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谢氏郡望之地太康县2030年发展规划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汉晋时陈郡阳夏,汉魏六朝高门郡望;乃天下谢氏圣地,如同儒学之曲阜,基督教之耶路撒冷,伊斯兰教之麦加。
谢安研究会筹备委员会成立后,自第一次太康会议召开以来,筹委会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取得的成果越来越多。
以太康为中心,以宣传太康弘扬谢安公精神为主要目的;筹委会领导带领秘书处工作人员不辞辛苦、舟车劳顿、辗转中原腹地郑州、南下广东韶关、走进台湾台北、直赴武汉、天门、奔赴沈阳、长春、哈尔滨、而今第十 一次筹备会议在山东济南隆重召开。
筹委会在刘吉宇主任的正确领导下、执行主任李国宣亲自带领下把宣传工作放在首位。
开通微信公众帐号,已发布各种文章报道近百篇。
先后在今日头条、搜狐、百度百家、凤凰网等媒体注册筹委会自媒体帐号,已有近50篇文章在上述各大媒体上发表;筹委会刘吉宇主任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发表文章24篇。
通过大力度宣传,随着谢安研究会筹委会工作人员的足迹走遍大江南北;把谢氏郡望地太康的发展情况也介绍到了大江南北。
全球谢氏几百万人通过筹委会的宣传了解了他们的血脉故乡太康的过去和今天。
大大提高了太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了他们对祖居地太康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更多的天下谢氏精英产生了了解太康,关注太康的强烈愿望!为了使天下谢氏团体和谢氏企业家了解太康的发展规划,与太康百万人民一起共同分享太康的美好未来;现将太康县人民政府公布的太康县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0)和太康县产业集聚区规划予以刊登。
太康文体中心效果图万城金街滨河景观滨河景观老涡河夜景家印高中效果图县域城乡发展总战略:1.资源整合:努力提升太康县综合竞争力,整合优势资源,加强产业、人口、技术等发展要素的集聚,优化县城职能,构建生态宜居城市,做大做强县城和重点发展城镇。
2.区域竞合:积极推进周口市北部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加强太康县与周边地区在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城镇空间与基础设施布局等方面的协调,实施错位发展战略,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区域综合竞争力提升,实现区域共赢。
3.城乡联合: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县城与各乡镇的产业、功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全方位的共同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太康文化体育中心项目绚丽绽放本着功能集合、用地集约、资源共享、投资节约、风格现代、便民为民的设计原则,依托文化场馆、体育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联动技术培训、科技孵化等文化教育产业,结合智慧城市、大数据管理等新型城市管理理念,太康县计划以“花开天下暖”为主题,建设35万平米的太康县文化体育中心,集文化建筑综合馆、党校、道情艺术传承中心、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青少年足球培训中心、科技创新及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基地于一体,令人期待。
规划形成“二廊、六板块”的县域产业布局:二廊:西北农林产业走廊——连接中北部现代农业经济板块、西北部林果精深加工业经济板块和西南部农贸物流经济板块,形成以农业、畜牧业、特色林果业为主导的产业走廊。
东南工贸产业走廊——连接东北部工贸经济板块、东南部机械物流经济板块,形成以工业、商贸业为主导的产业走廊。
六板块:以现代高效农业为立足点,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形成六大经济板块——中部综合服务中心经济板块、中北部现代农业经济板块、西北部林果精深加工业经济板块、东北部工贸经济板块、东南部机械物流经济板块、西南部农贸物流经济板块。
中部综合服务中心经济板块:包括县城、大许寨镇、独塘镇,以县城为板块核心。
中北部现代农业经济板块:包括龙曲镇、王集镇、转楼乡、杨庙乡、高贤乡,以龙曲镇为板块核心。
西北部林果精深加工业经济板块:包括常营镇、清集镇、芝麻洼乡,以常营镇为板块核心。
东北部工贸经济板块:包括朱口镇、马头镇、高朗镇,以朱口镇为板块核心。
东南部机械物流经济板块:包括张集镇、老冢镇、符草楼镇、马厂镇,以张集镇为板块核心。
西南部农贸物流经济板块:包括板桥镇、逊母口镇、五里口乡,以板桥镇为板块核心。
未来太康县城的发展方向突出以银城路为轴的南向发展,重点建设县城中部生活片区和南部产业片区,优化完善东西两大生活片区。
重点发展老涡河两岸及以南地区,建设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商贸物流中心、客货两用站、六馆三中心(图书馆、体育馆、规划馆、档案馆、博物馆、展览馆、行政服务中心、道情文化艺术中心、职工教育培训中心)、体育场,实施毛庄镇的城镇化改造,构筑产城融合的重点发展片区。
承袭县城西部既有发展脉络并加以拓展完善,形成以行政办公区为中心的城市生活区。
完善县城东部道路、绿化等用地配置,优化空间结构,合理疏解老城区人口,提升空间品质及公共设施服务水平。
县城景观系统结构为 “三带、四区、六轴、多点”三带:沿新涡河、老涡河、兰河两岸形成的滨水景观带。
四区:传统城市风貌区、现代城市风貌区、中央商务风貌区、时代产业风貌区。
六轴:沿银城路、谢安路(谢安西路、谢安中路、谢安东路、东关大街)、阳夏路、建设路、纬一路、通泰路形成的六条景观轴线。
多点:各个景观节点。
县城内规划形成方格网状的道路网形式,路网密度达到7.87公里/平方公里主干路网形成“五横五纵”的总体格局,以城郊路、谢安路、纬一路、通泰路、交通路作为县城的东西向主干路,以陈张路、未来路、银城路、建设路(建设北路、建设南路)、五海路作为县城的南北向主干路。
万城商务中心项目包含万城商务中心大厦和万城金街,万城商务大厦内设商务办公、会议厅、健身房、豪华夜总会、恒温游泳池、千余人大型宴会厅;六层以上为万城国际大酒店,其装修标准按五星设计,酒店试营业初步定于2018年春节前,届时太康的父老乡亲可以体会到“五星级服务,平民化消费”。
万城金街打造“吃喝玩乐购”体验式购物商业风情步行街,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
项目的整体工程建设已基本完工,地上地下现代化停车场即将与朋友见面。
现部分商家已经进场装修,天目步行街和中庭演艺广场正在审核装修方案,万城金街计划于2017年下半年正式开业。
县域规划形成“一心、三轴、三片区、六重点”的城镇空间结构:一心:以县城为全县综合服务中心,作为区域的经济增长极,为全县提供政治、经济、文化服务。
三轴:以106国道、311国道、326省道东段和003县道西段为空间发展轴,带动区域发展,构建区域空间联通网络,成为县域的主要发展轴。
三片区:以县城、大许寨镇、独塘镇辖区范围作为中部片区,以综合服务功能为主;以朱口镇、马头镇、张集镇、老冢镇、符草楼镇、马厂镇、高朗镇辖区范围作为东南片区,以工业制造和机械加工等功能为主;以龙曲镇、常营镇、清集镇、逊母口镇、板桥镇、王集镇、转楼乡、杨庙乡、高贤乡、芝麻洼乡、五里口乡辖区范围作为西北片区,以农副产品输出功能为主。
六重点:确定常营镇、朱口镇、板桥镇、张集镇、老冢镇、龙曲镇作为县域内的重点镇。
县城规划结构为 “一心、二轴、三廊、五区”一心:位于老涡河与银城路相交处周边的地区,集现代商贸展示中心、商务服务集聚中心、文化娱乐休闲中心于一体的复合型城市公共服务核心。
二轴:沿银城路形成的南北向城市发展轴,沿老涡河两岸形成的东西向文化休闲轴。
三廊:以新涡河、老涡河、兰河为依托形成的滨水生态廊道。
五区:以老涡河、兰河、银城路为界形成城市五大功能片区,分别为东北部生活片区、西北部生活片区、中部综合服务片区、东南部产城融合片区、西南部产业片区。
县域城乡发展目标至规划期末,太康将建设成为产业发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特色彰显、具有生态可持续发展动力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区。
其中经济方面,至203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8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8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7.6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1万元;社会方面,进一步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的基本方针, 2030年全县总人口控制在177万人以内,每万人拥有医生数2020年达到25人,2030年达到30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20年达到40%,2030年达到80%以上;产业方面,至2030年,太康县一次产业增加值为90亿元,二次产业增加值为300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290亿元,产业结构调整为13.3:44.1:42.6;环境保护方面,至203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13平方米;城市建设方面,规划期内积极促进城镇化和城乡建设,2030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9.7%,重点建设太康县城以及常营镇、朱口镇、板桥镇、张集镇、老冢镇、龙曲镇6个重点镇。
太康县城市性质中原经济区的新兴产业基地,以装备制造业、纺织服装业为主的生态宜居城市。
确定太康县城的城市职能为: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河南省重要的装备制造基地;豫东重要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和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
确定太康县城人口规模为:2020年县城人口27万,2030年县城人口50万。
确定太康县城建设用地规模为: 2020年控制在28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1平方米以内; 2030年控制在53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5平方米以内。
县城绿地系统结构为:“一廊、四带、五园、多点、楔形渗透”一廊:以太康沟为依托的绿化休闲长廊。
四带:以新涡河、老涡河、兰河、黑河为依托,打造四条生态绿带。
五园:生态公园、文化公园、故城公园、休闲公园、迎宾公园。
多点:建设多个社区街头绿地。
楔形渗透:县城外围形成多处楔形绿地,强化外部生态环境向县城的渗透。
绿地与广场用地720.4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3.79%,人均绿地与广场用地14.41平方米。
太康县产业集聚区规划一、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分为为东、西两区,规划总面积23.35平方公里。
东区东至海庄村,西至东张庄村、前段庄村,南至谢庄村北,北至兰河南岸,规划面积10.35平方公里。
西区东至阳夏路、西至西三环,南至张楼村,北至东西方向许郸铁路(现状),规划面积13.00平方公里。
二、规划定位中原地区纺织服装加工制造的重要组成板块中部地区重要的通用设备制造产业基地太康县经济发展核心增长区三、布局结构规划确定“一心、一带、一轴、五区”的空间布局结构。
一心:综合服务中心一带:兰河水域景观带一轴:通泰路产业发展轴五区:东西两个工业片区、两个居住片区和一个物流仓储片区四、产业布局规划1、产业布局规划规划分东、西两个片区,共规划五个产业园区。
东部片区为纺织服装工业园和染整工业园;西部片区为通用设备制造工业园、食品加工工业园和物流仓储工业园。
(1)通用设备制造工业园位于产业集聚区西区,阳夏路以西,兰河以南,黑河以北,产业类型以锅炉设备制造为主。
(2)食品加工工业园位于产业集聚区西区,通泰路以南,阳夏路以西,南环路以北,未来路以东,产业类型以食品加工为主。
(3)纺织服装工业园位于产业集聚区东区,产业类型以纺织服装产业为主。
(4)染整工业园位于产业集聚区东区,纺织路以东,三赫路以南,三洋铁路以北,产业类型以染整为主。
(5)物流仓储园区位于产业集聚区西区,黑河以南,阳夏路以西,以货物转运、集散为主。
2、产业聚群布局产业集群发展总体形成三个产业集群:纺织服装产业集群、通用设备制造产业集群、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五、道路交通系统规划规划交通枢纽用地一处,主要用作太康客货运站站房及附属设施用地。
在太康火车客运站北侧规划一处交通集散广场。
规划形成“三横五纵”城市主干路网。
六、绿地结构1、绿地结构规划形成“两带、三园、多点”的绿化景观框架。
两带:指沿兰河、黑河两侧形成的沿河景观带。
三园:规划位于迎宾路与三赫路交叉口的公园,位于穆庄路与王贡士路交叉口的公园,位于迎宾路与站前路交叉口的公园。
多点:多个点状街头绿地。
2、绿道规划县级绿道:兰河、黑河南北两侧形成东西向景观廊道。
社区级绿道:以河流沟渠为依托的四乡河、永运河、于庄沟和站南沟形成的绿道;以道路为依托的阳夏路、迎宾路道路两侧的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