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南方进入梅雨季节。
5小时的漫长航行后,记者来到位于黄海海域的华能大丰项目32号机位吊装现场。
从下午三点到四点半,三截塔筒全部吊装完成。
远景大丰项目吊装组的郭江告诉我们,该项目采用的新式吊具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提高效率,原来两小时吊一截塔筒,现在一个甚至半小时就可以。
华能大丰项目吊装现场效率和可靠性正成为海上风电项目建设的生命线。
作为华能集团“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战略的重点项目,华能对大丰项目的效率和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
华能大丰海上风电场位于江苏大丰东部海域,中心离岸距离约55km,是国内离岸距离最远的海上风电场。
规划总装机容量为400MW,一期容量300MW,布置40余台远景能源4.2MW风电机组及20台重庆海装5.0MW风电机组; 二期容量100MW,布置20余台远景4.5MW风电机组。
受风场周围大大小小的浅滩影响,码头至风场中心实际航行距离约100千米,运输时间要5-6小时。
工程位于开敞式无掩护水域,施工窗口期短且不连续,避风锚地距离又远,很难有效利用窗口期。
将近一半的机位因水深太浅,只能使用坐滩船施工,要同时考虑天气及潮位影响,4-5个潮位才能完成单台吊装。
“我们随时关注海上天气情况,提前做好工作计划,通过设置专门应急交通船、安装海上信号塔保持通讯、设置专门调度统一协调船机、设置固定避风点就近避风等措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海上施工的窗口期。
”华能大丰海上项目经理助理王威巍告诉记者,“目前的进展我们还是比较满意的,整个项目预计在今年年底前全部并网。
” 从设计到战略全流程保证交付在窗口期短、海上气候不可控等因素的影响下,风机的供应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据王威巍介绍,大丰项目选用的远景机型采用鼠笼异步发电机+全功率变频器技术路线,可靠性较高,目前全球70%的在运行海上风机都采用该拓扑,对比其他技术路线,其供应链体系的成熟度更高,“远景的产能满足我们项目需求,其交付能力是值得肯定的。
”华能大丰项目现场远景交付团队相关负责人认为,远景交付能力的保障源于从设计到战略的全流程规划:设计归一化、通用化,机型关键部件尽量通用,部件供应商切换少,生产效率也会提升,同时可实现各项目自由调配;关键部件做充分的战略库存;供应链建设尤其是关键大部件基本上做到双或者多供应链;机型规划产能做到未来2-3年,提前锁定关键零部件产能。
采访中,在生产、运输、吊装、并网……各个环节,受访者提到最多的就是计划和协同。
提前合理规划保障供货、运输,工艺划分清楚、职责明确、操作性强。
远景华能大丰项目经理杨小磊告诉记者,以往风机到了现场才进行调试,现在提前在工厂调试把软件装进去,现场简单测试,极大缩短了时间。
升压站工作人员轮流24小时值班。
确保报故障后第一时间处理,减少电量损失。
远景还根据现场实际需求自主研发了新式单叶片吊具,将吊装速度大幅提升,10小时内完成三只叶片的组对。
远景单叶片吊具已经先后在华能如东八仙角、龙源蒋家沙、上海电力大丰、国华东台等项目实践过,稳定性和高效性得到业主一致认可。
作为项目的吊装技术指导,远景工作人员的熟练度和现场配合的默契程度也越来越好。
高效与可靠并重安全同样是海上风电建设的生命线。
如何让效率和可靠性兼得?与远景对EHS的重视分不开。
“我在很多项目干过吊装和运维,远景是对EHS要求最严格的公司,”现场运维人员苟艺文告诉记者。
关键动作视频记录、定期总结;吊具每次使用前详细检查,化学品按安全使用说明书严格使用;不管多热,只要上甲板必须穿戴救生衣安全帽防护鞋;出海前提前看天气预报,根据风速制定应急预案……从项目部EHS建设,EHS日度、周度、月度、季度管理,到动态管理和培训,规则分明、管理严格、执行到位。
“大家都很习惯这样严格细致的要求了,毕竟安全是最重要的。
有一次风速超过10米/秒,安装公司想起吊,但按远景的规定不行,双方还发生了冲突,最终还是严格按规定执行。
”正是各个环节的安全、高效、协同,造就了自2013年竖立首台样机至今,远景能源4MW海上风机累计交付超过1GW,运行时间超过6年,无一起重大事故的傲人业绩。
华能大丰项目现场王威巍告诉记者,已并网的远景风机目前表现稳定,没有发现影响发电的缺陷。
预计年底全部并网后,年发电量将近9亿度,按照普通家庭月度用电100度,年度用电1200度,可以满足75万多户普通家庭的年用电需求。
标签: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