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大拜年#大年初一,除了拜年,实际上还可以登高。
我国自古就有在大年初一登高,向山神祈福的传统。
登高的寓意慢慢地转变,现在转变为新的一年里步步高升。
步步高升是我平生的愿望,越是缺什么,越是想什么。
在大年初一登登山,也许能让我抓住岁月的尾巴,在退休之前高升一下,也让我外表很深沉,内心很激昂,走路前呼后拥,吃饭被人推到上席,并被人第一个敬酒,讲话时高声大气,不语时大家安安静静,那该是多么让人扬眉吐气的日子。
这样的日子谁不想呢,所以,今年过年,大年初一,我决定爬山!可是合肥没有什么山,只有一个矮巴巴的大蜀山。
大蜀山是合肥唯一的山,这座山如果放在宣城、水东、甚至是王胡村,它都小的不值一提。
可是家乡的山虽然高大,我却够不着。
这些年,我漂泊在合肥,如同一只小船,在海水里随波逐流,只能遥望家乡,在心中默数着家乡一座座山峰,想像着它们的样子。
在合肥,也只能找这一座低矮的山爬一爬。
吃过午饭,我们一行跟着程大哥与小姐夫的车,来到大蜀山脚下。
大蜀山下有一条街,名叫半边街。
“半边街”,一般人认为是指建了一半的街。
其实取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指这条街,一半是街道,一半是风景。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石与水池,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并且一步一景,正所谓:一城一山一天地一户一亭一世界伴山伴水半边街半日半月伴时光人越到了年纪,就越能体会到生命的意义。
人的一生不仅仅是学习,不仅仅是工作,还应该有山有水有时光。
我们从北门上,把车停在半边街外的马路上。
半边街有很多人,前些日子,我们也来爬过一次,但是很冷清,全然没有今日这般热闹。
半边街的前面,是大蜀山地铁口,路边有人卖风筝与彩色气球,风筝挂在路边的扶手上,气球则悬在空中,在大年初一的风吹拂下,左右飘荡。
世事就是这么奇妙,昨天还是风云密布,今天便晴空朗朗。
我们来到半边街的大牌坊前,有好多人在这里拍照留影,想想一个多月前,由于封控,这里寥无人烟,没有想到,这条街一下子活了过来,上山下山,来往的人群,络绎不绝。
牌坊大门的两则,红纸黑字,写着一幅对联:岁月逢春山河添绵绣新宇峥嵘古城万象新是啊,疫情之后人们走过冬天,一定会在新的一年里,万象更新!半边街里有一个店,高高大大,店名很奇怪,叫罍村。
罍字我不认识,在百度上查了半天,才知道读作“累”!这个店是卖小吃的,这年头,没点文化,连吃点东西也很费劲很累。
因为挡在我面前有一个古怪的店名,幸好我的学生不在身边,不然他们看见我这个资深老教师----- 一个被人称为黄博的人,看见店名查百度的样子,一定会笑疯的。
穿过半边街,我们就开始爬山了。
在山下竖着一个大红牌子,上面写着,2023,恭贺新春!使今天的登山更显得很有节日气氛。
小姐夫让他的外孙王大宝,在这里照了像,并对外孙赞不绝口。
小姐夫对我说,王大宝很聪明,你别看他才四岁,那天我问他,年是什么颜色的?他说是红色的。
我问他为啥呢?他说,过年挂红灯笼,贴红春联,所以年是红色的。
我没有想到四岁的孩子很文艺--——或许我们小时候都很文艺,但在长大的过程中,文艺的细胞被社会一点点抹去,于是我们变得规规矩矩,思维僵化,缺乏想象力。
路边,竟然有山花开放,游客们纷纷拿出手机,对着花朵拍照。
终于知道春节为什么叫春节了。
因为是春天来了。
我情不自禁,拿出手机,记录下这春天里的第一朵花。
岁月里的许多美好也许都从第一开始吧。
青春里的第一次心动。
与相守终生的人第一次见面。
婴儿的第一次啼哭。
在岁月里行走,期待有更多的第一,让我们遇见,让我们发现。
虽然大部分的树木用光秃秃的树枝与满地的黄叶告诉我们,冬天依然很顽固,但我们不会停上向上攀登的脚步。
我们拾阶而上,感受着从密林里穿过来的风,用手攀着路边的藤蔓,我想起了十五年前,我带着搞竞赛的学生,来大蜀山认植物,无论是长在石缝里的天名津,还是路边丘米草,还是在草地里的百蕊草。
每一种植物很普通也很独特,各自在自己的生态位默默地生长。
有的毫不起眼,但是它们都有自己的名字,我们要尊重它们,只有这样,生命才会丰富多彩。
王大宝虽然很小,但是步子却迈得大,小姐夫牵着他的左手,我牵着他的右手,他一步跨两个台阶,我们两个老头只好把他拎着,就着他的步伐,一阶一阶向上爬。
一岁年纪一岁人,不一会儿,我们便累得气喘吁吁。
还是歇歇吧,人不能与年龄叫劲,人不能与岁月叫劲。
人要学会妥协,与过去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也与将来的自己。
路边,有一个小伙,看见一株竹子,他吐了口唾沫在手上,搓了搓手,然后一跃而起,双手交错在竹杆上,很快就爬上竹顶。
双手吊挂在竹子,两只脚在空中摇动,引得游客纷纷驻足观看。
年轻真好!有活力,有窜劲,敢显摆!你若想显摆一下,你还有那份激情与实力吗?我们在向上爬的时候,也遇到很多下山的人。
人生的旅程也是这样。
有人走上坡路,也有人在走下坡路。
上坡很累,下坡很轻松。
下坡轻松,因为下坡的人懂得放下,懂得高处不胜寒,懂得高处的风景再好,你终将与它别离。
上坡的人不要笑下坡的人,你们的相遇仅仅是一种时间上的安排。
抬头向上看,老天放过谁。
我又看见那株歪脖子树,又看见那个小亭子,记得前些日子,哦,过了一年了,应该是去年了,记得去年,在疫情的间隙里,我与妻一道爬大蜀山,来到这个亭子,下雨了!我想起了我们避雨的情景,风很大,把雨水卷了起来,打湿了妻的衣裳,也打湿了我的衣裳,却打不湿我们的心情。
我们在亭子里紧紧依靠在一起,一起看风,看雨,看树枝摇动,看浮云变幻,听滚滚雷声。
人越是上了年纪就越是珍惜彼此的拥有,就越懂得什么是一起慢慢变老!我们终于登上了山顶!虽然海拨只有284米,在别人的眼里不置一提,但对于我们老头子来说,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小姐夫的额头树枝划了一下,出现了一个红红的伤痕,他不仅不恼,反而说这是鸿运当头!生活中会遇到很多挫折,与其抱怨,还不如换一个角度,笑看人生。
为了犒赏王大宝的勇敢,上山没有让外公抱,我为他买了一串糖葫芦,他吃了两粒,还有三粒串在竹签上,向上比成一个很厉害的形状!世界终会属于他们,一代人望一代人,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人活着才觉得有希望!登山结束了,我们下山时,天晴了,红红的太阳嵌在大蜀山的凹槽里显得很有光亮。
我们走在半边街外面的名人园广场上。
我们让夕阳照在身上,虽然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但我依然觉得有山的陪伴,它不孤独,它很美丽。
在广场有一根直耸天际的赭色的柱子,它是江淮千秋柱。
柱子直刺云天,上面有浮雕,展现了江淮大地几千年的历史。
远运看去,大蜀山则成了背景。
这里好像是一个历史的舞台,走过英烈,走过孩子,也走过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