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雪球】纪要发生时间在2022年三季度Q:访谈开始前,请您做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谈一下您本人和本次主题相关的职业经历。
DZ:我主要是做#海缆#技术,因为海缆这个行业比较特殊,从技术和市场,几乎每一个项目市场都需要技术,去做技术交流,所以我对市场也比较了解,在海缆也做了近10年时间了。
Q: #金风科技#的公告显示,2015-21年,我国#海上风电#累计招标的规模约36GW。
其中2019-21年,在海风抢装背景下,招标的规模合计约25GW。
您怎么看今年的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和增速?DZ:今年的装机规模应该不会很多,但是今年招标量会可以的。
为什么?因为去年是一个抢装年,去年抢装了之后,再加上去年招标量不大,去年装机量很大,去年招标量不大就导致今年的装机量并不会很多。
但是今年的招标量是可以的,大概在10G左右。
也就是说因为装机量,去年是一个很大的大年,那么今年就是一个小年。
今年看各个海缆公司的财务指标,今年的财务指标其实都是略有下降的。
这其中反映在什么上面?反映在交货,就是装机这一块,其实就是说需求块,今年需求没那么大,因为去年招标实在太少。
但是等今年,今年因为招标量会有10GW,明年开始装机规模就会大很多了。
Q:您预计今年的装机量大概是多少?DZ:今年装机量主要是延续去年的招标项目,以及去年没有装机完的几个GW,今年装机量不会很大,大概也就几个GW左右。
我个人认为,这一块其实没有太多地去看装机规模,主要是看招标规模、招标量。
因为装机规模刚才说了,它是一个大年小年,去年的抢装潮了之后,你如果看今年装机量,其实没什么意思的。
主要是看什么?你要看装机规模,其实没什么意思,因为去年招标量很少,那就已经决定了你今年装机量很小。
但是你去年装机量很小,今年招标量很大、10GW,甚至说明年可能招标量会更大。
这样对于我们这个市场的预测,今年、明年、后年这几年的海缆的延续都是比较好的。
因为去年主要是进行了抢装潮Q:您提到主要是看招标量的数据。
今年您预计可能招标10GW,那么明年装机量跟今年招标量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DZ:基本上明年装机量是一个大年,但是明年大年不会大到超过去年,因为去年是一个抢装潮。
相对来说,明年装机量还是可以的,因为从目前招标的反应来看,也就是说明年没有10GW的话,装机量7-8GW左右还是有的。
Q:您认为就是招标量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DZ:招标量主要是看各个海风场的建设情况。
举例来说,招标量,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国内几个大的市场,像山东其实已经出来这一块政策,大概每年会有个把GW左右的招标量。
像江苏,包括那个竞配资源两个多GW,这个今年下半年、明年上半年肯定是要干掉的。
包括浙江其实上半年也招了一个标,今年还会有一个标,这样大概也不会超过1GW左右,但0.9GW还是有的。
福建大概个把GW,1GW左右还是有的。
广东是一个大的,广东是接下来海风建设的一个主战场,大概会有好几个GW的招标量。
然后广西那边,还包括海南那边,基本上就是这个样子。
也就是说一年大概就是10GW左右吧。
Q:从招标到到装机、并网,中间需要哪些流程?一个项目整个流程下来需要多久?DZ:这个项目的流程,一般这要看项目的。
有的项目招标了之后,时间很长,有的时间会很快。
像海缆,一般都是属于项目的尾声才开始,它们想排上单,所以海缆的招标,一般来说都是招标比较晚的。
一般风机好了之后,它才会要海缆的供货。
所以相对来说,基本上海缆只要供货了,那么这个项目离结束也就只有几个月时间了,也就是大半年左右,这个项目基本上也结束了。
Q:是否可以理解成一个项目只要招标了,基本上它很大程度上就会并网?但是为什么又会出现部分项目采取重新招标或者调整的情况?DZ:重新招标也很正常,就举一个最简单的案例,浙江的那个项目,它就是想平价。
有些项目想平价,它就会反复招标,像招标两次,这也很正常。
调整也是有可能的,比如说有的时候第一次招标,像以前有的时候,它们没有经验,就没有合同,总价出现大幅度的波动,那它肯定也要重新招标。
或者说有的时候会某一个项目招标了,会出现一个情况,这个项目可能延期,延期也很正常,在海缆里面。
在海洋供电行业也多次出现延期的情况了,比如延期1-2年、2-3年,再去做肯定也要重新招标,因为所有的价格都不一样了嘛。
所以会有很多的这种情况会出现。
还有的情况是什么样?比如说我现在招标了,本来招标的300兆瓦,对吧?它可能过了几个月,又增加了一块海域,500兆瓦了,那它就可能整个项目的情况都不一样了,这种情况也出现过。
所以说情况很多。
出现这种重新招标或者调整,还算可以,它就算是相应要为了平价,重新招标,其实大家也看到了,出现了几个平价项目,它也并没有说价格实际上多少。
Q:您预计我国哪些城市可能会率先实现平价呢? DZ:率先平价肯定是在江苏。
因为它的建设成本低,江苏的海水深度比较浅,它相对的整个建设成本低,它的平价就会率先实现。
其实这事也不一定的,还要去勾,还要去对应海风场的距离。
比如像浙江项目,它就已经实现平价了,对不对?所以这要看整个的综合分析,它是看项目的,不是看哪个城市会率先实现平价。
比如说,有的项目建在离海比较近的地方,整个迭代成本也比较低,对吧?所以要看具体的项目。
想实现某个城市率先平价,暂时还不能这么说。
举例像南通和盐城,要实现平价,其实很简单,它的近海区,水又浅,那肯定好平价。
但是它现在近海已经使用完了,现在往远海走了,想实现平价,那么难度会大一点,所以说要看你的项目,不是看你的城市。
Q:我国几个主要沿海城市的近海项目,目前的平价情况怎么样?距离平价还有多远?DZ:其实平价要从两个阶段来看,一个是投资的平价,还有一个是最终的平价。
投资的平价率先会实现,可能也就是在2025年左右,应该就会实现,因为现在不管是风机还是海揽,都是有这种降价的趋势。
风机平价趋势是最明显的,所以说这些的增加会快一点,这个的平价会快一点。
最终的平价就是表示所有的东西都到了最低价之后,到了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区间、成本的合理空间之,这个相对来说会晚一点,可能需要10-20年的时间才会走到那个程度。
相对来说,整体来看,反正平价,应该也不远了。
Q:最终平价,就是说所有东西都达到一个合理的价格,这个合理的价格怎么理解呢?DZ:其实这里,刚才我后面改了一下,觉得合理的成本比较合适。
就像海缆想要达到合理的成本,需要有好多个因素去推动它达到合理的成本。
我在这一块其实也曾经写过一些东西,就是讲合理的成本这一块,比如线路设计也是影响成本的。
比如说海缆的结构,它也是影响成本的。
比如说海风场的设计,它也是影响成本的。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国外目前很多用的是铝芯。
但是国内目前用的都是铜芯,为什么这么用?国外的海风场建设都是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比如说100-200公里远的地方,国内目前很远的还不过在40-50公里左右。
像山东这边,还有很多近海区域,也就是说什么?如果说国外像我们国内一样用铜芯,我们可以想象一个事情,铜,整个成本,它就会翻好几番,所以说国外都使用铝芯。
在未来,国内迟早也会使用铝芯,如果国内使用铝芯,整个的成本就会下降地非常可观,成本可能会下降至少是40%以上。
所以说这样的话,就是在结构上还需要一个海风成本的实现平价,它的成本是有相当大的价格空间的。
第二个,在线路设计上,其实我们目前的线路设计还是比较保守的,不像国外那么设计。
比如海缆传输的是什么?传输的是电流,也就是功率,对吧?现在海洋风电的海缆传输电流的瓶颈在哪里?在登陆端。
像国外不只是说要求用铝芯去做,而且它会把登陆端的截面加大,登陆端的截面加大之后,就有一个特点是什么?我就相当于充分地利用了我整个线路的纯容量,但是国内目前还没有这么做,没有这么做就需要去增大,就需要把海床这一段的电缆做得跟中段截面一样大,这样造成成本的升高。
所以说在未来,肯定成本可以有一个控制的范围。
还有一个案例,比如说现在大风场来了,风机也是大功率,大功率风机的情况下,我也要去做一些成本的优化工作。
比如说现在是3.5千伏的集电海缆,是吧?那么就需要去做升压,比如说升到66千伏,比如说未来可能会升到110千伏。
其实对于我集电海缆成本是有优化空间的。
为什么?因为海缆长度有减少的,我这一块成本也是有优化的。
还有,举例来说,我海缆的升压的过程,比如说我大风场之后,现在是500兆瓦,1GW,未来可能还会更高,比如2GW。
主海缆也会往上升。
我们知道,我们传输的是功率,功率是等于什么?等于根号3电压×电流,这个功率是死的,电工学里面讲得很清楚的。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事情,在相同的电流下,比如说相同的铜截面下,500千伏的海缆传输功率是超过220千伏的海缆传输功率的两点几倍的。
这样就会带来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比如说如果海缆以后用500千伏,那么我1根500千伏的海缆相当于接近3根的220千伏海缆。
这也就具备一个很大的成本优化空间了。
举例来说,青州市的项目,大概就是500多一点点的兆瓦,但是它的海缆的价格多少?加重量,500多兆就是十几个亿,把它的施工费用除开,大概也有12个亿左右。
同样粤电力青州一二期的项目,是1个GW,对不对?其实它们的海风场的距离,差别也不是很大,它是1GW,它只有20个亿,其实这就是价值的。
海缆在500千伏这一块,甚至利润是远远高于220千伏的,但是总价格,其实并没有差别太多。
这就说明什么?说明这里也就意味着在升压这一块,它也是可以做到成本优化的。
其实作用,成本最终的合理价格区间,是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的,这是很长的路要走的。
Q:您怎么看海缆行业的核心壁垒?DZ:其实海缆行业,很多人说技术或者什么是一个壁垒,我都不这么认为。
海缆最核心的壁垒是什么?其实就是属地资源。
因为海缆可能对于圈外的人来说,或者如果去海缆统一调研的话,它就会告诉你们说这个海缆技术含量要很高,别人做不了。
有很多人说技术是一个壁垒,其实技术虽然是一个壁垒,但是这个壁垒也是可以克服的。
相对来说,更加不容易克服的是什么?是它的属地资源壁垒。
因为海缆是一个重投资、重资产的行业,资产很重。
比如说固定资产投资可能就有10来亿,再加上流动资金的投资可能会有20亿,这样有30多亿的投资。
而且你搞了海缆,就必须还要去搞什么?还要去搞施工,这样整个的投资就比较大,所以说它就很难去做到属地资源兼顾。
所以大家也会看到一些事情,当有的企业,因为第一个海缆厂厂址选择错了,就导致它经营会很困难。
投资大了之后,部门总经理一厂换一厂,就存在这种事情发生。
如果说你投资第一个厂,投资对了,它的建设,它的整个海缆的壮大,包括以后的建设都会好很多,这就是很典型的体现在属地资源。
因为属地资源,就是海缆的招投标市场就是一个投资换市场。
就是我来你这里建厂,我给你投资,你就把订单给我,就是很简单的一个壁垒,它就相当于其他厂家就没法玩了。
所以说这一块的壁垒,我认为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技术上的壁垒。
Q:您刚才提到,厂址选择错了,后面会有很多负面的影响。
怎么去判断厂址选择的对错?衡量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有的企业选择对,有的企业会选择错?DZ:我给你举几个行业里面的正面教材和行业里面的反面教材。
行业里面最正面的教材是谁?就是中间合同方,东方的厂址选得很好,选择在宁波,这样整个舟山都是它的属地资源。
因为舟山和宁波关系很好的,虽然舟山是一个独立的市,但是舟山和宁波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而且宁波东方自己本身也很聪明,把舟山那边也拉拢进来了,所以整个舟山都是它的属地资源,还在阳江建分厂。
今年招标量最大是哪里?就是阳江,对吧?接下来1-2年都是阳江招标量最大,所以这1-2年,今年、明年都是东方年,这就是我经常说的东方年这么一个概念问题。
招了几个标,别的企业的标的价格比东方的价格低得多,照样东风中标。
为什么?就是属地资源市场,你厂址建对了,只要你不要搞出太出格的事情,订单就是你的。
今年因为阳江的量实在太大,而南通江苏这边,由于前期的抢装潮的大部分都是在江苏,江苏接下来指标没有广东那么丰富,所以导致了现在龙头又回到了宁波东方的手上。
这里就有属地资源的变化,导致龙头的更替的过程。
举几个反面案例。
第一个反面案例,起帆,现在是租赁海缆,租赁的企业,前身叫做联邦高科,前几年的海缆企业,联邦高科这个企业很大胆,它上来是双字塔,投资规模很大。
但是它厂址是在哪里?建在宜昌。
前几年的海缆在抢装潮之前,那个时候,海缆都是供不应求,尤其是主输送海缆,供不应求。
在供不应求的局面之下,联邦高科这个企业前前后后倒闭了好几次,到了现在,起帆也不敢把它收购,只是说什么,只是把它租赁。
因为什么?因为怕,因为厂址建在宜昌的,宜昌在湖北,湖北是永远都不会有属地资源的,那就拿单很难,所以起帆就算租赁了,它拿单也很难,它做的很多都是代加工的活,就是帮别的海缆厂干活,就导致了它拿单很难。
所以起帆也忍不了了,因为给别人代加工,始终利润是要低很多的,对不对?所以起帆也受不了了,怎么办?去北海,直接出去了,注意这个概念,起帆本来那个地方有个双子塔,那个厂址很难说。
那么老的产能,它都去北海建一个厂,就是为了抢广西的属地资源,因为广西也画了一个饼,说要搞20来GW,对不对?它去抢它的属地资源去了,把广西这个土地资源占在手上。
还有举一个案例,就是谁?九江,也有一家海缆厂,九江的江西,同样的道理,也是没有订单,也是没有属地资源的,对不对?所以它干得也是要死要活的。
这就是典型的反面案例。
包括前几年的青岛汉缆也是,还有东营万达,前几年因为山东不搞海风建设,就意味着它们虽然是建设海边的,一个建设在青岛,一个建设在东营,但是因为山东不搞海洋风电,导致了它们拿订单很困难。
像青岛汉缆,当然它有好几个因素影响了,但是它是1999年建厂的,国内建厂最早,很早的,它比东方还要早,照样现在也只在第二梯队,就是因为它没有属地资源,因为山东前几年不建设海风,它就没有属地资源。
像宁波东方建得晚,没关系,舟山要用海缆,那就用它的,所以它就做得很好。
Q:这些不同的企业属地资源情况不一样,是因为最早期对于不同的省份的属地资源的预判能力不同吗?DZ:是这样的,是刚开始投资,因为有很多人去搞投资,有的对海风行业不懂,。
他有的时候要去看拿地便宜,就哪里去拿地。
建电缆拿地,肯定没有内陆便宜了,对不对?所以说他为了拿地便宜,为了结算成本便宜,因为他对海风行业招投标不懂,所以说他有的时候就贪图一些蝇头小利之后,反而丢了大的东西。
所以说就是什么?也就是说有些刚开始建厂的时候,很多人不是很懂。
但是后来他们明白过来之后,也就知道了,后来赶紧外面去建厂。
这其实在国内有好几个案例。
#亨通光电#刚开始建设的时候也是。
不要看它现在做得很好,刚开始也是很艰难的。
因它建在苏州,苏州也没有海风场,所以你们看亨通搞那么早,它也不过就是在第一梯队里面排末尾。
但它现在发现了,属地资源很重要,所以它现在也在拼命地到处去建厂,对不对?它现在在盐城去建厂,这就是它们也明白过来,也要去抢属地资源市场。
所以建设,就前面我说,建设第一个厂很重要,第一个厂厂址选对了,后面整个投资,包括整个都会好很多。
要是第一个厂建得不对,以后就会老大难。
Q:您说的属地资源跟码头资源是同一个概念吗?DZ:这是两个问题。
属地资源就是什么意思?比如说,我这个厂建设在阳江,那么我在阳江这边要去建设海风场的话,那么这就叫属地资源。
码头是一个别的指标,是工装,或者厂房,就是基础投资的指标,就是你为了发货用的。
Q:现在市场上还有一些观点认为码头资源其实也是一个壁垒,对此您怎么看呢?DZ:码头资源其实不算壁垒,码头资源,当然我也承认码头是一个比较紧缺的资源,但这个资源是可以克服的。
为什么?刚才我说过,你要去建一个海缆厂,前前后后投资要投好几十亿,当地政府都是很开心的。
像我们做项目投资,我搞得也比较多了,一个项目要投30亿,那我们报项目,一般报60-90个亿,报项目肯定是浮夸的,对吧?你想报这么大的项目,当地政府说你只要一个码头,这个码头又不长,只要一个100米长的码头,水深也只要10-12米左右。
所以当地政府都会帮忙去弄的,这个放心,因为你有那么大投资。
码头虽然是一个闭环口岸,但对于这种重大投资,相当于就是这种引进大项目,各地政府都会给你这一方面的照顾,只要把手续,按照正规手续去走,走到中央去,这都没有问题,大家都会给你批复的。
Q:未来哪些城市比较有潜力,能成为属地资源的城市?DZ:比较有潜力的,首先是广东,汕头、汕尾、阳江,广东这边沿海城市都很不错,为什么?这边有很大的海风,这是很不错的。
第二个比较大的就是福建,但是福建需要等什么?像去年漳州“放卫星”放了多少?放了50亿的海风建设的投资,就是去年,也是很大的量。
但是福建要注意一个事情,对于地域环境,所以暂时福建不会有太大的一个。
浙江暂时也不会有太大,因为它的水太深了,浙江很多好的港口,像宁波大港,北仑大港,它深水很深,它建设成本比较高。
在漂浮式的海风没有完全好之前,我认为浙江也不会有很多的海风建设,每年1GW、个把GW左右也就差不多了。
江苏海风建设一直以来是主力军,这1-2年是因为前期的抢装潮的指标没了,所以说导致建设放缓一点。
但是等到过十四五,到了十五五,又会有很多指标下来,到时候又会有10几GW的海风建设,所以这个不用担心。
像江苏这边就主要是两个城市,一个是盐城,一个是南通,这两个城市是非常有优势的,在未来海风建设这一块。
然后山东那边也很多,山东海岸线本来也很长,像东营、像青岛,再说这一块以后也会有像半岛那么大的,有很多的海风建设者,接下来也会有建设。
前期是因为山东的前期不搞海风建设,所以说它就没有那么多。
但是只要它一搞海风建设了,因为山东已经说了,要搞海风建设,说了之后,它也会去建。
包括海南也是,前期是因为海南认为海风场会污染环境,可能会破坏岛屿的生态链,因为岛屿生态链比较脆弱的,所以它前期就不搞海风。
但是海南岛,它也说了一句话,接下来70-80%的电都要用由可再生绿色能源去供应,海南岛的可再生绿色能源不就风电和光伏嘛,对不对?水电又不发了,那怎么办?这也是,也就说白了,就是说以后海风量会很大的,所以海南岛就出来10几GW的海风建设,对不对?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在国内基本上就主要是集中在这些地方。
Q:您怎么看就是未来的海缆行业的竞争格局的变化趋势?DZ:海缆的竞争格局,我认为第一梯队是很稳的,像东方、亨通,这是肯定很稳的,这倒不用做过多的介绍。
对于谁是龙头?这就看各自辖的属地资源的市场,主力市场了,它的海风在当年的建设量是什么情况?如果各自公司的属地资源市场,如果当年建设的海风比较多,那么那个公司就会成为龙头,反之就另外一个公司会成为龙头,基本上就是这么一个样子。
第二个梯队的青岛#汉缆股份#和#宝胜股份#几乎也是很稳固的。
这里面要重点提一下青岛汉缆,未来有可能会去冲击第一梯队,时间可能会比较长一些,但是未来有可能,是因为什么?如果山东大规模走海风建设,它可能就会通过属地资源拿到不少的订单,它就有可能冲击第一梯队。
但是冲击第一梯队比较难,因为前期有点落后太多了,没办法,这个就算赶上来,时间也要很长。
宝胜要冲击第一梯队,相对会困难一点,因为它没有属地市场这么一个概念在里面,所以它目前就主要是靠低价去冲击市场。
然后就是其他的第三梯队。
这里要讲一个事情,东营万达,暂时不会去冲击第二梯队,但是未来有可能。
海缆厂一个是选址很重要,第二个是技术路线很重要。
东营万达前期技术路线是有问题的,现在东营万达也认识到这个方面的问题了,所以它们也正在弥补,等它再把它的技术路线纠正过来之后,它未来也有可能会去冲击第二梯队。
#起帆电缆#,暂时不会冲击第二梯队,未来也有可能。
因为前面我说了,起帆其实最大的问题是它没有属地资源市场。
但是它后来怎么去广西去建海缆厂,那么广西相当于以后就是它的属地资源市场了,它就有可能会通过属地资源市场拿一些订单,所以有可能会冲击第二梯队。
第三梯队里面还有一个企业,叫做#太阳电缆#,太阳电缆目前不做海缆,但是未来是做海缆的。
这个企业我认为未来第二梯队是很稳很稳的,甚至说如果做得好,可能会冲击第一梯队。
其他的企业可能唯一有点花头,就是看远东能不能冲击第二梯队。
Q:从设备和工艺的角度来看,目前哪些比较核心的海缆设备是需要进口的?如何分析海缆各个设备的投资点?DZ:设备这一块,其余的都可以国产化,就唯独交联机需要进口。
Q:整体设备在投资里的占比多少?DZ:投资,我举一个案例,像拉丝这一块投资不大,国产机,其实一个30亿-40亿的海缆厂的投资,其实它只要大概几百万就可以了。
绞合工序,30-40个亿投资的话,大概需要2,000万-3,000万左右。
交联工序就需要多一点,需要个把亿。
如果加上它的立塔,这个厂房建设可能需要两个多亿。
然后铅塑工序,大概也需要2,000多万1一个建设,包括那个托盘在里面。
然后立式成缆、钢丝铠装工序大概需要6,000万左右,加上托盘,那需要9,000万左右。
然后其他的,实验设备大概需要几千万左右,包括其他厂房、码头,总共它加起来大概就是需要10亿左右,因为还包括你拿实验报告还需要大概6,000万-7,000万这么多。
Q:目前哪些国内设备厂商比较有亮点或者比较值得关注?DZ:国内的设备厂家有亮点,只有一家公司,合肥神马。
这家优势,首先它是一个国企,第二个,几乎它就是海缆行业设备的一个龙头。
海缆行业最重要的几个设备,一个是交联,一个是叫做立式成缆、钢丝铠装。
交联这一块都是进口的,这没办法去搞。
但是它把其他的,比如说托盘,比如说立式成缆,比如说钢丝铠装,它占据了国内绝大部分的份额。
Q:您提到交联目前国内需要进口。
这是因为国内交联技术不够成熟吗?为什么不能实现国产化?未来有没有可能实现国产化的趋势?DZ:国产化,暂时几十年都看不到,因为几乎很难,其实国产化也国产化了,但是国产化的设备主要是去做陆地的中压电缆。
Q:东风电缆在今年第一季度末,在手订单的总额约92亿元。
其中海缆的系统大概是在55亿元,陆缆的系统是29亿元,海洋工程大概是8个亿。
目前订单的最新的情况是怎么样的?DZ:订单最新情况,其实也没差太多,也就50来个亿。
因为最新的话,招标量也不大,当时它们也把电力项目也算进去了,那个大概也差不多。
Q:广东汕头项目谁中标了?DZ:那个可能性应该是亨通。
Q: 东方电缆的公告披露,随着青州五六七、帆石一二等项目的推进,公司有望进一步提升在手订单规模。
青州这几个项目目前推进的情况怎么样?DZ:这个还是在按部就班推进,反正这个项目也很快,要么今年下半年,要么明年上半年,这个项目也会落地的。
反正这几个项目,大部分肯定都是在东方那里,它的属地资源优势很明显。
但是东方电缆的产能也是有限的,它的产能如果吃爆了,之后它也吃不下了,吃不下来之后,订单就会留给亨通。
Q:您提到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投产是吗?DZ:招标。
Q:您认为青州五六七、帆石一二等项目的招标,东方电缆的优势在哪?DZ:前面我说过了,最大的优势其实就是属地资源市场,这个一定要注意,任何优势在属地资源面前都是不堪一击的。
各个海缆厂有各个海缆厂的优势,属地资源是最重要的。
其实各个海缆厂的优势其实也,头部3家都是有很好的技术优势、品牌优势、还有产能优势,这些都是很明显的。
因为最终也是比较头部3家,两个把亨通甩了一截。
它们各自的属地资源优势,其实前面也讲过了,相对来说,因为这几年的海风建设主要是建设在阳江,所以东方的水力资源感觉是格外明显。
其实在前两年,在江苏大规模海风建设的时候,南通的属地资源也很明显的,所以说属地资源在这里,相对来说都好。
亨通的属地资源就是在盐城和揭阳。
东方就是阳江和整个浙江,都是它的属地资源。
Q:每家公司的产能是否足够去匹配对应的属地资源的需求,会不会出现一些产能不够的情况,被别家抢占了一些市场?DZ:这个是100%,最典型是阳江,刚才我说过了,阳江接下来很多标,其实您刚才也说了,五六七、帆石一,还包括后面的帆石一、帆石二、三山岛等等,多得一塌糊涂。
像它好几个GW,可以100%地说东方吃不下全部,这是肯定的,因为东方目前的产能只有30-40个亿。
第二个厂好了,也不过才60-80亿,也不过才4GW,而且是还要包括阳江,它的厂要好的话,还要更往后,也就是说它根本吃不了这么多订单。
而且它这些厂,相当于是把所有的设备全卖出海外了,包括它的陆港做一点点吧,对不对?也就是说整个搞下来,它肯定是吃不下的,这是没办法的,因为阳江这一下,它投资太多了,没办法的事情。
当然这也好,给亨通了一些机会,也不能够只培育一个企业,对吧?总之,它们的招标方也会考虑这一块事情,总的企业要多培养几个,以后在市场竞争中也才好有一个竞争,对吧。
Q:东方曾提到提到,东部的北仑基地今年第四季度产能将逐步释放,目前这个基地30GW的产能什么时候达产呢?DZ:今年过完吧。
因为一个新设备,你要讲你的投产还是达产?你设备好了,其实就能够投产的,但是你的新设备总有一个磨合的过程,你也总在发现设备安装或者设备调试中的一些问题,你要等它全部磨好,才能算正儿八经地完全能够实现它的产能。
所以我认为比较理想的是在明年,它能够实现全部的产能。
新设备不是说我把设备安装好了,调试好了,出产品了,就是表示它能够完全出产了,这是两码事,尤其是海缆这一块。
你要它磨合一段时间,比如说我现在这个交联机好了,我先干陆地电缆订单,干了个几个月就好了,然后我再来干海缆。
它总得要有这么一个,因为陆地电缆订单,你说白了,你干废了也无所谓,我大不了把盘子全砍了,对不对?损失很小。
但是关于海缆,因为有些问题,可能是你调试的时候,你没发现的,但是短暂又不会出现的,因为新设备出现可能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对不对?所以等这些问题,磨合好了,然后大批量的。
因为海缆的项目接下来都是1GW的大项目,都是500千伏的到3,000千伏的,这种项目,换一根线,对整个的工期延长都很大的。
为什么?500千伏的料都是进口的,空运都要好几个月,都要很长时间的。
因为500千伏的料都属于定制,你这一个批次干废了,你想等下一批的料再过来,都要好几个月,所以这个里面它都会很稳重的。
DZ:磨合期,这看公司的情况,有的企业大概就是磨合那么几个月就好了。
比如说这几个月把设备重点去干嘛?投去陆缆大规模的建设,陆缆干那么1-2个月、2-3个月,就基本上差不多了。
或者我是用我的设备去干集电海缆的,我干它几个,因为集电海缆相对来说我可以修、可以补,可以用软件口去弄。
对不对?集电海缆,它毕竟都很多短端,对不对?可以用这一块去干,也没什么问题,只要不要一下子就去上那个500千亩的主输送海缆,这个有点太冒险。
Q: 东方电缆在南方的超高压产业基地的一期项目,之前是说在2022年底争取建设完成,并且在2023年开始投产,达产后新增15亿产能规模。
目前进度如何?DZ:现在开始搞了,但是它的这一期就是集电海缆,其实建起来是很快的。
厂房建设大概几个月,5个月就能好,设备安装再来个2个月左右,加调试,其实说明年它的集电海缆是能够,明年的集电海缆是能够投产的。
明年集电海缆大体上也能够肯定能实现的,集电海缆应该是没问题,它的主输送海缆可能要晚一点。
Q: 东方电缆目前不同地区的海缆的产能对应的电压的情况是怎样的?不同等级的电压产品占比情况如何?各个产品不同等级电压产品的毛利率情况如何?DZ:东方总的在宁波,就两个厂,前面也讲过了,总共是60-80个亿,把所有的设备全上满。
这里它的立塔大概有6条,加上前期叠加起来,大概它的主输送海缆能够占50%左右。
它的雅砻江场区,因为第一期只是集电海缆,主输送海缆如果要搞的话,也要到2025-26年左右才会好。
所以说第一期集电海缆,它也就只有一台立式成缆机,这样也差不多就10-15亿左右,也差不多,因为说15亿是有一点在上限的,说10亿要好一点。
Q:它的毛利率水平大概是怎样的情况?DZ:毛利率水平,目前的220其实已经有下降的趋势了。
我实话实说,220大概在40%左右、偏上一点点。
因为现在主要是有些海缆厂在那乱搞,在乱杀价,所以说没办法,稍微偏上一点点。
35千伏就低了,30个点左右。
Q:东方第一季度的综合毛利大概是在27%,同比下降大概2.7%。
您认为除了您刚才讲的杀价,还有没有一些其他原因?DZ:其实主要还是一个,因为这里还有一个事情,前面我讲过,各个机组的财务报表,还要考虑就是交付量有可能会下滑,因为刚才我前面说过了,去年已经实现抢装潮了,那么去年交付量是到了一个峰值。
前面我也讲过,今年交付量是个小年,那么肯定不会像去年交付那么满。
交付下降就意味着你在结算这块就相当于也是下降的,所以说它的毛利率下降也是很正常的,包括杀价的事情,也是正常的。
[00:48:13]Q: 东方电缆之前对原材料铜是有做套保的,为什么还是受到铜价上涨影响?铜的套保的时间差是怎样的?DZ:其实影响也不算很大,因为铜价,各个海缆厂都有一个特点,它都是有一个公示,叫做浮动公示。
浮动公示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举例来说,某个项目招投标,招标厂家会让你有个投标公示出来,就是你价格公示出来之后,一般5个点以内,铜价涨跌,你自负盈亏。
但是5个点以上,它会允许你调价,调中标价,要注意这么一个事情。
如果说你在招投标的时候,和客户签订了这么一个合同,那你就比较好了,这样你的风险能控制在5个点以内,这么一个事情。
如果你在招标的时候,没有谈这么一个合同项目,那将来如果铜价从6万涨到8万,那你就亏死了,那就没办法了。
所以说就是关键是看你这个合同有没有签,主要是看这个合同。
Q:这能否理解为,如果没有签这个合同,为了避免原材料波动带来的风险,就采取铜的套保??DZ:对,那你就必须这么干了。
所以说嘛,这个合同签下来是很重要的,海缆厂家一般都喜欢签这个合同,你就算套保的话,套保其实也没问题的。
因为套保这一块,它因为你算的是整个公司的毛利率,并不是算的海缆的毛利率,算海缆的毛利率的话,说不准就不是这个样子的。
因为它有很多也是陆地电缆的,陆地电缆相对来说受铜的这块影响会大一点。
[00:50:16]Q:如何拆分海缆的成本的结构,每个部分成本的占比的情况如何?DZ:我举1,000平方作为案例,800-1,000平方,它的铜的成本,铜大概每公里要用27吨。
我以7万的铜价来算,因为刚刚跌破7万,就可以算得出来它的成本大概是189,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项目了。
它再一个比较贵的东西是那个绝缘,大概在1.7万一吨左右,它大概每公里用24万左右。
然后再一个比较贵的,就是那个纤套了,大概要用60万-70万这个样子。
再下来能够超10万的,还有一个就是钢丝,大概要用掉接近20万每公里。
总共算下来,大概它这个成本在多少?成本大概在330万左右。
Q:就是每公里的成本对吧?DZ:对,其实你们就可以算出来了,330万。
如果说你要像3×1,000是目前一个主打规格,一个3×500,一个3×1,000,都用得比较多。
基本上你如果能报价报到600多万,就还是很不错。
Q:你怎么看海缆各个部分成本的未来变化趋势?您觉得哪一些环节的成本,未来可能一些比较明显的降价、降幅空间?DZ:这个就主要是看期货市场了,主要是看铜,因为你像铜、钢铁,这都是期货市场,包括这些化工原料,都是期货市场去考虑的。
化工原料相对来说会好一点,会稳定一点,主要是铜的期货影响太大,因为铜、纤,这些都是属于期货市场行为,主要看期货市场行为。
比如像铜,铜现在又在跌、跌、跌,跌破7万,对不对?铜低的时候,也只有4万、5万块钱一吨。
对不对?所以说这个铜,它也是一直在反反复复,在那横跳。
不管怎么说,你只要签了刚才我说的那个合同里面的那个协议,5%以内自负盈亏,5%以上调价,这样就双方其实都好。
5%的自负盈亏,厂家还是抗得起来,无所谓的。
Q:您刚刚说的就是说跟客户签合同是这个比例,这常见吗?大部分客户都能接受这样的合同吗?DZ:一般都能接受,为什么呢?这个也是有道理的,我也不可能涨个一分钱,找人家调一次价,也不可能的。
我有一个5%的约定。
涨5%,我不找你加价,跌5%,你也不让我减价,这样双方都还比较好,超过了5%,那我让你调个价,这也很正常。
有些讲道理的客户都会允许的,一般的客户都会允许,因为它确实是比较合理的一个诉求,对吧。
Q:海缆的定价的机制是怎样的?您怎么看未来短期和中长期海缆的价格变化趋势?DZ:海缆毛利率应该还是40%,就我刚才说的这个样子。
接下来500千伏的海缆,如果说多了,那么毛利率会提高。
整个单计划,我认为是会提升的。
Q:如果站在更长远的角度,海缆价格是不是还是是持续向下的趋势?DZ:首先要讲,这里是个很大的分析话题了,我不知道时间够不够。
第一个,从长远来看,中期、短期内是以220千伏的主输送海缆为主,中期内是以330千伏和500千伏的交流海缆为主,远期类是以500千伏的直流海缆为主。
首先,比如接下来可能会面临到升压的趋势,也就是说意味着毛利率会提高,比如这个就不是你杀价能够搞定的事情了。
因为我电压等于提升了,我毛利率提高,这是很正常的。
所以只是讲总的主输送海缆,我认为毛利率会持平,50个点左右肯定会有的。
尤其接下来500千伏,大海洋风,海洋风的大风场,那是一个大概率的事情,现在很多1GW的风场了,1.2GW的也出现了,1.5GW马上也要搞了,接下来2GW也会有。
那就说明什么?说明现在很多种大GW风场出现之后,高电压等级出现,这样它会成为一个趋势。
海风场建完,建到远海了之后,像到了超过80公里,到了100公里之后,这肯定是直流海缆了,肯定是建500千伏的。
建500千伏的话,我们就可以想象,它整个成本都很高的。
因为直流海缆,它有个特点,直流海缆虽然只有两根,交流海缆是三向,三向就是表示三根了。
但是直流海缆要注意一个事情,前面讲过,海缆是传输功率的,交流海缆是等于根号3乘以电压,乘以电流,P等于这么多,功率等于这么多。
但是直流海缆,它没有根号3这个概念,P就等于U和I,U乘以I,电压乘以电流。
这样就意味着什么?同样在500千伏电压等级之下,直流海缆电压等级是要远远地大于交流海缆的。
这就意味着我的通道截面要增大,虽然说我只有两根,但是我的整个成本并不比三芯的要小,所以这里就会带来这么一个事情。
所以我认为未来啊,加上海洋风电场建设又越来越远,那么就意味着什么呢?我整个海风场间的距离,举例来说,从50公里冲到100公里了,那我整个海风场是不是就翻倍了?我现在是20GW,未来会不会变成30GW?这很正常,对不对,因为我海风场距离翻倍了嘛。
如果说不用铝去代替铜,做这个事情,如果全铜,那么未来就是30亿、40亿都有可能,这事都很有可能的。
我海风场只要建得越来越远,那么我的这个海缆加成也就越来越大,而且我还是500千伏的。
所以说长远来看,我认为毛利率,不要老是220千伏,220千伏现在是作为一个主要的输送电压等级来做的,这个我承认。
但是在未来,220千伏就是一个低端海缆了。
不要考虑低端海缆这种事情,要考虑就是500千伏海缆。
500千伏海缆的利润,毛利率在那里摆着,500千伏成为主流之后,它的毛利率肯定是要超过现在的220千伏海缆的。
所以这里刚好现在处于220千伏和500千伏这么一个交叉点,这个是220千伏的毛利率在下降,500千伏的海缆又还没有大规模地投运,也没有投入商用。
等到接下来这个交叉点走完,500千伏占主流之后,立马毛利率就拉起来,不要担心这个事情。
Q:您怎么看东方电缆今年陆缆还有海洋工程业务的收入增速?DZ:陆缆,任何一个公司,我可以说句实话,都不挣钱,陆缆就是用来做量的,陆缆有几个点就已经很不错了。
但是你又不能够不做陆缆,只做海缆。
为什么?因为陆缆这一块是冲量的,要把你整个企业跟产量做起来,还是要靠陆缆去做的,所以说陆缆也不让放弃,陆缆基本上就是保保本,有几个点的利润就差不多了。
海工这是一个比较好的话题,今天时间可能不多了。
海工这一块,现在就是有一个事情,一定要注意,海洋风场目前正在往大风机去转型,一个是大风机,一个是大风场,那么就意味着整个海工的设备、船只等等都要转型。
目前这一块,整个海工建设的瓶颈点在哪里?海工,是它瓶颈点。
所以说海缆厂都在拼命地去扩海工,这个很重要,海工利润很足很足的,大家可能看财务报表也看不出来。
但是财务报表里面,海工都是投船的,意味着很高的银行费用,很高的财务费用,把这些财务费用只要一除,其实利润是很足的。
其实你们也看到了,大概1GW的海风,其实你想,如果是你有船,如果你没有银行费用,那么你平时的开支就很少,人工工资,船的耗损,船的常规运维,加一些海上的抛弃件等一些简单的东西。
但是你想过没有,1GW,你要多少? 1-2亿,对不对?这些东西哪要那么多钱,就会想到,这个里面利润是很高的,这个其实你们要好好的做调研,因为其实海缆的利润是远远赶不上海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