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繁华的沿海城市到偏远的大山村落,电力渗透到了几乎所有人的日常生活中,中国的用电普及率已经达到99.5%以上,年发电量位居世界第一,其中火电占据了70%左右的份额。
尽管占比最大,但是火电企业的盈利能力并不强,上市火电企业近十年的净资产甚至略有下滑,2021年更是经历了全行业的大面积亏损,因此火电企业长久以来不受投资者待见。
在碳中和的能源革命大背景下,很多人认为盈利能力不强、周期性较强、污染又大的火电企业将会遭遇新能源的降维打击,不存在太大投资价值。
但恰恰是因为这场能源革命,火电企业正在浴火重生。
经过对能源领域长期深入的研究,我们认为火电企业和新能源并非你存我亡的替代关系,而是相得益彰的促进关系。
只要能够把握新能源革命提供的转型机遇,优质的火电企业将会脱胎换骨,在未来的两三年内迎来业绩腾飞。
01 反转的火电火电企业原有商业模式的致命缺陷在于“市场煤、计划电”。
煤炭价格由市场供需决定,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为保障民生和企业发展,电力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实行政府计划定价,一般很少上调。
对于火电企业来讲,这就意味成本端面临较大的波动,但收入端却基本锚定不动。
只要电力价格不涨,煤炭企业和火电企业的盈利就会呈现出跷跷板行情:煤价涨时,煤企受益,火电受损;煤价跌时,煤企受损,火电受益。
我们在之前发表《周期性资源股投资思路——以山煤国际为例》一文(详见马化腾APP同名公众号)中早已指出,由于供给无法满足疫情后经济复苏所带来的需求,全球大宗产品迎来了普遍性上涨。
国内的煤炭价格也一度从2021年初约650元/吨涨到1214元/吨,目前依然停留980元/吨的相对高位。
如此一来,煤企自然是赚得盆满钵满,但却苦了火电企业。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