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能源工业滚石上山、闯关夺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改善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基础保障。
一组组跃动的数字,在70年的浩荡长空中,标注出中国能源发展巨变的历史坐标。
从0.0012亿吨到1.9亿吨,全国原油产量实现1574.9倍的腾飞,激扬出石油工业“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
从94.4%到59%,全国煤炭消费占比由高位运行到陡然下降,彰显出传统富煤大国能源绿色转型的坚定信念。
从7亿千瓦时到2万亿千瓦时,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与日俱增,喷涌出中国能源创新发展的澎湃动力。
从0到12.9万公里、从77千伏到1000千伏,经天纬地的能源管网造血通脉,镌刻出能源电力人砥砺前行的无上荣光。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能源发展新趋势、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我国能源领域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凝聚起新时代逐梦再出发的希冀与力量,开创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多轮驱动 供给质量不断提升
绿色转型 消费结构持续优化
开放创新 动能转换提速推进
能源发展的不竭动力来自产业变革的蓬勃兴起。“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不仅深刻改变着中国能源发展的路径与面貌,更在新一轮能源发展格局与技术变革大势中,令中国坚定自信地走向世界能源舞台更中央。
——能源科技水平大幅提高,科技创新体系日臻完善。
我国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能源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装备国产化和成果产业化成绩斐然,推动能源发展的科技动力加快转换。
千万吨煤炭综采、智能无人采煤工作面、三次采油和复杂区块油气开发、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特高压输电等技术装备保持世界领先水平。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等项目核心装备实现国产化,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单机百万千瓦水轮机组等装备实现自主研发制造。新建三代核电机组综合国产化率达到85%,“华龙一号”、四代安全特征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开工建设。深水油气钻探、页岩气开采均取得突破,大规模储能、石墨烯材料等关键技术加速孕育突破,能源发展进入创新驱动的新阶段。
——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能源市场化取得实质进展。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市场化改革,逐步还原能源商品属性,统一竞争有序的现代能源市场体系初步建立,体制机制创新正在打通能源发展的快车道。
电力行业持续以市场化为基本取向,先后实现了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离等标志性改革任务,开展了电力中长期交易、辅助服务交易、现货交易、发电权交易、跨省区富余可再生能源交易等市场化交易试点。2018年我国市场化交易电量2.1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0.2%。
我国油气管道运行机制改革正在加快推进,国家油气管网公司组建提速,管网分离已经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油气勘探开发管理体制改革也在积极推动,一批上游改革试点项目即将陆续落地,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勘探开发体系正在加快构建。
——国际合作不断深入,国际能源话语权影响力显著提升。
在海外勘探开发油气区块,海外权益油产量相当于四个大庆油田,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的油气工程服务走出国门;在巴西、希腊、菲律宾、葡萄牙、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开展电网投资、建设和运营,国家电网公司的海外业务全面赢利;在非洲、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兴建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民生水电项目,三峡集团引领中国水电的产能、装备、技术和标准“走出去”……
我国能源行业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单纯“引进来”,发展到今天的“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能源电力企业扬帆出海“走出去”的道路愈发畅通,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成效更加显著。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能源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延伸,为稳定国际能源市场和推动全球能源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应对挑战、抵御风险、克服阻力、解决矛盾
我国能源发展正迎着曙光向新时代坚定迈进!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来 源 中国电力新闻网
作 者 王怡 支彤
编 辑 周心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加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