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一汽奥迪新能源汽车项目(一汽奥迪新能源工厂最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9   来源:风力发电   作者:风力发电机   浏览次数:122
核心提示:“奥迪也有纯电新能源”!这是出现在一家奥迪4S店外墙上的横幅,表达出了奥迪在电动化、智能化时代下满满的“求生欲”,从而也折射出以奥迪为代表的豪华品牌,当前遭遇的窘境。根据乘联会数据,10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了52.9%,而豪华车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为13.6%,其中特斯拉还占了极大比例。今年前10个月,BBA新能源车总销量加起来,甚至还抵不上比亚迪单月销量。不仅是比亚迪,造车新势力们也早已将竞品目标锁定在了BBA。例如:蔚来的单车均价已经超过了40万。面对新能源市场的兴起与挑战,奥迪预计,到20

   

“奥迪也有纯电新能源”!这是出现在一家奥迪4S店外墙上的横幅,表达出了奥迪在电动化、智能化时代下满满的“求生欲”,从而也折射出以奥迪为代表的豪华品牌,当前遭遇的窘境。
根据乘联会数据,10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了52.9%,而豪华车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为13.6%,其中特斯拉还占了极大比例。
今年前10个月,BBA新能源车总销量加起来,甚至还抵不上比亚迪单月销量。
不仅是比亚迪,造车新势力们也早已将竞品目标锁定在了BBA。
例如:蔚来的单车均价已经超过了40万。
面对新能源市场的兴起与挑战,奥迪预计,到2030年中国高端汽车市场将增长到580万辆,其中,电动汽车市场将达到310万辆,电动汽车的销量将首次超过传统燃油汽车。
如何才能坐稳豪华电动车第一阵营?显然,奥迪必须投入更多资源,并开启与时间的赛跑。
2021年3月,奥迪与一汽集团成立了奥迪在国内的第三家合资公司——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也是唯一一家奥迪控股的公司。
其中,奥迪持股55%,一汽持股40%,大众中国持股5%,其主要任务是生产电动车,为奥迪在中国的电动化战略加速铺路。
今年6月,奥迪一汽新能源基地在长春正式奠基,仅仅5个月,在11月21日便完成了暖封闭,比预期提前了1个月。
所谓的“暖封闭”是指,为确保冬季施工的工程质量,必须使建筑物的每个封闭区域内,达到一定的温度标准,因而采取供暖措施以达到这一标准,即冬天在厂区里,对已经有供暖设施的封闭空间开始进行设备安装。
这也意味着,即使在东北极低温的环境下,奥迪一汽新能源的相关建设项目依然不会停止。
从而也为奥迪一汽新能源生产的电动车按时量产下线交付,提供了充分保障。
而之所以建设步伐能够迅速推进,其中离不开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
比如通过BIM管理系统,施工专家可对工程进行远程访问,在大幅节省沟通成本的同时,还能确保工厂效率和质量。
而生产基地暖封闭的高质高效建设,在体现“奥迪一汽新能源速度”的同时,也将积极推动奥迪电动化战略在国内的落地。
据了解,奥迪一汽长春新能源生产基地,是继英戈尔施塔特、斯图加特之后,奥迪全球第三座新能源工厂。
该工厂以工业4.0的标准设计,不仅将智能化理念贯彻至生产制造全流程,还将深入贯彻奥迪“零排放计划”理念,整个工厂100%使用绿色电能和热能,将在生产基地屋顶启用太阳能光伏系统自发电,还通过生物膜和反渗透膜的深度处理,将厂区污水100%循环使用,真正实现新能源车生产过程的“碳中和”。
目前,奥迪在国内销售的纯电车型均基于MLB evo和MEB平台打造。
而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工厂将基于PPE平台投产奥迪A6 e-tron和奥迪Q6 e-tron系列的3款车型。
PPE平台为奥迪与保时捷共同开发的高端电动车平台,该平台打造的车型能覆盖从中高端到豪华车型的各细分市场。
显然,新工厂投产之后将全面提升奥迪在新能源市场的产品实力,其年产能更是将达到15万辆。
同时,奥迪还将联合本土伙伴一起在当地生产零部件、研发最新技术,将未来PPE车型打造成更符合国内消费者需求的新一代智能电动车。
据悉,到2025年,奥迪将在中国提供5款本土生产的纯电动车型,全球将提供30款新能源汽车。
红点评车:中国市场对于任何一个豪华品牌来说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包括宝马、奔驰在内均已开启了全面转向电动化的进程。
就在今年6月,奥迪一汽举办奠基仪式的同时,华晨宝马位于沈阳的里达工厂已经正式运营,梅赛德斯-奔驰EQ品牌首款基于EVA平台正向研发的全新EQE,也在北京奔驰顺义新工厂下线。
而捷豹路虎、沃尔沃、凯迪拉克等豪华品牌的电动化步伐也在快速推进之中。
那么,奥迪一汽计划2024年才投产的新工厂,在进度上是否还得加快呢?毕竟与时间赛跑的可不止奥迪一汽一家。

 
关键词: 风电设备 风电叶片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