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在抢修队的日子里(鎶慨闃熶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9   来源:风电齿轮箱   作者:风电网   浏览次数:331
核心提示:在抢修队的日子里1967年1月。造反派掀起“一月革命风暴”,一举夺了上海市委的权。我们学校也是造反派撑权了。我们这些保皇派的学生已经难进这学校大门了。偶尔去校不是暗拳相加就是无故飞来石子。我心中明白这个学校不能呆了。1967年2月。好友B(也是“老保”)告诉我,鉴于各校在文革中各种教学设置损坏严重,为恢复教学秩序复课闹革命,急需修复学校的设置,区里组织一支抢修队。我想反正闲着也没事就去参加吧。抢修队设在市东中学。我们去报到的那天才知道抢修队分木工组和电工组。我俩参加的是电工组。共计10来个人,除了我们两个

   

在抢修队的日子里1967年1月。
造反派掀起“一月革命风暴”,一举夺了上海市委的权。
我们学校也是造反派撑权了。
我们这些保皇派的学生已经难进这学校大门了。
偶尔去校不是暗拳相加就是无故飞来石子。
我心中明白这个学校不能呆了。
1967年2月。
好友B(也是“老保”)告诉我,鉴于各校在文革中各种教学设置损坏严重,为恢复教学秩序复课闹革命,急需修复学校的设置,区里组织一支抢修队。
我想反正闲着也没事就去参加吧。
抢修队设在市东中学。
我们去报到的那天才知道抢修队分木工组和电工组。
我俩参加的是电工组。
共计10来个人,除了我们两个学生外都是各校的校工,其中正宗是电工师傅的只不过一人,其他都是“三脚猫”(沪语即业余爱好者,稍会一点)。
好友B一直是校电工组成员,而我对电工一窍不通,纯粹是来学生意的。
记得我们抢修的第一家是位于杨浦区宁国路上的新宾中学,当初该校看上去校舍还蛮新的,但电气设置损坏已很严重。
可以这样说当时没有一间教室的灯具是完好无损的。
教室内四只日光灯殘缺不全,拉线开关七零八落,电线被拉得荡在空中,要全部修复,工作量显然是很大的。
当时的拉线开关都安装在2.5米的高度,要修理必须爬高。
当时的电线都是铝蕊,又粗又硬,很难把两根线拧在一起,2根电线的联接必须要用柱接头。
在新宾中学我们修了约一个多月。
记得我们抢修的第二家是铁岭路小学。
这是一家五十年代建造的小学,电线都陈旧了,且都是用木糟板来布线的,要检修非常困难。
修葺到三楼,我们想到这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即电线都朝天花板的夹层上面布线,这样就免除了用木糟板来来布线的方式。
我随着同学B 爬上天花板的夹层。
哇,上面是个很大的三角屋顶,用木档钉成,人一定要踩在木档上,由于我眼睛不好,一脚踏空,天花板被踏穿,下面正巧是教师办公室,教师们在开会,大家见天花板上伸出一只脚,都惊惶失措。
幸甚没伤人。
事后想起此事,真是有些后怕。
记得我们抢修的第三家是长白新村中心小学。
该校也是一家五十年代建造的小学,校舍是由两幢教学楼,顶端由一幢老师的办公楼相连接,都是二层建筑。
当时我觉得该校已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
损坏也较少,只是因为学校占地大,我们为此加装了一只上下课的电铃,稍许修了几只平头开关。
在对该校修葺结束已是五月,春末夏初,天已经开始热了。
抢修队领导关照我俩应回校了。
其中的原因莫非我们是保守派,不能在外长期逍遥。
在那是非颠倒的日子我俩只得悻悻结束了为期三个月的抢修队的工作。
回顾这三个月的抢修队的经历,虽然当时没有报酬,连工作服也自理,所以衣服也穿破了,但对我日后生活受益匪浅。
因为学过电工,熟悉电路。
在三十多年的工作中凡是工作单位发生电路故障,我都能迅速排除。
后来我成家了,我理所当然是家中的水电工,凡是家中有关水电方面的事都由我包揽了,甚至楼道上公用设施坏了也由我去排除故障。
不是我吹牛,如果我没有病的话,那些物业修理的水电活,我也能插上一手。
日月如梭,这些都是往事。
我已步入老年,体残多病再也不能年轻有为了。
回忆往事好象又重新年轻一次。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