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即将到来的科技战,中国是否有底气“说不”,关键在国产芯片技术的发展。
前有光伏、芯片,现在有电动车,我们要认识到,只靠补贴是补贴不出一个强大产业的。
一个民族需要创新,创新的后劲取决于坚持,一代人不行,一个华为也不行。
20年前,中国一些青年喊出了“中国可以说不!”不少人的看法是,20年前的中国,喊这样的口号,还为时过早,但20年后就不一样了,今天的中国,不仅有能力,而且有实力“说不”。
事实是这样吗?面对即将到来的科技战,中国是否有底气“说不”,我认为,科技实力是一个重要支撑,其中国产芯片技术的发展尤为关键。
补贴成就不了一个伟大的行业可是谈起中国芯片,却多是“芯酸”的历史和尴尬的现实。
“芯酸”的历史是,芯片一度成为芯骗,成了某些人套取国家巨额补贴的借口。
曾经一度,国家对芯片不是没投入,只是很多投入都进了骗子的口袋。
比如花费国家上亿元科研经费研发出来的“汉芯一号”,所谓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只不过是将从摩托罗拉买来的芯片原标志磨掉,加上自己的标识而已。
做这个生意的人叫陈进,当时还是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的院长,他打着研发芯片的幌子,将自己标榜为“民族英雄”,相继申请到数十个科研项目,骗取科研经费。
重提这件往事,我想说的是,在科技创新领域,国家巨额投入和补贴非但不一定有好结果,还往往给骗子以借口。
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不管是早前的光伏和芯片,还是时下火爆的电动车,我的看法是,靠补贴是补不出一个强大产业的。
企业不去研发产品,而去“研发”政府,套政府的钱,也是我们纳税人的钱——这些都是”科技大跃进“留下的深刻教训。
面对国际围堵,面对人家搞贸易壁垒,我们一方面要自主研发,另一方面要警惕“科技大跃进”。
无论是芯片、光伏发热,还是新能源汽车发烧,唯有市场竞争和调节才能消热降温,还行业以理性。
做好芯片人才的储备工作关于芯片,现实的尴尬在于,最近一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芯片人才数量和质量都严重不足,缺口高达32万。
去年800多万毕业生,真正进入芯片行业工作的只有3万人。
因为搞芯片的工程师是真穷!那些去了金融、房地产和互联网的人才,工资动不动就是芯片工程师的一倍甚至好几倍,怎能不尴尬?不得不说,我们的社会在择业的时候,非常功利和浮躁,总是喜欢追逐那些所谓的热门行业。
有个真实的段子,说的是某工程师在婚恋网上张榜多月,无人问津,最后在高人的提示下,在介绍语“工程师”前加了“区块链”三个字,立马应者云集。
这就是当下现实。
资本和女郎都流入了热门行业,而芯片是冷门。
有多冷呢,20年可能不出活儿,不出产效益!所以,在这里,不得不佩服华为的远见,早在20年前就布局海思,开启芯片的新长征。
但全中国也就出了一个华为,海思也是亏损了十年之后才开始盈利的,背后的坚持只有任正非等少数高层知道。
连任正非自己也质疑过,举国房价这么高,还在不断上涨,年轻人怎么能安下心来搞数学、搞物理?所以他最近发出了“(有钱)要砸数学家、物理学家,不要砸房地产”的呐喊。
于是,我们看到,前不久,深圳市宣布给华为提供70万平米人才公寓,1万名工程师的住房问题至少解决了。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龙岗管理局关于华为岗头人才公寓南侧临时占地项目拟使用龙岗区坂田街道林地的公示我并不是说,国家给芯片行业补贴这件事做得不对,而是认为这笔钱应该用在真正该用的地方,要补对。
更进一步说,最好的补贴其实是打造让大家安心搞科研的软环境,健全法治,填补漏洞,严惩骗子,保护知识产权。
任何一个民族,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创新,而创新的后劲取决于坚持;对中华民族而言,这是一个漫长而又浩大的工程,一代人不行,一个华为也不行。
在这件事上,无须计较贸易博弈的一时高下,要准备跑长跑,运动员要拼命,保障要给力,啦啦队也要喊对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