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防疫科普『82』丨用不用公筷到底有啥区别?实验结果让人惊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7-23   来源: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作者:风电之家   浏览次数:331
核心提示:防疫科普『82』丨用不用公筷到底有啥区别?实验结果让人惊呆……

“公筷公勺”倡议

一直是饮食文化的热点话题之一

那么使用公筷公勺究竟有多必要?


近日

11位疾控专家做了个实验

测试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

用餐后的细菌对比


分别使用“公筷”和“非公筷”

菌落总数最大相差250倍


近日,浙江杭州市疾控中心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所和检验中心的专家们为此专门进行了一场实验,测试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用餐后的细菌对比,实验结果令人震惊。
这个实验小组由11名疾控专家参与测试,实验地点在一家餐馆,点的几道菜分别是凉拌黄瓜、盐水虾、干锅茶树菇、炒芦笋、咸菜八爪鱼和香辣牛蛙等。


每道菜都分成两份,一盘使用公筷,一盘不使用公筷,并提前进行了取样保存。
为了保证科学性,11名参与人员都经过培训,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的两组菜,必须交替着吃。最后每个菜都至少留下25克,用来第二次取样。经过小心翼翼严格无菌操作采样后,放入无菌样品袋并迅速存放到采样箱冷藏。


用餐完毕完成取样之后,采集的样本通过冷链运到实验室。



经过48小时的培育,实验结果显示 对比“公筷”和“非公筷”两组菜品剩余部分的菌落总数,“非公筷”那一组菌落总数,全部高于“公筷”那一组!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菌落总数竟然相差那么多倍!!!

凉拌黄瓜——“非公筷”组的菌落总数是“公筷”组的将近3倍。


干锅茶树菇——两组菜品的菌落总数相差17倍!


炒芦笋——两组相差将近18倍!!


咸菜八爪鱼——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50倍!!!


负责检测的专家表示 如果不使用公筷,一方面,会把自身口鼻腔携带的细菌通过筷子传到菜上。另一方面,也会导致不同菜品本身携带细菌的交叉污染。
例如,夹过凉拌黄瓜的筷子,再去夹盐水虾,就会导致两盘菜之间细菌交叉污染。
小知识 凉拌菜没有经过高温烹饪,菌落总数一般都比高温烹饪过的菜要多。

专家呼吁

在外就餐时,

提倡带上自己的筷子和勺子


在此,专家提醒,使用公筷公勺很有必要。它有两个“显而易见”的好处

一是干净卫生、预防疾病。使用公筷公勺可以避免共同用餐时个人使用的餐具接触公共食物,减少对菜品的污染,降低病从口入的风险,特别是降低胃幽门螺杆菌、甲肝病毒等食源性病原体的传播。疫情期间,避免混用餐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二是减少浪费、文明餐饮。使用公筷公勺可帮助大家养成定量取餐、按需进食的习惯。在外用餐没有吃完的,大家可以放心打包回家。减少浪费的同时,还培养了人们环保节约的良好风尚。


总而言之,无论是杜绝病从口入,保护家人健康,还是倡导餐饮文明,使用公筷公勺都很有必要。这次疫情的流行对于改变我们传统的中式共餐习惯是一次加强引导的契机。关键要转变观念和认识,通过每个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久而久之,使之成为代代相传的健康生活方式。
所以专家们再次呼吁 在外就餐时,带上自己的筷子和勺子,把餐馆的餐具作为公筷公勺。
在使用公筷公勺时,很多人嫌麻烦,容易混淆,专家们也给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家规”

在家吃饭时,可以采用分餐制,把做好的饭菜直接分装到家庭成员各自专属的餐、饮具中,大家只是同桌吃饭;


如果餐、饮具做不到完全独立,至少要养成每个菜都用公筷(公勺)夹取(盛取)的习惯。在外就餐时,则应主动要求店家配备一菜一勺(一筷)。


看了这个实验

你打算开始用公筷了吗?

也许一个小小的改变

就能让全家人都更健康!

你支持吗?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源 新华网
周心

”,快速加入头条号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