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合作 创造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
人民网 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的产业生态建设现状如何,现在参与建设工业互互联网的社会主体都有哪些?
王海 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工业互联网高度重视。2017年,国务院出台了工业互联网发展指导意见,各部委也加大了对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指导。特别是在今年的疫情期间,工业互联网通过其特有的网络联通、远程服务等优势,在疫情的防护和复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国家工业互联网这几年发展应该还是比较快的,增速也呈上升趋势。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市场规模大约是在6000亿,到2023年估计就要过万亿。因此,我们认为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还是比较好的,我个人也呈乐观的态度。
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我认为有五个成果。第一,我国已经初步搭建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生态系统。第二,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过程当中,我国推动了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发展,带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第三,我国打造了一批跨领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一批工业互联网企业。第四,面向政府、企业、终端用户等不同的客户需求,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个性化定制实践。第五,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我国一些数字技术,包括数字卵生、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区块链等等这些技术领域,也得到了很好的积累和进步。
关于参与中国工业互联网的社会主体,我认为主要是有三大类。第一大类,主要是平台的拥有者,他们包括 利用数字转型推动平台服务的先进制造业;利用自身设备和技术优势创新服务模式的装备和自动化企业;利用IT优势向工业领域进行延伸的信息通讯企业;以及利用云资源来叠加工业解决方案的互联网企业。第二大类,是基于平台上面的应用服务商,主要工作是进行数据的采集、归集,然后进行数据的分析应用。第三大类,是为平台提供服务的软件企业。
目前,我国能源行业在数据孤岛、数据壁垒、数据共享应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2018年,在国资委的支持下,国家电投联合13家中央企业,还有一家地方能源集团和一家高科技的民营企业,共同组建了一个国有资本控股,民营企业参股、市场机制运作的混合制企业,也就是我现在所在的公司,中能融合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这个公司致力于能源行业的数据平台建设,主要是做几个方面的事 第一,它对所有能源场站的工控安全进行态势感知;第二,它要把所有的经济类数据进行汇集,这里面包括像我们电力里面的20家能源企业、中央企业、44家地方能源企业;第三,它还做生产数据的汇聚,主要解决能效的问题。
王海 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建设确实是一个复杂的事情,但是它又是工业互联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内容之一。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过程参与方应包括数据的提供者,平台的建设者,基于平台的应用服务商,数据的使用者。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建设要围绕我们国家新型工业制造体系和生产服务体系建设,要汇聚政府,企业,工业,包括通讯企业、安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共同形成跨界合作、开放包容、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在能源行业,中能融合在2018年由国家电投、中电联牵头下,发起了包括高校、能源企业、通讯企业、智慧能源服务商等在内的26家企业和机构,共同组建了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其使命就是推动国家智慧能源的创新发展,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能源网络安全,打造能源智慧大脑。
王海 作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者,现在确实感觉到人才极度的匮乏和对人才迫切的需求,尤其是IT和OT的复合型人才。现在我们国家非常缺,而且这个可能不光是我们国家,整个全球这方面的人才都非常缺乏。
我们国家现在关于人才的培养就是三块,一个是政府,一个是高校,一个是企业。但三者的参与度和互动,我觉得现在还是缺乏的。大学高校的人才培养,现在我觉得可能基于我们国家原来的这种工业化国家需求,很多的人才培养机制的惯性还比较大,目前培养的人才还不能完全适应企业的需求。企业有这方面的要求、诉求,但是企业又没有一个完整的师资力量来培养。政府的引导还需要进一步加大。三者怎么互动,怎样能够更有效地把复合型的人才培养起来?因为这种复合型人才对于交叉学科结构,包括人才的综合素养、创新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这不同于我们以往的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加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