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发电机研发意义重要 在电子、医疗、能源等领域应用价值大 纳米发电机,是世界上最小的发电机,可在纳米尺度下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2006年,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教授、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王中林,在世界上首次研制出纳米发电机。
纳米发电机主要包括压电纳米发电机、摩擦纳米发电机、热释电纳米发电机三类,前两者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后者将热能转化为电能。
摩擦纳米发电机,英文简称TENG,是利用两种对电子束缚能力不同的材料相互接触时得失电子在外电路产生电流的原理制造而成,可在运动、压力、惯性、振动等领域实现机械能转换为电能,还可以应用在风能、水能等领域。
摩擦纳米发电机是目前纳米发电机三大类中研究最为热门的品类。
压电纳米发电机是纳米发电机中另一研究较为热门的品类。
压电纳米发电机是利用弯曲、压缩具有压电性能与半导体性能特殊纳米材料产生电流的原理制造而成。
压电纳米发电机更适用于有周期性运动的场景中,例如心跳、呼吸、风浪、海浪、潮汐等领域。
根据对摩擦与压电纳米发电机分析可以看出,纳米发电机可广泛应用在移动电子终端、可穿戴智能设备、植入性医疗器械(心脏起搏器等)、新能源(包括风能、水能、潮汐能等)、高精度传感器等领域。
在电子领域,纳米发电机可随时随地利用人类行走或智能设备运动所产生的动能,将其转化为电能,为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在植入性医疗器械领域,纳米发电机可利用心跳进行发电,实现心脏起搏器无需更换电池或者充电即可长时间待机。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2-2026年纳米发电机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在新能源领域,纳米发电机也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风力、水力、波浪、潮汐、温差等是自然界中蕴藏丰富且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利用纳米发电机可将这些能源转换为电能,可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资源,在“碳中和”背景下拥有巨大发展潜力。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我国“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前沿”重点专项中提出,开发用于收集水波能量的高性能纳米发电机的新材料和新结构,研制高输出功率和高效率的水波能摩擦纳米发电机网络,构建海上可移动自供电系统。
除政策外,我国纳米发电机研究成果也在不断增多。
2017年,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与与香港城市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科学家合作,以具有优良生物兼容性的蚕丝蛋白和高度透明的柔性ITO/PET材料作为摩擦材料,实现了TENG的批量化制造。
2021年,北京科技大学与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团队合作,合成CsPbBr3纳米晶均匀填充于PVDF纤维中的复合纤维,利用其构建了平面型压电纳米发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