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贵州深山的美国发电机(贵州桐梓美国发电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9   来源:风电齿轮箱   作者:风电叶片   浏览次数:92
核心提示:这是隐藏在贵州山林深处的发电站,建在巍峨高耸的大山之中。入口处是山石开凿的,内部是自然形成的溶洞,别有洞天。地下水经过蓄水水库,从蓄水坝流经蓄水坝,经历明渠和暗渠,才能抵达主电机房。这个机房里面最核心的设备就是2台发电机,发电机上的“General Electric”显示发电机的悠久历史,来自美国通用(GE)公司的设备。如今已经过去80多年了,水电厂都不再继续使用了,但是这2台发电机还在继续运转。这个发电机背后藏着一个时代的宏伟故事。谋划修建天门河水电厂天门河水电厂是贵州第一所水电站,也是全中国第一所溶洞

   

这是隐藏在贵州山林深处的发电站,建在巍峨高耸的大山之中。
入口处是山石开凿的,内部是自然形成的溶洞,别有洞天。
地下水经过蓄水水库,从蓄水坝流经蓄水坝,经历明渠和暗渠,才能抵达主电机房。
这个机房里面最核心的设备就是2台发电机,发电机上的“General Electric”显示发电机的悠久历史,来自美国通用(GE)公司的设备。
如今已经过去80多年了,水电厂都不再继续使用了,但是这2台发电机还在继续运转。
这个发电机背后藏着一个时代的宏伟故事。
谋划修建天门河水电厂天门河水电厂是贵州第一所水电站,也是全中国第一所溶洞水电站。
从1939年召集了8家建筑公司参与建造,因为地理位置是在贵州大山,所以建筑材料都是就地取材的石料。
3年后,在所有人的期盼中,天门水电站的基建完工了。
工程量极为庞大,但是在多位工程师和工人的努力下,近乎压缩了一半的时间。
实在是因为天门水电站肩负的责任太重要,若是能早点建成,甚至能影响到战争局势。
1937年,举世震惊的“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日寇的气焰越来越嚣张。
国民党政府被迫往西南方向迁移,继续和日寇长期作战。
为了维持武器的供应,许多兵工厂也跟着迁移。
当时广东石林兵工厂等几家兵工厂,迁移到贵州桐梓,合并成为41兵工厂。
条件比较简陋,兵工厂都没来得及修建,直接搭着帐篷边修边生产。
主要生产的武器种类是捷克轻机枪和中正式步枪,不断为战争前线提供武器资源。
兵工厂每个月的产量大概是1000支左右,想要进一步扩大生产的规模,最先要解决电力的问题。
兵工厂只有两台柴油机发电,产量无法扩大。
柴油储量少,柴油发电机耗油多,柴油供不应求。
经常因为电力问题停工,严重阻碍兵工厂正常生产。
前方战事越发激烈,后方的武器生产要及时跟进才行。
贵州桐梓本地没有发电站,为了供应兵工厂的电力,所以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打算在当地修建一座水电站。
为了保护水电站,同时能够利用天门河的水资源发电,所以水电站选择建在天门洞旁,天然溶洞的地形,依附着大山,得天独厚的好地方。
选址确定之后,兵工厂还邀请了著名的工程师陈祖东,时任41兵工厂动力处处长,担任总工程师。
并且让西迁移的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大学、工业大学等院校的师生也参与建造,建造天门河水电厂的难度不小。
艰难修建的岁月陈祖东除了要考虑发电站的发电问题,还必须保证水电站的安全性。
日军利用轰炸机巡视空中,一旦发现疑似兵工厂的区域,都会派出大量轰炸机轰炸。
41兵工厂暴露在日军轰炸机的视线范围之内,不但要规划水电站的建造,还要保证兵工厂不被发现。
所以最终决定把这个水电站建在地下岩石溶洞之中,向下开凿出两层厂房。
借着山林独特的地势,易守难攻,在空中也不易发现。
水电站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发电机所在的主电机房,直接决定了水电站的运作。
所以发电机会放置在地下厂房里,上层是发电机室,下层是水轮机室。
设有另外的通风道,还有进入隧道。
完成水电厂图纸设计之后,开始施工的日子是清苦又疲劳的。
机房要建造在地下,就必须开凿石壁,从当地招募了大量民工。
陈祖东在天门河水电厂的水库大坝上,刻了一首自己写的《石工歌》,歌里满是建造水电厂的心酸与泪水,真实的民工生活是怎么样的呢?“嗟嗟石工,黄帝子孙,不期而会,众志成城。
胼手砥足,风暴雨淋。
夜以继日,无时安宁……冬无存被,夏抗蚊蝇。
衣不蔽体,食止酸辛……偶为山怒,折肢亡身。
去如落叶,去如漂萍……劳心沾誉,劳力埋名。
”这首诗是那些修建天门河水电厂的工人的真实写照,字字都让人潸然泪下。
因为修建的材料使用的是石头,所以自称石工。
工人从各地赶过来,就是为了支援前方的战局,靠的是黄帝子孙的铮铮热血。
长期辛苦劳作,手脚都生出厚厚的茧子。
无论寒冬酷暑,风吹雨淋,白天黑夜,工人们都在赶时间赶进度修建,没有一刻是停下来的。
个个都累的面容枯瘦,身体瘦的只剩骨头。
泡在冰冷的河水里劳作,从头到脚都是冷的。
物资紧缺,冬天山风呼呼刮,没有厚被子可以盖,夏天蛇虫蚊蚁多,也只能靠自己扛过去。
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妻子和儿女陪伴,都是孤身一人在深山。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若是不幸遇到山洪塌方,缺胳膊断腿,甚至直接身亡。
石工这条命,无足轻重,没有人关心。
在世时如落叶,逝去如浮萍,连家乡都很难回去。
陈祖东虽为总工程师,却从不苛责工人。
他是个富有同理心的人,工人们为了水电厂的修建,已经耗费全部的体力。
自己只是损耗心力,却占有了功劳荣誉。
许多默默为工程奉献血汗的,却寂寂无名。
陈祖东说自己受之有愧,才专门刻下这石碑,让后人也可以知道工人们的牺牲。
其实,他们都是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英雄。
从美国漂洋过海运来的发电机基本完成水电站的土木基建后,还有一个困难急需解决。
水电站最核心的设备是发电机和水轮机,当时国内忙着打仗,科技水平比较落后,无法生产适合大规模发电的发电机。
必须要从美国采购,此时中美关系友好,共同反抗法西斯。
美国一方答应帮忙购买发电机和水轮机,援助天门河水电厂的建设。
发电机是由美国通用公司提供的,都是当时最新的产品。
功率2x288千瓦,封闭型散式三相交流发电机。
水轮机是美国勒菲尔公司制造,包含油压水轮和手动HR卧式缸立调速机。
设备已经采购完成,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这些设备重量达100吨,单单是发电机机芯就重达3吨,当时是如何把设备从美国运到中国呢?在天门河水电厂进门的《记事碑林》揭晓了答案,当时是从美国走海运运到印度加尔各答,再由驻扎在印度的美军,沿着“驼峰航线”攀越喜马拉雅山,抵达我国昆明。
再从滇黔公路跨越千山万水才运到了贵州桐梓。
这一路历经艰难险阻,重重波折,特别不容易。
每个环节都要紧密配合,一旦出现问题,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尤其是日本占领南京之后,不断加大对转移到重庆的国民政府的攻击。
内外联合,日军占领了香港和缅甸,重庆和缅甸仰光的航线被迫中断,滇缅公路也被日军占领,接收外来援助物资的通道都被斩断了。
这不是中国人民的战斗,而是关乎世界人民命运的战斗。
中国抗日战争的局势,影响了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式。
面对日军企图想切断中国对外的联系,一步步蚕食中国的计谋。
危险的驼峰航线中国和美国经过商讨之后,联合开辟了一条空中运输路线,保证物资的供应。
这条航线被称为“驼峰航线”,因起点位于喜马拉雅山麓的一个酷似驼峰脊背一路穿越印度、缅甸,抵达中国。
这一路的飞行海拔极高,超过了美国主要的装备飞机的最高爬行高度。
但是为了能够开通支援的航线,无数飞行员前赴后继。
运输的物资多是机器、武器等重型设备和战略物资,还要飞跃重重高山,只有最熟练的飞行员才能完成挑战。
但尽管是身经百战的飞行员,也经常被高山峡谷、丛林雪山的复杂地形所困扰,更别提还有强气流、冰雹、霜冻等危险的气象。
“驼峰航线”是被称为战争空运史上条件最艰苦、牺牲最大的空运。
短短3年运输时间里,美国和中国总计派出84000人参加,美军投入了2100架飞机,但是有1500架都坠毁在航线上。
中国航空公司仅有的100架飞机,折损了一半,牺牲了168名飞行员。
所以,天门河水电厂的发电机,来之不易。
能够成功运达中国,已经是飞行员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运送过来的。
一不小心就会造成机毁人亡的事故,能够安全送达属实不易。
天门河水电厂的运行意义重大,甚至能够影响前方的战局。
为了能够保证发电机安全运送,美军少校卡尔德临危受命,执行此次飞行,创造了中印空运最重货物的记录。
77年持续发电的发电机1945年4月15日,天门河水电厂第一次发电,6月第二台发电机也正式投入使用,两台发电机都是为41兵工厂提供电力。
发电机都是由中国工人自主安装的,堪称是“抗战时期最新型的水电厂”。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41兵工厂又迁移到重庆,天门河水电站被移交给桐梓地方政府,供应县城用电。
白天不用发电,晚上开一台发电机,就足够桐梓县城照明了。
那时候城里还没有工厂,四川人过来桐梓办了两家产电石的厂,天门河水电站才开始提供给工厂用电。
后来,这2家工厂和水电厂合并成贵州锰铁厂,创造更多的收益。
这2台发电机就成了宝贝,工厂定时给水轮机换零件,发电机定时大修,从来没有停产。
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的记录,这也为全国第一家铁合金企业,遵义铁合金厂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好多换下来的仪表仪器,都还收藏在水电厂的材料仓库里,有德国西门子公司的仪表,来自日本企业的老式仪表……这些老仪器都很难找到了,成为水电厂珍贵的文物之一。
多年以后,美国通用公司听说,这2台发电机还在运作时,专门请了2位工程师,千里迢迢从美国西雅图飞到中国贵阳,再转车抵达桐梓,目的是希望能够换回这两台发电机。
发电机这么多年还在运作,正是证明他们公司产品质量过硬,他们想把这2台发电机组换回去,作为企业文化和历史的标志。
他们愿意拿2台最新的发电机来换,但是桐梓地方政府拒绝了。
天门河水电站的发电机能够运转正常,除了国外设备的质量好之外,还和厂里的维护,水电厂的精心设计分不开关系。
水电站的工人在工作的时候,小心翼翼,避免损伤设备。
除了1995年大修一次,运作都很正常。
虽然他们已经不需要这2台发电机工作了,但是这2台发电机来之不易,肩负着历史文化意义,要留下来作为历史文物保护。
而且天门河水电厂的情况,已经不再适合发电了。
天门河水电站的水库泥沙淤积太多了,以前靠着水库的水能够发电3天,现在只能够发电10小时。
而且当年埋在地下的管道,这么多年的工作之下,管壁变薄,具有一定的危险隐患。
如今,天门河水电站不再发电,因为其极具历史纪念意义,被列入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成为见证近现代史的史迹。
当时工程师大多都是来自于江浙一带,对西湖颇有感情。
加上水电站也需要掩护,所以他们在天门河水电厂周围,仿照西湖修建了不少建筑。
如西湖特有的三潭映月、湖心亭、望湖亭等。
这成为了贵州山林深处的“小西湖”,连湖心亭上面的对联都是按照西湖来写的。
“一湖西子水,半壁桂林山。
”这种建筑和景色,在中国发电厂里都是十分少见的。
沿着水库走到洞口,进入地下机房,抬头就可以看到陈立夫的题词:入天门而夺天工。
天门河水电站,的确是巧夺天工。
参考文献:1.《桐梓历代诗集成》桐梓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胡大宇等校点2.《贵州科学技术发展史纲要》李巍,缪坤和

 
关键词: 风电网 风力发电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