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筷公勺”倡议
一直是饮食文化的热点话题之一
那么使用公筷公勺究竟有多必要?
近日
11位疾控专家做了个实验
测试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
用餐后的细菌对比
分别使用“公筷”和“非公筷”
菌落总数最大相差250倍
用餐完毕完成取样之后,采集的样本通过冷链运到实验室。
凉拌黄瓜——“非公筷”组的菌落总数是“公筷”组的将近3倍。
干锅茶树菇——两组菜品的菌落总数相差17倍!
炒芦笋——两组相差将近18倍!!
咸菜八爪鱼——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50倍!!!
专家呼吁
在外就餐时,
提倡带上自己的筷子和勺子
在此,专家提醒,使用公筷公勺很有必要。它有两个“显而易见”的好处
一是干净卫生、预防疾病。使用公筷公勺可以避免共同用餐时个人使用的餐具接触公共食物,减少对菜品的污染,降低病从口入的风险,特别是降低胃幽门螺杆菌、甲肝病毒等食源性病原体的传播。疫情期间,避免混用餐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二是减少浪费、文明餐饮。使用公筷公勺可帮助大家养成定量取餐、按需进食的习惯。在外用餐没有吃完的,大家可以放心打包回家。减少浪费的同时,还培养了人们环保节约的良好风尚。
在家吃饭时,可以采用分餐制,把做好的饭菜直接分装到家庭成员各自专属的餐、饮具中,大家只是同桌吃饭;
如果餐、饮具做不到完全独立,至少要养成每个菜都用公筷(公勺)夹取(盛取)的习惯。在外就餐时,则应主动要求店家配备一菜一勺(一筷)。
看了这个实验
你打算开始用公筷了吗?
也许一个小小的改变
就能让全家人都更健康!
你支持吗?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快速加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