞室系统开挖支护以及坝体填筑工作,各工程建设有序开展。
该电站建成后供电于蒙东电网,在系统中承担调峰、填谷、调频、调相、紧急事故备用等任务,对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服务低碳经济发展、改善当地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市旗两级产业链招商专班共对接项目19个,其中市级项目1个、旗县区项目18个。
这些项目既有传统的风力、光伏发电,更瞄准了关联装备制造、氢能源开发、“零碳”经济等高端前沿领域。
特别是今年3月28日,我市同远景科技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绿色氢能产业基地、零碳产业园、智能风机制造、共享储能、能碳管理系统、森林碳汇等领域开展持续深入合作,目前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另外,敖汉旗华锐风电年产100万千瓦陆上风电机组建设、元宝山东冉风电、林西县共享储能电站等项目也正有序推进。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新能源及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链连长生效友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围绕自治区打造国家新能源产业高地的战略定位,以打通新能源产业上下游、构建风光新能源及装备制造全产业链体系为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将积极培育一批风电整机“链主”企业,重点引进发电机、轴承、齿轮箱等核心部件项目,推动风机整机制造和上下游产业本地化生产配套;积极培育下游风光应用场景,以氢能产业发展为核心,开展风光制氢、源网荷储制氢等示范项目,打造蒙东氢能产业基地,推广绿氢在交通、化工、冶金等领域应用,形成“风光氢储用”全产业链模式。
新闻链接新能源及现代装备制造业产业链赤峰市是距离京津冀最近的资源富集地区之一,风电等效利用小时数最高可达4000小时/年,新能源可开发空间在1700万千瓦左右。
这里的新能源产业早在1998年起步建设,是全国第一个地市级百万千瓦风电基地。
目前,赤峰市电力装机达到1171.4万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已经达到609.9万千瓦。
前不久,赤峰市与远景科技集团签约422亿元大单,规划建设智能风机制造、风电制氢全产业链一体化示范项目,助力赤峰新能源产业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