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储能lfp(储能mwh)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8   来源:风电招聘   作者:风电招聘   浏览次数:139
核心提示:近年来储能行业的高速增长伴随储能电站事故频发,凸显出储能安全的重要性,同时催生储能消防巨大的需求。储能电站起火过程中,电池内部仍在发生化学反应,可能导致多诺米骨牌效应。传统消防扑灭难度大,储能消防可有效对锂电池热失控进行预警并扑灭火灾防止复燃。#储能#当前配套储能的消防领域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规模较小,也不匹配储能的增速。随着电化学储能安全越来越受到终端电站业主的重视,储能系统消防设备的建设标准和要求正在逐步提升,其单位价值量也会预计随着消防安全标准和要求的提升而逐步增加。CNESA数据显示,我国储能累

   

近年来储能行业的高速增长伴随储能电站事故频发,凸显出储能安全的重要性,同时催生储能消防巨大的需求。
储能电站起火过程中,电池内部仍在发生化学反应,可能导致多诺米骨牌效应。
传统消防扑灭难度大,储能消防可有效对锂电池热失控进行预警并扑灭火灾防止复燃。
#储能#当前配套储能的消防领域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规模较小,也不匹配储能的增速。
随着电化学储能安全越来越受到终端电站业主的重视,储能系统消防设备的建设标准和要求正在逐步提升,其单位价值量也会预计随着消防安全标准和要求的提升而逐步增加。
CNESA数据显示,我国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在2026年有望达到141GW;同时行业预期2025年储能消防单GW价值量将由2021年的1.2亿元上涨至2亿元。
2025年我国储能电站消防市场规模将达到46.75亿元,全球主要市场将达到261亿元,21-25年CAGR为114.9%,23年有望开始放量高增。
2025年我国储能新增装预计占全球新增装机30%,消防企业将充分受益于与国内储能系统集成厂商合作。
储能消防行业概览储能系统与电动汽车电池火灾均由于电池滥用导致某一单体电池热失控,进而引发大规模火灾事故,但二者火灾蔓延特征不完全相同。
电动汽车火灾中,某一热失控电池单体温度升高,引发相邻电池单体或模组发生火灾。
对比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系统火灾危害性更大。
储能系统通常由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模组构成,某一单体电池热失控通常导致模组之间的火灾蔓延,发生热失控概率更高。
解决储能系统安全问题,需要从四个层次构建防线。
由高效热管理技术-安全预警技术-安全防护技术-消防安全技术,建立“由防到消”的主动协同安全防控体系。
首先,热失控预警是储能电站安全的前置防线。
其次,电池本体的材料安全性是储能电站安全的第二道防线。
过程安全是第三道防线,用以监控锂电池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状态,发生异常时进行预警。
最后的第四道防线是消防安全,即发生火灾后阻隔其蔓延,灭火并防止复燃。
储能消防产业链储能消防约占储能系统成本的3%左右。
行行查 | 行业研究数据库数据显示,储能消防产品产业链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结构件、电子元器件、机箱和灭火剂等;储能下游应用场景多元化,除了储能电站外,还包括新能源汽车、电动自行车和家用储能等领域。
当前制约储能消防行业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规范缺失和技术不成熟两个方面。
在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火灾扑救方面,固体灭火剂几乎没有效果;气体灭火剂的灭火效率较差,降温效果有限;水基灭火剂除环保、成本低廉外,降温灭火效果明显。
因此,针对锂电池,特别是大型储能锂电池系统的火灾隐患进行灭火防护,设计开发新型高效、防复燃灭火剂及灭火剂释放系统和装置,利于电化学储能和储能消防行业发展。
目前市场主要以传统产品为主,而头部公司能够做到全体系(站级、舱级、簇级、PACK级)整套解决方案,在联网性、一体化、多层级等方面优势明显。
储能消防领域代表性厂商包括青鸟消防和国安达等。
随着未来风光电高比例接入电网,储能利用率将快速提升,进而带来更旺盛的消防需求,相应消防成本占比逐年提升。
2022年2月发布的《“十四五”国家消防工作规划》提出要围绕新型储能设施,加强消防设计,加强源头管理。
各政策对储能电站建设、管理提出细节化要求;引导配套储能消防设施建设,提高储能电站运营安全程度;提出2025目标装机规模和降本增效目标,政策指引储能市场发展。
政策是消防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核心驱动因素。
近年来我国对于消防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政策标准越发严格,如扩大消防产品的使用范围、规定消防产品最长使用年限、要求储能电站要实现pack级别预警及灭火等。
储能消防企业有望充分受益于政策带来的行业高增红利,同时通过与国内储能系统集成厂商深化合作,有望切入海外储能消防市场。
关注乐晴智库,洞悉产业格局!

 
关键词: 风电设备 风电叶片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