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我国发电用煤占比多少(我国发电用煤)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8   来源:风电滑环   作者:风电滑环   浏览次数:92
核心提示:近日,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随着各国经济复苏和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全球用电需求将逐步加速。其中,到2025年亚洲用电量将占全球的一半,而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用电量亦将占到全球的三分之一,创下新纪录。这对我国意味着什么?我们又将如何保障自身的电力供应安全?我国经济展现韧性,用电需求呈增加态势2022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冲击之下,我国GDP仍录得3.0%的增长率,体现了较强的韧性。而在能够直接体现经济生产活动的指标——全社会扣除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方面,2022年我国这项指标共录得73006亿千瓦时,较之2

   

近日,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随着各国经济复苏和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全球用电需求将逐步加速。
其中,到2025年亚洲用电量将占全球的一半,而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用电量亦将占到全球的三分之一,创下新纪录。
这对我国意味着什么?我们又将如何保障自身的电力供应安全?我国经济展现韧性,用电需求呈增加态势2022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冲击之下,我国GDP仍录得3.0%的增长率,体现了较强的韧性。
而在能够直接体现经济生产活动的指标——全社会扣除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方面,2022年我国这项指标共录得73006亿千瓦时,较之2021年71385亿千瓦时的数据同比增加了2.27%。
分产业来看,第一、二、三产业用电量分别为1146亿千瓦时、57001亿千瓦时和14859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加10.4%、1.2%和4.4%,体现了各行业经济生产活动正在走出疫情肆虐的阴霾,呈现逐步恢复的态势。
而在2023年,伴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进一步修复、制造业转型升级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第二产业用电量将较2022年大幅增加;而疫情形势的逐步和缓又将为住宿餐饮、交通运输、文化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代表性行业注入活力;同时在乡村振兴战略逐步推进、农业农村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的大背景下,第一产业用电量亦有望进一步增长;叠加全球极端天气现象增加,居民用电需求升高的因素,专家预测今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将大幅增加至9.15万亿千瓦时,较去年增加6%。
双碳政策下,我国电力结构的“变”与“不变”截至2022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累计为25.6亿千瓦,同比上涨7.8%;而从不同细分发电方式来看,随着“双碳”政策的实施,以燃煤发电为主要形式的火力发电装机容量为13.32亿千瓦,虽仍排名第一,但其占比已从2021年的54.56%下降至52.03%。
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太阳能发电、风电的装机容量分别为3.9亿千瓦、3.7亿千瓦,在同比分别增加28.1%和11.2%的同时,两种发电形式的占比亦分别来到15.2%、14.45%,较之2021年分别上升2.31、0.63个百分点。
从发电量来看,我国发电量为8.39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2%;其中火力发电量为5.85亿千瓦时,占比为69.77%、首次跌破70%;而以风电、太阳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则分别升至8.19%和2.73%。
这两组数据显然展现出“双碳”政策下我国电力系统逐步摆脱对火电过分倚赖,向清洁低碳进一步转型的现象;同时,也体现了火电作为我国电力装机及发电的主要形式,仍是我国电力稳定供应支柱的态势。
但上述两组数据的横向对比也体现出了我国电力结构两方面的发展特征:第一,火力发电凭借其52%的装机容量却一举贡献了全国70%的发电量,利用效率在各种发电形式中无出其右;第二,第二,以风电、太阳能发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其装机容量占比与发电量占比不甚匹配,表明其利用效率仍然偏低,未来需积极克服“弃风”“弃光”等浪费现象,在提升电网消纳能力、快速建设储能系统方面多下功夫,开启自身发展的第二赛道。
能源产业前景大好,各路玩家积极入局俄乌战争爆发后,全球政经形势激烈演变,能源供应安全也逐步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在这个背景下,无论是以煤炭为代表的传统能源产业,还是以“风光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也吸引了国内多个玩家在相关领域的跑步入场。
其中以中植集团为代表的企业,目前在传统能源领域和新能源领域均有积极布局。
在传统能源方面,集团旗下的中植能源公司近年来在内蒙古、山西、贵州、云南等地发起了多笔收购,旗下煤矿已探明储量达到45亿吨,设计产能每年超过2000万吨,为我国的煤炭供应安全贡献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
而在新能源产业方面,集团旗下的中植一客专业从事新能源商用车的研发、制造与销售,产品品类完整,覆盖氢燃料电池客车、纯电动客车、纯电动物流车等产品。
目前已中标成都市公交多笔订单,并将为今年召开的大运会提供重要的交通保障服务。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