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娱乐圈新闻晒出的中国台湾地区台北市住宅电费数字引发热议,令“台湾电价到底有多贵”冲上热搜。
电费水平与当地的能源结构、气候条件、电价机制及个体用电习惯直接相关,澎湃新闻对相关要素和公开数据进行了梳理,有助于我们了解“天价电费账单”从何而来。
台湾地区电价机制若数据真实,这座位于台北松勇路的住宅5月12日至7月11日的电费为6万多新台币,7月12日-9月12日的电费更是高达9万多新台币。
以夏季两个月电费94201元新台币换算,约合21820元人民币。
据台湾媒体报道,该豪宅室内面积约400平方米,该小区除了室内全热交换器、全屋制冷等“耗电大户”外,还需支付不菲的公共设施电费分摊,包括小区大厅、庭园、休闲设施等。
台媒推算,7-9月,包括公共用电在内,该豪宅月均用电量超过6700度。
台湾地区能源匮乏,进口能源比例高达98%。
由于夏季高温,空调制冷用电大增,台湾电力公司(下称台电)必须启动发电成本较高的机组,台湾地区自1989年启用季节电价,每年6-9月实施较往常更高的夏季电价,自10月1日起恢复非夏季电价。
据台电统计,今年6-9月,台湾地区每户夏月平均用电量为433度,非夏月平均用电量312度,夏季的月均用电量比非夏月高出近40%。
由于夏季用电量和电价同时增加,导致更易出现夏季电费大增的现象。
对于台湾地区居民家庭,可以选择非时间电价或时间电价两种方式计费。
非时间电价也称累进电价,相当于我们熟悉的阶梯电价,按照用电量分段计价,与什么时间用电无关。
时间电价也称分时电价,尖峰时段电价是低谷电价的3倍以上。
一般家庭由于用电量较少且低谷时段(22:30-07:30)用电量不多,故多采用阶梯电价计费。
以夏月为例,假设每月用电433度,其中的120度每度电价为1.63元新台币(与非夏月单价一致),121度-330度部分对应每度2.38元新台币,剩余103度对应3.52元新台币,逐级增加。
简言之,用电量越大、单价越高。
今年6月底,台经济主管部门以燃料价格上涨为由,宣布自7月1日起对用电大户调涨电价,产业界高压、特高压电力用户电费上调15%,远超预估的8%;用电超过1000度以上的住宅用户,超出千度部分调涨9%,受影响住宅用户约36万户;整体平均电价上调8.4%,超出了电价单次涨幅3%的天花板,平均电价由每度2.6253元新台币调涨到2.8458元新台币。
台电强调,每月用电量1000度以下、约占97%的用户不调涨。
即便如此,电价调幅超出预期和只向大用户“开刀”引发了工商界的广泛批评,也引发了间接推涨物价水平的担忧。
1000度以上的住宅用户也在此番电价调涨之列澎湃新闻注意到,根据台电调整后的居民电价表,当夏月用电量超过千度,从1001度开始,每度电价将达到6.99元新台币(约合1.62元人民币)。
对于高耗电的高档住宅而言,电费自然水涨船高。
俄乌冲突推高发电成本,“弃核”电力缺口难填高度依赖进口燃料的能源结构,导致台湾地区极易受国际能源格局变化影响,今年俄乌冲突后全球燃料价格大涨对台湾地区产生了直接冲击。
台电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台湾火力发电板块整体成本同比大涨88%,其中燃煤发电成本和燃气发电成本分别上涨126%和69%。
台电每度售电的税前盈亏,去年决算数据为0.1239元新台币,今年截至10月底的数据为-1.0093元新台币。
左栏(2021年全年)、右栏(截至2022年10月)不同电源形式发电成本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