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讯:财政部的一则官宣回复,将曾经被业内热烈讨论的补贴缺口问题,再次推上了舆论的制高点。
9月27日,财政部官网发布《财政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9258号建议的答复》,其中明确了对于光伏存量项目的三个解决思路,一是拟放开目录管理,由电网企业确认符合补贴条件的项目,简化拨付流程;二是通过“绿证”交易和市场化交易等方式减少补贴需求;三是与税务部门保持沟通,进一步加强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力度,增加补贴资金收入。
财政部强调,在当前形势下,暂无法提高电价附加征收标准。
另外,国债具有强烈市场信号,在非特殊时期或遇到特殊困难情况下,不宜启用。
这意味着,此前被市场寄予厚望的两条可行措施,也化为了泡影。
10月8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2019年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的说明》。
数据显示,2019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预算数为835亿元,比2018年执行数增加48.9亿元,增长6.2%。
2019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支出预算数为866.1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加27.22亿元,增长3.2%。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9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支出预算数中:中央本级支出预算数为780.1亿元,按项目类型分:风电366.65亿元,光伏351.05亿元,生物质62.41亿元。
然而,这对于近年爆发性增长的光伏行业来说却仅仅是杯水车薪。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已超过1400亿元。
根据财政部统计,截至2017年底,光伏电价补贴缺口达到1000亿元,光伏每年所需补贴约901亿元。
十余年间不断滚存下来的巨大补贴缺口,成为光伏行业的一道坎。
根据财政部的最新表态,可以预见的是,此前大力扶持新能源的财政补贴即将完成历史使命,光伏的下一个五年,要靠自身的竞争力取胜。
01由来已久的补贴"沉疴”随着雾霾问题加剧,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迫在眉睫,由此也埋下了补贴问题的火种。
2006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大力支持并发展可再生能源。
在执行过程中,确立了我国上网电费结算方式。
2013年对于中国光伏行业来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
这一年,中国光伏应用市场开始真正启动,并一路狂飙。
2013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一个月后,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光伏补贴从金太阳“事前补贴”正式转为度电补贴。
具体而言,光伏的上网电价结算包含两部分:当地脱硫煤电价+可再生能源基金。
而光伏补贴,实际上是“可再生能源基金”的另一种说法。
它是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从全国人民电费里面收取的,用之于全社会,本质上是很清晰的收支关系。
依照可再生能源法,国家肩负着“直接收取”和“保障支付”的双重责任。
十余年过去,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和累计装机均已经领跑全球。
受益补贴,从2013年到2018年,中国光伏行业新增装机分别为9.58GW、10.56GW、15.13GW、34.15GW、53.06GW、44.26GW,分别同比增长199.38%、10.23%、43.28%、125.71%、49.52%、-16.58%。
截至2019年4月底,已并网光伏达到1.81亿千瓦。
但与之伴随的是,补贴缺口以燎原之势日益扩大,每年高达千亿之巨,大量的补贴不能及时到位,已经影响到企业的资金周转。
不少光伏电站持有量较大的企业补贴拖欠数额已达数十亿元,导致民营企业纷纷出售手中电站资产,以改善现金流。
关于补贴缺口持续扩大的原因,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俊峰认为,一是征收不到位,导致入不敷出;二是征收额度没有随可再生能源规模的扩大而提高。
李俊峰指出,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