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市值本来不足百亿,却靠一起并购迈入250亿俱乐部的盈峰环境,等待它的,很可能是三年内的靓丽报表与三年后的股价闪崩。
在报表与闪崩背后的,是奔着短期利益的团队以及渴求现金回报的资本。
A股有一类企业最让人摸不到头脑,成功者有如复星,失败者不计其数,最典型莫过于蓝色光标,可谓昙花一现。
这篇文章,将为你解读一家以并购为成长模式的企业背后的故事。
01 环卫第一股的诞生古时讲上阵多是父子兵,如今是鸡蛋莫要同篮放。
到了商界,就是父亲做产业,儿子搞投资。
要论投资做的风生水起,万达王思聪在美的何剑锋面前,怕是小巫见大巫了。
1968年,父亲何享健在顺德创立美的,26年后,儿子何剑锋沿着父亲的路,在顺德创办了小家电OEM厂。
8年时间,小有成就的何剑锋决定退出传统行业,投资控股的道路在脑海中逐步萌芽。
2002年,盈峰集团成立,2006年,收购上市公司ST风科。
随后,何剑锋将威奇电工(原美的电工材料公司)注入上市公司,自此形成了风机+电工的双主业格局。
在ST风科之外,盈峰集团继续投资,进行多元化发展。
然而,ST风科在几年经营后业绩疲软,何剑锋为保住市值,先后收购东港电磁线、上虞风机,2013年并表净利润4800万,而当年上市公司净利润合计也只有5700万。
2015年,公司发展再次陷入停滞,何剑锋看准环卫领域机会,将公司更名为"盈峰环境",决定彻底转型。
此后几年,一路并购了宇星科技、源溢水务、东亮科技、大盛、明欢,斥资超过20亿,商誉最高5.83亿,硬是买出了一个环保板块。
时至2018年,盈峰环境已经买出了100亿市值,而其母公司盈峰控股也已成为涵盖五大产业的控股集团。
家底殷实的何剑锋终于下定决心,一掷千金,以152亿元对价吃掉行业龙头中联环境,市值直奔300亿,中国环卫第一股就此诞生!02 资本运作的行家为了收购中联环境,何剑锋动用了超过70亿的高杠杆资金,没有一定的背景和背书,怕是无法轻易动此手笔!但这也为盈峰环境的未来发展埋下了伏笔。
盈峰环境市值不足100亿,中联环境估值152亿,盈峰若直接吃下中联环境,除非有超过120亿的现金,否则控股权将易主。
为了实现这笔交易,擅长资本运作的盈峰控股,谋划了两步收购的方案。
第一步,由盈峰环境母公司盈峰控股,联合粤民投、宏创投资、绿联君和,以116亿现金收购中联环境80%股权。
第二步,再由盈峰环境发行股份,购买四家机构持有的80%股权,以及中联重科持有的20%股权。
这两步方案,实质上是何剑锋以母公司盈峰控股的资金,联合三家机构,动用了116亿的现金,替子公司盈峰环境买下了中联环境。
作为回报,三家机构持有了盈峰环境的股份,而何剑锋也进一步增加了所控股份。
从结果来看,上市公司盈峰环境没有花一分钱,完成了对中联环境的收购,大股东控股权也没有被稀释。
同时交易对手中联重科获得了116亿元的现金及12.62%的上市公司股份,也赚得盆满锅满。
这笔交易哪里都好,盈峰控股也不愧是资本运作的行家,只是116亿元的现金哪里能说出就出。
03 资本的回报资本是追求投资回报的,何剑锋做投资控股,本质上赚得就是投资回报率的钱。
116亿元的现金由4家公司出资,其中盈峰控股、粤民投都是何剑锋一脉的机构,而宏创投资、绿联君和背后是中联重科的身影,说白了,这次收购中联环境的资金,都是交易双方的关联方,是由交易双方共同找来的。
再说白一点,这笔交易其实是大家谋划好,一起出钱,现金进了中联重科,最后双方再通过持股盈峰环境,未来赚一笔投资回报的钱!而盈峰控股更是兵行险着,现金出资时,盈峰控股全集团五大产业净资产也只有117亿元,当时全年净利润也不过7亿元。
73.95亿元出资中,44亿是借款!这44亿的借款,由美的控股、何剑锋共同担保,同时以其未来持有的中联环境51%的股权作为质押!贷款为7年期,3年内利率5.088%,四年起以当前7年贷款利率上浮15%计算应该是5.635%,以此计算,7年总利息就高达16.63亿元!何剑锋未来如果无法在中联环境身上套现出个100亿出来,这笔买卖算是亏大了!04 增长的动力毋庸置疑,中联环境的业绩,将决定盈峰环境的市值。
而由于中联环境所处市场足够好、竞争力足够强,其业绩完全取决于团队的动力。
关于动力,三件事儿就能看明白。
第一件事儿,核心团队换血在2017年,中联环境被现金收购之前,中联重科有4位高管离职,分别为:中联环境总裁、中联环境副总裁(2人),中联重科投融资管理部长。
2017年底,中联重科高管团队中再无中联环境人员存在。
也就是说,中联环境的核心管理团队,在收购之前已全部离开。
以猛拍君的经验看,多半是反对并购无效,只能"主动"辞职。
第二件事儿,高对赌股权激励在第二轮并购开始前,宏创投资将其持有的3.78%的股份以7.34元/股的价格转让给了三个持股平台,中联环境的新管理团队,正是通过这三个平台持股的。
三个平台总出资额高达8.8亿元,其中管理团队出资2.2个亿,股权质押贷款6.6个亿。
什么概念?假如被激励的管理团队有20个人,平均每人出资额要上千万!如果经营不善,盈峰环境股价下跌过大,而大股东又不予补仓的话,这些管理层会面临平仓风险!而业绩承诺从2018年开始,实现扣非净利润不低于9.97亿、12.3亿、14.95亿,三年合计实现37.22亿元!如果无法实现,宁波盈峰和三家持股平台将作为业绩补偿的第一顺位人!补偿方案为股份+现金,股份补偿部分是以1元/股作价的,这意味着一旦无法完成业绩,公司将以1元/股的价格回购!无法补齐部分由现金补足,而管理层实际出资价格为7.34元/股!根据测算,业绩如果达标90%,需补偿金额合计高达15.25亿元,对应1.996亿股,而宁波盈峰持股10.180亿股,管理团队持股1.198亿股,按比例折算,高管团队要补偿2101万股,占持股总数17.5%。
换句话说,业绩做到90%,五分之一的股权就不翼而飞了,这意味着股价要涨到8.91元/股,否则就无法收回成本!猛拍君没有再做测算,但猜测,业绩如果只能做到80%,想要收回成本,股价怕是要翻倍才行!补充信息是,业绩对赌期3年,从股权交割日算起,需至少任职3年。
结论是,新管理团队肯定盯着利益玩命儿干!三年利润大有保障。
然而,如此博弈下,所有人眼睛都在盯着3年后的发家致富,对赌期一过,管理团队拿钱走人,真正有使命的老班底又早已尽数辞职,中联环境的未来何去何从?!第三件事儿,总部团队、管控模式、过往经验盈峰环境的管理团队,是清一色的美的系人员,在环卫、环保领域均无经验,且在集团管控领域,也看不到相关经验。
董事长兼总裁:原美的集团生活事业部副总、国内营销总监,2014年入职固废业务负责人:原美的集团市场部部长高级采购经理:威奇电工采购经理其余业务口管理层:未披露从公告上看,盈峰环境对子公司基本上是"一赌了之"的策略,委派财务、人力总监,在具体运营上不做涉及。
看过往经验,以前净利润的杠把子,贡献了一半以上利润的宇星科技,在业绩对赌期完成后,业绩立马变脸,当年净利润下滑超过50%,由2.21亿跌到1.09亿,而亮科环保压根儿就没停住。
2018年如果不是收购了中联环境,盈峰环境的净利润会很难看。
盈峰环境在回复监管函时用行业表现为宇星科技的净利润开脱,猛拍君大有无巧不成书之感,三年以后,管理层失去动力的中联环境,大概率是下一个宇星科技。
05 盈峰环境的隐忧盈峰环境目前最主要的隐忧,一个是商誉,另一个是现金流。
收购中联环境后,账上的商誉从5.32亿元飙升至62.47亿元,中联环境净利润一旦不达预期,大额的商誉减值将对盈峰环境整体业绩造成巨大影响。
另外,现金流上,残酷的对赌方案下,中联环境的管理层肯定会不惜一切的堆利润。
中联环境恶化的现金流很有可能进一步加剧盈峰环境的资金压力。
2016年,中联环境的经营性现金净流入21.27亿元,而到了2017年变为-6.44亿元,2018年前4个月为-6.27亿元。
与此相对应,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由58.14%飙升至72.65%。
并购完成后,中联环境清偿中联重科代付的货款,已经让盈峰环境的经营性净现金流恶化为-11.51亿元,以中联环境的业务体量,其现金流变化将对盈峰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而目前盈峰环境扣除商誉后的资产负债率已达到53.96%,流动比率只有1.29,速动比率降至1.15。
公司账上虽然还有23个亿的资金,但全年业务运营对资金的需求总量已高达96亿元。
隐忧还好处理,硬伤如何来补?中联环境的全新班子奔着三年后的发家致富,拿出了116亿元现金的四大资本终要实现投资回报,三年后的盈峰环境,谁来支撑数百亿市值?➡ 免责条款本文谈论的股票仅是个人根据公开信息对股票的判断,同时也不明确这些个股的买卖建议,据此买入,后果自负。
➡ 转载声明禁止转载,且从未授权任何人转载文章。
如若转载,请申请原作者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