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李曼 通讯员 郑占波 文图 眼下,又到了麦熟飘香、杏果挂枝的时节。
在洛阳市孟津县城关镇水泉村,黄橙橙、金灿灿的太阳杏挂满枝头,在阳光下闪着熠熠光泽,空气里飘荡着杏子成熟时散发出的甜蜜果香。
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采摘、游玩。
水泉村地处城关镇东北部的浅山丘陵地带,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村。
近年来,该村依托山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引导群众大力调整种植结构,把经济效益好的太阳杏作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来谋划。
目前全村种植的200多亩太阳杏已进入盛果期,涉及6亩以上的种植大户达二十七、八户。
由于今年风调雨顺,太阳杏长势非常好,预计亩产鲜杏可达2000公斤,若按照当前的市场价,每公斤太阳杏卖6元的话,群众的亩收入就可达12000元左右。
在太阳杏种植基地内,记者遇见了太阳杏种植大户李来全,他一边摘果子,一边告诉记者:“刚开始种植的时候,俺们不懂疏花疏果技术,认为结果越多越好。
可是恰恰相反,太阳杏品质差,个头小,广收贱卖,卖不出个好价钱。
加入合作社后,合作社进行统一技术管理,还聘请了技术员向大家讲解太阳杏疏花疏果技术,提高太阳杏品质。
结果,太阳杏由原来的8~10个一斤,变成现在的3~5个一斤,卖得也快了,价钱也高了。
去年,我种植的8亩太阳杏,在田间地头就销售一空,收入5万多元。
”经过多年的发展,水泉村太阳杏种植现已形成种、产、销一条龙服务产业链条,果农们的收入快速增长。
而在孟津县朝阳镇官庄村的百亩桑葚果园迎来熟果丰收季,密密麻麻的紫黑色葚果挂满枝头,吸引来成批的游人前来休闲采摘。
近年来,官庄村为满足人们的童年记忆和思乡情结,不断加大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引导群众走生态观光农业之路,先后引进种植矮化“大食无籽”桑葚果新品种100多亩,目前已全部进入盛果采摘期,每天来摘桑果的游人络绎不绝。
藏身于翠绿的桑叶之下,一颗颗桑葚慢慢地由绿转成红色,又由红色变至深紫,如打秋千般荡漾在春日的微风里。
由于桑葚的丰收期非常短,且一边成熟一边掉落,这也让城里的游客们迫不及待地涌来。
“甜中带酸,真的和小时候吃的味道一样!”在一片桑田深处,来自洛阳的游客张女士在成行的桑树林底下,双手翻飞间一大串深紫色的桑葚便从枝头落入了她的舌尖。
在她的身后,一名摄影爱好者,不停安着快门,将眼前的美景一一摄入镜头中。
随着阳光一日日渐强,桑葚园里的桑葚果成熟的越来越多,迎来熟果丰收季。
桑葚营养丰富,不仅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有机酸,还含有多种矿物元素,是古代皇帝享用的补品。
目前,该村已与洛阳九九龄合作开放出桑果醋、桑果干、桑叶茶等旅游休闲食品,进一步延伸了群众的致富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