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希望航空座椅的市场占有率未来能由前五进入前三”,天成自控董事长陈邦锐近期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专访时这样表示。
天成自控成立于1992年,是专门从事汽车座椅相关业务的公司,与上汽集团等多家公司有业务往来,2015年6月上市后,天成自控一度被称为“汽车座椅产业龙头股”。
2018年7月,天成自控完成对英国航空座椅公司AHL公司的收购,由此进军航空座椅业务,并开始推进航空座椅国产化。
但2018年与2019年,天成自控净利润持续下滑。
2018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654.59万元,同比下滑47.88%;2019年更是出现归母净亏损5.35亿元,同比大幅下滑1564.29%。
其中,天成自控2019年出现大额净亏损,正是因为英国公司商誉减值与众泰汽车、知豆汽车相关应收款、存货减值。
年报显示,AHL持有AASL公司股权,而AASL公司因收购形成的商誉 4.58亿元,天成自控应确认归属于本公司应确认的商誉减值损失3.52亿元。
直到2020年前三季度,天成自控实现归母净利润4233.96万元,同比增长67.26%,不过,天成自控营业收入为9.87亿元,同比下滑8.70%。
近期,天成自控募资5亿元建设航空座椅相关基地。
但受疫情影响,目前航空座椅国产化进度出现延迟。
航空座椅相关业务是否能为天成自控带来长足利润?陈邦锐对此解释称,因欧洲采购成本太高,天成自控的航空座椅业务利润无法体现,如能顺利推进国产化,相关业务可提高约3成利润空间。
而在汽车座椅方面,工程商用车、乘用车仍是天成自控的主要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