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为什么不放弃核电(为什么国家不发展核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9   来源:风电招聘   作者:风电塔筒   浏览次数:89
核心提示:作者 | 武夷山2020年,德国慕尼黑的德意志博物馆出版社出版了德国洪堡大学现代当代史讲师、德意志博物馆资深研究员Astrid Mignon Kirchhoff女士主编的著作Pathways into and Out of Nuclear Power in Western Europe:Austria,Denmark,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Italy,and Sweden(本文作者译为“西欧走进和撤出核电的路径:奥地利、丹麦、联邦德国、意大利和瑞典的案例”)。不同国家的核

   

作者 | 武夷山2020年,德国慕尼黑的德意志博物馆出版社出版了德国洪堡大学现代当代史讲师、德意志博物馆资深研究员Astrid Mignon Kirchhoff女士主编的著作Pathways into and Out of Nuclear Power in Western Europe:Austria,Denmark,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Italy,and Sweden(本文作者译为“西欧走进和撤出核电的路径:奥地利、丹麦、联邦德国、意大利和瑞典的案例”)。
不同国家的核电发展史是不一样的,多数读者很少有机会了解其他国家走进核电和撤出核电之路径。
他们往往以为本国的核电发展史同全世界的情况是一样的,在科技发展范式内看待核电,而没有想到,自己的视角是有偏差的,在相当程度上是被本国的政治情况所框定了的。
本书提供了从多视角考察核电的宝贵机会,它是一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核能与社会之历史(HoNESt)的产物。
本书由5篇研究报告组成,分别阐述了奥地利、丹麦、联邦德国、意大利和瑞典的核能政治学之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HoNESt项目也研究了其他国家的核电发展史。
它之所以选择上述五国来重点分析,是因为它们都是市场经济导向且公民社会组织力量很强的民主制国家,也因为它们都经历了从欢迎核电到淘汰核电的历程。
本书的写法是聚焦核电发展史上发挥过关键作用的事件、活动者和公众参与情况,阐明五国之间的共性与差异。
书中叙述的某些事件,包括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和平利用原子能政策、苏联时期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等,都具有跨国影响,影响着所有国家的核能政治。
不同国家与美国和联合国的关系及五国之间的关系,对于推进核电站建设以及反核运动和示威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本书的研究表明,所有这些国际性事件和国际性联系的影响力十分依赖于各国内部的活动者——科学家、政治家、产业界和公民社会组织及其相互作用。
各国核电政治的发展轨迹也受到各国自然环境和历史环境(各国的自然资源、在二战中的角色、当地的环境问题等)及围绕它们的叙事之强烈影响。
对五国情形的比较研究表明,它们走进核电的路径是各式各样的,十分复杂,有许多因素在发生作用。
在丹麦、瑞典、联邦德国和奥地利,基于对科学技术乐观的未来叙事,其背后是政治家早期的大力推动,而意大利则是产业界的推动力更大。
五国的核电发展虽说都是组织化的行动,但从多方面说还是有相当的偶然性。
各国淘汰核电的过程则远没有那么组织化了,有相当的偶然性。
比如,本来意大利和德国支持核电的政策有复苏之势,福岛核电站事故给了核电支持者当头一棒。
为了解释何以五国当初都认为核电利大于弊但后来都决定淘汰核电,本书的作者分析了这些国家的公众对核能的接受程度。
他们认为关键是信任。
百姓如何看待自己与各种机构、政府和企业的关系?相信谁的话?本书令人信服地表明,只有向公众提供透明的信息,只有在核电管制相关政策制定过程中听取公民组织的声音,才能建立起信任,减少不同活动者之间的摩擦对抗。
笔者对这一观点深表赞同。
我在1991年发表的文章《巩固公众对核电的信心——介绍法国电气公司的核教育活动》中介绍说,法国电气公司(EDF)做了很多提高透明度的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让公众来核电厂参观。
EDF每年共接待30万人次的参观者。
(2)各核电厂的领导与核电厂所在地的政府官员与新闻界人士频繁接触,尽量满足他们的知情要求。
(3)EDF在其每个核电厂所在地都成立了一个信息委员会,这种委员会负责回答公众提出的与核电有关的问题。
EDF发现,要清除公众对核电的过度恐惧,有效措施之一是使医生对核安全有正确的认识,因为公众十分相信医生的看法。
1988年以来,EDF各地的信息委员会专门为医生组织了一些信息讨论会,约有5000名医生出席。
(4)EDF特别注意向青少年作宣传。
(5)法国每一位拥有计算机终端者,都可以联机实时询问EDF核电厂的运行状况。
(6)在EDF参与下,法国能源部仿照地震测量的里氏震级的形式建立了核事故等级。
EDF努力使公众知晓不同核事故等级的含义,免得一听到“核事故”三个字就惊慌失措。
法国的经验表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破除了神秘感也就破除了恐惧感。

 
关键词: 风电招聘 节能风电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