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运行特点及改革趋势王绛为实现“以管资本为主”完善国资监管方式,加快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国有企业转换机制,重塑有效的企业运营架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提出,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到目前为止,中央企业已经成立了19户国有资本投资公司,2户资本运营公司,全国已有36家省级国资委改组组建了142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经过运营实践,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在改组组建方式、投资运营模式、授权范围、作用发挥等方面探索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一、当前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几个特点一是中央企业层面投资公司与运营公司经营方向各有侧重当前,从承担职能及运营情况看,中央企业层面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业务各有侧重,分工较细。
其中,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可分两类,一类是以产业整合和发展为主要目标的产业型投资公司,如中粮,宝武集团、中广核集团等,此类公司以整合本产业资源和规范市场,做强做优行业龙头,积极打造世界一流企业为主要目标;另一类则是多元化经营的产业投资公司,主要任务是实现产业孵化、产业培育及资产保值增值目标为主的投资公司,如国投公司、华润集团、中国通用技术集团等。
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在中央企业层面也分两类,国新控股主要聚焦实体产业,着力做强存量资本、做优增量资本、做大产业资本,培育孵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诚通控股主要从事国有企业非主业及不良资产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和处置,以托管等市场化手段盘活存量资产为主要任务。
地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一般只分两类,多数是多元化经营的产业投资公司与盘活存量为主要目标的资产运营公司。
此外,地方上还有一些产业性投融资专业公司,如地方城投、铁投等专门承担地方政府发展任务,也具有较强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特征。
二是资产体量差距较大从各地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发展和运营情况看,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国有资本地域分布不均匀,国资规模体量较大、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资产体量较大,市场化运作较为充分。
规模最大的深圳投控,资产总量为4334亿元,相当于黑龙江大正投资集团的40倍左右,是内蒙古国资运营公司的124倍。
三是金融特性较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在运营过程中,普遍采取基金投资、托管、资产证券化等金融手段,金融特征较强。
如国投公司涉足金融及服务业,业务涵盖证券、银行、证券基金、信托、保险、担保、期货、财务公司、融资租赁等。
中粮集团旗下的金融业务整合了期货、信托、寿险、银行、产业基金、保险经纪等金融业务,具有较为完善的金融服务链。
国新控股以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为核心,设立运营包括国新国同基金、央企运营基金、国新建信基金、双百基金和科创基金等在内的国新基金系,筹集资金总规模超过7000亿元,目前已拥有商业保理、融资租赁、财务公司、保险经纪、金服公司、大公资信、前海保险交易中心等7家主要金融、类金融机构。
诚通控股公司主营业务为股权运作、金融服务、资产管理,2016年中国诚通作为主发起人发起设立了总规模人民币3500亿元的国内最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
地方90%以上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均设有基金,多数在3支以上,其中,上海国际集团、山东鲁信、河南国控等旗下设立基金超过5支。
深圳市国资委积极打造功能基金群体系,规模超3000亿元。
广东恒健集团作为广东省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积极执行省委省政府意图,近年来布局千亿级基金群,打造境内外投融资平台,形成了较强的资本带动效应。
投资、运营公司的发展趋势当前,全国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在运营过程中,表现出以下主要趋势:一是投资、运营公司投融资及运营方式趋同由于资本投资、运营两类功能本身很难却截然分开,很少有投资者资本投入后却不管运营,也很少有运营资本者不理会投资方的目标和关切随意运营,加之多种金融工具的普遍运用,因此,各地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在实际企业日常运作过程中,投融资及运营方式有越来越趋同的倾向,如都较为关注资产证券化、基金等金融手段运用,都更关注资本投入风险和退出机制等。
地方上多数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均进行或参与了持股企业混改,如上海国盛、上海国际、湖北宏泰、浙江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等企业已推动多起混改。
此外,一些大型的产业型公司集团出于本身发展和转型的需要,也积极推进产融结合,越来越多地采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经营模式。
二是运营业务向区域外延展由于资本投资运营需要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其运营过程中始终将面临两个基本的决策: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