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NO!
1+1>2
高原的夏天,繁花盛开,清风微拂,国家电投光伏产业创新中心大楼外层覆盖的光伏板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闪光。8月14日上午,国家电投首个国家级硅材料研发中心,即“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电投黄河水电集成电路硅材料联合研发中心”和“青海芯测科技有限公司”在青海西宁隆重揭牌。国家电投为加快高端硅材料研发步伐,守护国家信息产业安全注入了“双擎”动力。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浙江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是全国重点学科,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在硅材料及半导体材料的科学研究创新及高级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之一;国家电投黄河公司年产2500吨的电子级多晶硅项目,是国内唯一一家实现电子级硅料批量生产且应用于集成电路的企业。
一个是科研最前沿
一个是产品最优质
强强联手开展合作
必将迸发出1+1>2的强大力量
电子级多晶硅作为集成电路行业的“基石”,生产技术和市场长期由国外垄断,这一“卡脖子”工程严重制约着中国电子信息工业的发展。国家电投瞄准电子信息的高端产品,适时启动了电子级多晶硅项目,潜心开展技术研发。
国家电投黄河公司电子级多晶硅项目于2012年全部建成投产,形成年产2500吨电子级多晶硅生产能力,2015年电子级多晶硅纯度达到11个9,再到2019年市场占有率达到15%。“黄河水电多晶硅”走过的每一步都充满艰辛和坎坷。
55岁的中科院院士、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杨德仁,作为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他身上散发出的是科学家的求实、低调和钻研精神。“国家电投黄河公司目前在微电子用多晶硅材料方面,技术和产业化程度在国内名列前茅。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将为双方合作创造最优环境、整合更多资源,充分发挥双方多年的研究、应用成果和科研团队优势,加速成果转化。”杨德仁表示,联合研发中心成立是集成电路领域的一大盛事,两家强强联合,把产、学、研结合起来,瞄准电子材料前沿技术,在关键领域形成技术优势并保持优势,为我国集成电路用硅材料的发展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
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内最早建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浙江大学在硅烷法制备多晶硅提纯技术、掺氮直拉硅单晶生长技术基础研究等取得系列重大成果,实验室主要从事硅单晶材料及半导体材料的基础科学与应用基础研究,己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国际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强音和鸣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优势互补走上自主创新之路。联合研发中心将研究重点放在解决电子级多晶硅材料的质量问题、开发新的产品和培养技术人才等方面。
曾经,在外部封锁下,我们自力更生,咬紧牙关创造了“两弹一星”;
今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怀着赤诚科技心,制造强国“中国芯”。
来 源 国家电投
作 者 张青银、解岚心
编 辑 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