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时家林 依托技术进步构建我国新型现代能源体系
核心提示:时家林:依托技术进步构建我国新型现代能源体系
9月18日,《学习时报》第6版刊载集团公司党组副书记时家林署名文章《依托技术进步构建我国新型现代能源体系》,新浪财经、中工网、北极星电力网、能见APP等媒体平台随即转载。全文如下,以飨读者。
2019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五周年。随着能源结构正在“以化石能源为主向以可再生能源主导”的革命性转变,能源发展方式也在发生革命性转变,电力布局正在加速“大规模开发、远距离输送”的发展模式,在更大范围实现能源的空间转移;电力系统正在由传统的“发输供用同时完成”转为“发输储用”,实现能源的时间转移。“以绿色电力为核心,推动两个转变”已经成为新型现代能源体系的主要标志。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2018 年,全国能源消费折合成电能约12万亿千瓦时,其中,电力生产7万亿千瓦时,占比58.3%,交通消耗3万亿千瓦时,占比25%,供热供冷约2万亿千瓦时,占比16.7%。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59.0%,原油对外依存度 71.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 43.9%,长期处于高位。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在14%左右,其中新能源装机虽然达到3.2亿千瓦,但是供电量只有4000亿千瓦时,仅占电力消费的5%,距离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20%、2050年50%的约束指标还有较大距离。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带来了生态环保和资源瓶颈等问题;原油及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不断加深,给我国的能源安全带来隐患,是我国能源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非化石能源虽然增长迅速,但是对照2030年消费占比20%的目标还有较大距离,同时“风光发电电价靠补贴和自身不稳定”两个问题还十分突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加速构建我国新型现代能源体系。当前,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新能源等技术的进步,将使得解决上述两个突出问题成为可能。根据技术经济分析,“2毛钱”电价(0.2元/千瓦时)是供应侧新能源实现大规模应用,消费侧加快电能、氢能替代的重要临界点。下一步,要积极探索能源供应、消费“2毛钱”电价战略,推动新型现代能源体系的构建。
我国西、北部风光资源丰富,随着近年来大规模集中式开发并通过特高压输送到中东部发达地区,新能源的经济性优势越来越明显,其中蒙古高原的风资源、青藏高原的光资源尤为突出,对保障我国未来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是探索“2毛钱”蒙古高原风电战略。该区域风电可开发规模约20亿千瓦以上,与我国目前电力总体装机水平相当,如规划超大型风电基地,通过大规模“换流岛”及特高压集中送至我国三华(华北、华中、华东)地区消纳,上网电价将接近0.2元/千瓦时,可快速提升受端电网的清洁能源比例,具有极强的竞争力。二是探索“2毛钱”青藏高原光电战略。该区域光伏发电利用小时数高达2000小时以上,部分地区开发成本电价已经达到0.2元/千瓦时;光资源供给充沛,以青海柴达木盆地为例,土地面积26万平方公里,理论光伏装机规模在100亿千瓦以上,年发电量约20万亿千瓦时,相当于2018年全国能源消费的1.6倍。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到“三华”负荷中心平均距离在2000公里左右,输电成本在0.1元/千瓦时。未来,探索规模化开发上述区域风光资源并以西南水电作为补充,形成风水光多能互补,通过特高压送到我国“三华”电网,落地电价在0.3元/千瓦时左右,将低于中东部地区火电标杆电价和平均购电价格,具有良好的开发与应用前景。
峰谷电价制度能充分发挥电价的经济杠杆作用,调动用户削峰填谷、均衡用电的积极性。随着供应侧新能源价格的持续降低,“2毛钱”谷电将成为可能,峰谷电价差的价值更高,将促进交通、供冷、供热等能源消费领域的电能、氢能替代,推动我国能源消费侧的高质量发展,有力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一是探索“2毛钱”谷电供热、供冷替代天然气战略。“2毛钱”谷电制热、储热再利用,供暖成本与天然气成本相当;如采用空气源热泵等先进技术,甚至与燃煤供热相当,目前我国在京津冀地区已经开始示范推广。“2毛钱”谷电制冷、储冷循环利用,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可以为电网调峰。“2毛钱”谷电将合理降低我国对天然气的依赖程度,有力提高能源安全水平。二是探索“2毛钱”谷电制氢、充电替代燃油交通战略。“2毛钱”谷电制氢用于氢动力交通,其成本可与汽油车相当,对我国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消费侧化石能源的有序替代,逐步降低对石油的依赖、维护能源安全具有积极的作用。“2毛钱”谷电下,电动车可以低谷充电、高峰卖电,使得消费侧大规模储能调峰成为可能,对新能源的大规模消纳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型现代能源体系中,新能源将逐步替代化石能源供电、供热、供冷,并通过富余电力生产氢能,为交通燃料生产、化工品合成提供氢源;制氢、电动车及储冷、储热和储能将作为主要的储能调峰终端,有效解决新能源的间歇性、随机性问题。不断深化能源技术革命,在清洁能源规模化、集约化开发,远距离输送,以及各种储能成为电力系统新的重要构成元素的条件下,以绿色低碳为方向,有效整合供给侧、需求侧各种能源形态,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构建新型现代能源体系。

出台政策完善供应侧、消费侧峰谷电价调整机制,进一步扩大峰谷电价执行范围,合理确定并动态调整峰谷时段,扩大峰谷电价差和浮动幅度,大幅降低谷电价格,通过鼓励电动车、谷电制氢、制热、制冷等分散式社会资源参与电力系统调峰,深化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不断优化整合各类系统和资源,与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形成供需协同,助力能源“空间转移”,扩大能源“时间转移”,加速我国新型现代能源体系构建。

深化“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与国际社会分享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成果,带动我国新能源及其相关产业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同时不断深化峰谷电价差等改革,持续完善氢能、综合智慧能源等新兴业态支持政策,与国际社会共同致力于能源高质量发展。从积极的可再生能源共享经济角度参与并融入全球生态和谐建设,为全世界人民公平地共享新能源,消除贫困与落后,实现共同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能源安全新战略,为全面加速新型现代能源体系的构建指明了方向。“以绿色电力为核心,实现两个转变”是新型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标志,能源供应、消费“2毛钱”战略是关键路径之一。随着科技的进步,在新型现代能源体系下,供应侧清洁能源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成为可能,新能源的间歇性、随机性问题将得到根本解决,消费侧实现电能、氢能大规模替代油气将成为能源消费的主要形态。“发输储用”新的电力系统构建,将会极大地改变现有的电力系统形态,储能的应用使发电、电网的备用容量和可靠性要求不断降低,能源运行效率大幅提升。到“十五五”末期,非化石能源占比将从现在的14%提高到25%以上。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将成为我国主要的能源安全保障基地,西、北部地区经济将得到快速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贫困落后将逐步成为历史,东西部发展将更加协同,源源不断的高质量、超低价格的清洁电力将使我国大气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动力。电能及氢能将逐步成为交通、供冷、供热的主流替代能源。届时,全国主要的大城市电能、氢能替代率有望突破30%,电动车、氢动力车将成为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集中式电能供热供冷、分布式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等将成为市民高质量生活的主要服务方式。不远的将来,风光发电将成为世界的主要能源,曾经骇人的广阔沙漠、茫茫戈壁将成为人类能源的宝库。足够便宜的清洁电力让更多不可能成为可能,可以大规模实施海水淡化,变戈壁荒漠为良田;可以将戈壁荒漠变成全新的“电气田、氢气田”,替代传统的“煤田、油田和气田”,最终,风光等能源将逐步满足人类发展的能源需求。展望未来,能否牢牢把握新一轮能源革命的历史机遇,将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在未来全球竞争中的地位,能源电力行业要自觉承担起历史重托,加快构建“以绿色电力为核心,实现两个转变为标志”的我国新型现代能源体系,携手迎接能源革命新时代的到来!(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编 辑 周心
头条号!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