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干热岩能干什么用(干热岩如何应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9   来源:风电滑环   作者:风力发电机   浏览次数:123
核心提示:相信大家对地热能都比较熟悉,由于地球内部是一个巨大的热源,在地层中蕴藏着巨量的热能资源,这些热能统称为地热能,像温泉就是典型的地热资源之一,由于地热能没有污染、不需要额外消耗、安全性高且可再生,在采暖、发电、温室、康养、农业、提取工业原料等方面,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不过,大家对干热岩这个概念应该还比较陌生,其实它是地热资源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将地球内部热能的一种存储方式,只不过存储的介质不是水,而是岩石而已。和其它地热资源一样,干热岩也具备储量大、可再生、清洁无污染、开发成本低、不受季节影响等特点,近年来

   

相信大家对地热能都比较熟悉,由于地球内部是一个巨大的热源,在地层中蕴藏着巨量的热能资源,这些热能统称为地热能,像温泉就是典型的地热资源之一,由于地热能没有污染、不需要额外消耗、安全性高且可再生,在采暖、发电、温室、康养、农业、提取工业原料等方面,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不过,大家对干热岩这个概念应该还比较陌生,其实它是地热资源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将地球内部热能的一种存储方式,只不过存储的介质不是水,而是岩石而已。
和其它地热资源一样,干热岩也具备储量大、可再生、清洁无污染、开发成本低、不受季节影响等特点,近年来受到很多国家的重视,开发利用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越来越多。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地热岩的总储量,相当于5000万亿吨标准煤,是世界现有三大传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总储量的30倍左右。
那么,既然干热岩这么多,又这么好,为什么不大力开发利用呢?干热岩的形成归功于地球的“保温机制”大家知道,地球从内到外,是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组成的分层结构球体,在地球形成过程中因聚合星际物质之间不断发生碰撞、以及引力势能的转化,内部积聚了大量能量,这些能量之所以在40多亿年的漫长岁月中没有冷却下来,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也是最关键的因素,那就是地核中放射性物质衰变持续释放热量。
在地球刚形成时还是一个完全熔融的状态,组成物质会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沉降,比重大的物质沉降作用要比比重轻的物质明显,所以重元素(包括很多放射性元素)最终都汇聚到地核处。
比如,铀235、铀238、钾40、钍232等,这些放射性物质在衰变的过程中,会持续释放出相应热量。
由于这些放射性元素半衰期非常长(铀235是7年、铀238是44亿年、钾40是13亿年、钍232是140亿年),所以几十亿年来,它们一直在发生衰变,保证了地球内核温度的相对稳定。
第二是地球的分层结构。
从最内部的地核、到中间的地幔、再到最外面的地壳,分层结构性每一部分所呈现的形态不一,其中地核在高温高压下呈现固态,下地幔是固液混合态,上地幔是高粘稠的岩浆体,最外层的地壳呈现固态。
由于外层地壳的固体形态可以延伸到地下几公里至十几公里处,将内部的热量牢牢地锁住,只有一小部分完成与地面的热量交换,从而保证热量散失速度很难。
第三是大气层,这一点无需过多解释,主要原因是大气层可以有效吸收来自地表的红外辐射,然后再返回地面一部分,相当于一层“棉被”。
可以参考火星和月球,由于没有大气层,在形成以后不长时间(几亿年)就几乎完全冷却了。
第四是液态水。
由于液态水的比热容较固体岩石大很多,储存热量的能力更强,当温度降低相同数值的情况下,释放的热量也更多,对地球总体热量的稳定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干热岩作为一种埋藏在距离地表几公里以内的高温岩体,是属于地壳范围内的,所以它的热量

 
关键词: 风电叶片 风电塔筒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