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1日,《教育部关于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20〕2号),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和“新增审批本科专业名单”新增本科专业——储能科学与工程。
储能科学与工程的专业代码为080504T,T为特设专业,学位授予门类为工学,修业年限为四年,它属于能源动力类专业下属的一门学科,国内首个且唯一一个申请院校为西安交通大学。
设立背景 2020年年初,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制定了《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4年)》,计划提出,随着全球能源格局正在发生由依赖传统化石能源向追求清洁高效能源的深刻转变,我国能源结构也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调整。
无论是从电力能源总量结构,还是从装机增量结构,以及单位发电成本结构看,清洁能源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我国加快能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力量。
储能技术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领域,需要加快化学、物理、材料、能源动力、电力电气等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协同创新,高校现有人才培养体系尚待完善,相关学科专业尚待健全,特别是学科专业壁垒急需突破。
所以西安交通大学的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应运而生。
专业定位 西安交通大学储能科学与工程的专业定位是瞄准国际先进水平,根据我国能源和产业发展对复合型储能人才的需求,依托西安交大六个理工类优势学科(含两个A+学科),培养面向国际科技前沿,适应能源科学发展,促进能源产业升级进步的高素质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理工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型专业。
培养目标 西安交通大学的本科培养目标是掌握储能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多学科综合知识,具有整合思维、工程推理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具备从事储能材料、器件与系统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和管理的技术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适应未来各种新能源产业领域对人才的需求。
教学师资 西安交通大学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何雅玲教授担任专业负责人,吸引了包括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理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院等优秀教师构成的科研教学团队。
储能技术简介定义:从定义上讲,储能即能量储存,是指通过一种介质或者设备,把一种能量形式用同一种或者转换成另一种能量形式存储起来,基于未来应用需要以特定能量形式释放出来的循环过程。
而在狭义上,针对电能的存储,储能是指利用化学或者物理的方法将产生的能量存储起来并在需要时释放的一系列技术和措施。
分类:储能技术简单可以分为机械能储能、电化学储能、电磁储能、储热等几种形式。
每种储能技术都有其优劣势,所以如何根据不同情况,最高效节能地创新研发出适用的储能技术是一项高精尖的课题。
储能技术在发电、输配、消费各个环节均有作用。
未来发展 西安交通大学作为C9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地位不言而喻,在此清洁能源的迅猛发展势头以及国家的战略规划下,要求经过5年左右努力,增设若干储能技术本科专业、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储能技术人才培养专业学科体系日趋完善,本硕博人才培养结构规模和空间布局科学合理,推动建设若干储能技术学院(研究院),建设一批储能技术产业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推动储能技术关键环节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一批重点技术规范和标准,有效推动能源革命和能源互联网发展。
因此选择成为学科领头羊的西安交通大学,将来势必会成为整个储能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佼佼者。
毕业后可以选择继续进修,本硕博一体化学习,将来可以进入到各个大学担任教职员或教授;也可以到各大研究所,进行储能设备、材料、原理等进行重大科研项目的创新与研发;还可进入各大电力、水利、清洁能源、环保企业、高科技材料企业进行相关工作。
报考建议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对于孩子的整体素质要求较高,尤其是开设的西安交通大学,总体分数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此专业适合研究型、实用型以及常规型较高的理工科孩子报考,对于物理、化学、数学的要求较高。
新增专业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机会点,是否抓住机遇取决于孩子以及您的想法。
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