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从光伏到基础材料创新,专访高瓴被投企业「青昀新材」创始人陈博屹|氪专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8   来源:风电招聘   作者:风电招聘   浏览次数:109
核心提示:文|郑灿城编辑|彭孝秋最近两年,材料创新公司受到的资本关注越来越多,也吸引了更多人才涌入。比如现在常见的医疗防护服,就包含了比较高的材料创新技术。为便于活动,防护服需要很轻,但又不能轻易被撕裂;需要隔绝外界病菌,但又要保证能进行一定的气体交换。但直到疫情爆发之初,国内符合医疗认证的防护服一直被国外一家500强企业垄断。「青昀新材」的尝试,或能打破对方对相关技术长达50余年的垄断。即通常认为材料的强度往往和重量相关,强度越高,物体的重量通常也越高。如果从微观结构上看,强度越高的材料,孔隙通常越小,隔绝水分子

   

文|郑灿城编辑|彭孝秋最近两年,材料创新公司受到的资本关注越来越多,也吸引了更多人才涌入。
比如现在常见的医疗防护服,就包含了比较高的材料创新技术。
为便于活动,防护服需要很轻,但又不能轻易被撕裂;需要隔绝外界病菌,但又要保证能进行一定的气体交换。
但直到疫情爆发之初,国内符合医疗认证的防护服一直被国外一家500强企业垄断。
「青昀新材」的尝试,或能打破对方对相关技术长达50余年的垄断。
即通常认为材料的强度往往和重量相关,强度越高,物体的重量通常也越高。
如果从微观结构上看,强度越高的材料,孔隙通常越小,隔绝水分子的同时,也会把气体拒之材料外。
「青昀新材」是36氪持续关注的公司。
今年6月,「青昀新材」新材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高瓴创投、东方雨虹、中金资本旗下基金、中信环境产业基金和绿动资本。
彼时其主要产品鲲纶还在中试阶段,尚未完成规模化量产。
今年8月,「青昀新材」第一条大规模产线正式投产,实现了较中试产线10倍以上的跨越。
这意味着「青昀新材」的鲲纶生产技术已经走向成熟。
事实上,在创立「青昀新材」之前,创始人陈博屹还经营着一家光伏企业,至今已在筹备IPO上市;值得注意的是,两家公司业务并无交集。
那么,陈博屹为什么选择创立青昀新材?为什么要从当下大热的光伏行业转到新材料?这当中有哪些思考?36氪和「青昀新材」创始人陈博屹聊了聊。
以下为采访实录(经编辑):极致寓于平衡之中36氪:作为一个连续创业者,选择从热门的光伏赛道切到青昀新材,肯定思考了非常多。
那就先详细介绍下鲲纶这个新产品,举例说明究竟好在哪里?陈博屹:鲲纶Hypak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材料,它的外观介于纸、无纺布和薄膜的形态之间,有极高的外观辨识度,一眼就可以看出它的与众不同。
更独到之处,体现在他的性能上,它兼具两组相矛盾的特性于一身,防水又透气,质轻却强韧。
这两组矛盾的特质能让鲲纶Hypak应用在60种以上的行业领域,并带来不一样的价值。
比如医疗包装领域,几十年前的三类医疗器械包装材料主要还是医用透析纸。
但如果使用了鲲纶材料,一方面可以在阻菌性和透气性能上达到最佳均衡。
所有的细菌既不会穿透包装接触到器械,又能够在开封使用之前,经过如环氧乙烷、伽马射线、电子束、蒸汽(受控条件)等进入包装材料内部进行灭菌;另一方面,材料的力学强度要很高,不容易破裂;同时要实现洁净剥离,在拆包时不能产生任何碎屑或者毛纤,或者是肉眼不可见的更小的颗粒。
否则可能会污染到器械本身,因为三类医疗器械都是要植入人体内部和或跟血液接触的。
再比如防护服,它在实现100%的细菌防护屏障同时,还能穿着舒适、透气。
是一种完美的防护材料。
36氪:也就是说,青昀新材既有To B也有To C业务。
那么C端客户可以从什么地方感知到这款材料?陈博屹:以现在大家常见的医疗防护服“大白”为例。
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我国有医疗许可认证的防护服企业,主要是美国一家世界500强企业。
2020年疫情之后,因为短时间需求量巨大,产品供不应求,我国对医疗防护服标准进行了修订,让更多的防护服材料和品牌进入到供应体系。
新旧两类防护服,从外观上,看似一模一样,但是材料的性能和表现却完全不同。
防护性能和透气舒适性就像是跷跷板的两端。
现在绝大多数大白穿的防护服,医护人员反映特别闷热,就是因为防护服材料表面覆膜,闭合了所有孔道。
虽然能够做到良好的防护,但完全不透气。
人体没办法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导致防护服长期穿着,无比闷热,脱掉后汗流满地。
还有另一种防护服,是反过来的另一个极端,是多层无纺布没有覆膜的材料,穿起来透气舒适,但难以做到完全的防护。
鲲纶材料制成品实现了防护性能和透气性能的高度平衡,既能实现100%的安全防护,又具备穿着舒适性,透气轻便。
此外,鲲纶还用于很多消费品场景。
比如户外用品,帐篷、睡袋、背包,以及防雨防水、轻便的运动服鞋等。
鲲纶因为具有很强的强度,可以作为基础材质独立使用,外加比纸更轻薄,穿在身上感觉不到重量,同时又透气舒适;帐篷睡袋也是同理,可以防止水分、粉尘、细菌进入到内部,同时又有比较好的透气效果。
除了户外用品,还有我们进入儿童游乐场和医院带在手腕上的腕带,洗漱包,雨伞,环保袋,高档服装和商品的标签,其实在不经意间,它已经渗透进了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36氪:青昀新材A轮融资的时候鲲纶还在中试阶段,而现在已经实现量产,是否意味着鲲纶只需要专注下游市场应用?陈博屹:不是的。
产品和技术的进步是一个循序渐进、小步快跑、不断迭代的过程。
不同应用领域的产品品类扩张,单线产能增长,良品率,连续运转时间,单位成本等等都需要不断的技术进步才能实现。
比如单线产能的增加,会让工程化的复杂度、随机性都会更大幅度的增加,它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增长,而是工艺和技术的一次升级飞跃。
鲲纶材料下游应用涵盖了超过六十个不同的行业,每个行业的应用场景和需求都不同,对“跷跷板”的倾斜角度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因此不是某一款产品打天下,我们需要针对每一个行业去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应用场景,深入挖掘行业特征。
除此以外,鲲纶也不是青昀唯一的产品管线,我们还有其他同样很有意思的创新型材料,目前在实验室已经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期待在不远的将来也会进入到中试阶段。
虽然是不同的产品线,但其底层的技术逻辑、人才的知识结构、供应链资源以及下游的客户群体和市场却有共通点。
青昀的产品管线现在看起来好像是点,但是若干年之后这些点就会连成面,形成强大的合力。
趋势、人才、文化36氪:回到个人身上,当时为什么会想到要成立青昀新材?会和之前的个人经历有关吗?陈博屹:那就要从20多年前说起,我在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读书,那里汇聚了浙大一批梦想创业,改变未来的同学。
那时候就埋下了创业火种。
毕业以后第一份工作也是人生中唯一的一份工作,是在一家美国世界500强企业,接触到了一款非常有意思的材料,就类似于青昀今天的鲲纶。
这个材料被美国企业技术垄断了长达50余年,我当时恰好负责过这个产品在国内的业务,我就非常好奇,其他国家和公司为什么会做不出来?如果有一天,我们自己能做出来,那一定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事。
2011年初我从这家美国公司辞职,开始创业,先后有三段创业经历:第一段是光伏和半导体材料,恰逢欧美对中国光伏产业执行双反政策,同时欧洲取消光伏补贴,进入平价上网。
市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极盛转向快速衰退,我印象中2011年中国有800多家光伏企业,到了2013年,还活着的不到10%。
我的初创小公司,也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变化从山顶快速滑落到谷底。
创业的第一堂课并不美好。
第二段创业经历是孚尧能源(中伏能源前身)。
在尝试了很多其他产业之后,又重新杀回了光伏行业,这次的起点是下游的电站业务。
2013年中国的光伏行业发生了一个深刻变革,从金太阳初装补贴政策过度到度电补贴时代,中国的本土光伏产业大幕正式拉开。
中伏能源是最早的一家在中国中东部区域开发光伏电站的企业,吃到了最早期的红利。
创业之初我和另一个合伙人,投入了110万,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产生了1600万的利润和净现金流入。
我们用这1600万继续投入,攻城略地,迅速扩张。
中伏能源在接下来的几年持续飞速发展,2022年销售收入将超过50亿,随着光伏电池和组件产能的进一步扩产,2023年销售收入预计会超过100亿元,贡献数亿元净利润。
第三段就是现在的青昀新材,青昀跟中伏恰好是完全相反的状态,青昀经历了相当长的发育阶段,无论从团队的组织,还是技术的积累,都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但我们相信,厚积就会薄发。
我在浙大,除了在竺院学习,还有一个工科专业,就是化工与材料。
外加第一份工作和第一次创业的经历,我对特种材料还是有一种特殊的偏爱。
除此以外,青昀的创立更

 
关键词: 风电招聘 节能风电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