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国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10月17日,国家能源局领导在二十大第一场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记者关于能源安全的问题时表示,为大力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重点从扎实抓好固本强基、有序替代、风险管控三个方面守住能源安全底线。
该行认为,能源安全背景下,煤电政策定位由“支撑性调节性”电源变为“基础性调节性”电源,预计煤电装机有望增长,煤电机组清洁高效灵活性水平有望提升;同时,风光新能源项目发展统筹推进,提升项目经济性。
投资建议:推荐积极转型新能源,现金流充沛火电龙头华能国际(600011.SH)、华润电力(00836)、中国电力(02380)等;有资金成本、资源优势的新能源运营龙头三峡能源(600905.SH)、龙源电力(001289.SZ);“核电与新能源”双轮驱动中国核电(601985.SH)。
此外,能源结构转型过程中,能源问题凸显,推荐工商业屋顶光伏运营商芯能科技(603105.SH)。
国信证券主要观点如下:该行认为,此次国家能源局领导答记者问提出的能源安全保障举措有三点显著变化:一是强调煤电的“基础性调节性”作用,煤电的政策定位有所变化,预计未来煤电装机有望持续增长,节煤降耗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制造的“三改联动”将加快推进,实现煤电机组清洁高效灵活性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是强调加快LNG接收站设施建设,完善天然气储备体系,推动天然气消费量持续增加,增强能源供应的弹性裕度。
三是强调统筹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更为注重全面统筹发展,推动风光大基地新能源项目有序建设,提升项目盈利水平。
充分发挥煤电基础性调节性作用,加快LNG接收站设施建设,煤电、燃气政策定位更加积极国家能源局领导答记者问时指出,坚持立足国内多元供应保安全,充分发挥煤炭的压舱石作用和煤电的基础性调节性作用,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力争到2025年,国内能源年综合生产能力达46亿吨标准煤以上。
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煤炭、石油储备体系,特别是加快储备库、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等设施建设,确保能源供应保持合理的弹性裕度。
以上政策举措从我国能源资源“富煤贫油少气”的结构特征出发,强调煤炭、煤电在能源结构中的基础性地位。
煤电作用由“支撑性调节性”变为“基础性调节性”,煤电政策政策定位有所变化。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提升能源运行安全水平,发挥煤电支撑性调节性作用,加快推进煤电由主体性电源向提供可靠容量、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的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转型。
与《规划》中对煤电的政策定位不同,本次国家能源局领导答记者问时强调煤电“调节性”的同时,更强调煤电的基础性作用,这与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结构相符,煤电政策定位有所提升,预计未来煤电装机有望持续增长,节煤降耗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制造的“三改联动”将加快推进,实现煤电机组清洁高效灵活性水平进一步提升。
加快推进LNG接收站设施建设,增强能源供应的弹性裕度。
与《规划》中提出的统筹推进地下储气库、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等储气设施建设不同,国家能源局领导答记者问时提出,加快储备库、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等设施建设,完善天然气储备体系,推动天然气消费量持续增加。
全面构建风、光、水、核等清洁能源供应体系,风光大基地统筹建设发展风、光、水、核等清洁能源发展是我国实现能源结构转型和达成“双碳”目标的主要举措之一,亦是保障能源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