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桂阳重大项目(桂阳八千亩生态农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8   来源:风电叶片   作者:节能风电   浏览次数:90
核心提示:沿着蜿蜒的山路盘旋而上,一个清丽宁静的小山村就豁然出现在眼前,举目远眺,不少屋顶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让人兴奋的是,这发光的“屋顶”就是村里贫困户的“新财路”。原来这种 “屋顶”叫光伏太阳能板,是桂阳县扶贫工作队为白水瑶族乡四境村贫困户谋划的脱贫项目。“光伏太阳能板不仅不占用土地,还能发电挣钱,贴补家用。”说起这个新鲜脱贫项目,贫困户周昌日乐得合不拢嘴,村民们都把这光伏发电形象地称为“种太阳”。种下了“太阳”,结出的是源源不断的财富。据了解,白水瑶族乡四境村是桂阳县典型的贫困村,现有贫困户28户,共84

   

沿着蜿蜒的山路盘旋而上,一个清丽宁静的小山村就豁然出现在眼前,举目远眺,不少屋顶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让人兴奋的是,这发光的“屋顶”就是村里贫困户的“新财路”。
原来这种 “屋顶”叫光伏太阳能板,是桂阳县扶贫工作队为白水瑶族乡四境村贫困户谋划的脱贫项目。
“光伏太阳能板不仅不占用土地,还能发电挣钱,贴补家用。
”说起这个新鲜脱贫项目,贫困户周昌日乐得合不拢嘴,村民们都把这光伏发电形象地称为“种太阳”。
种下了“太阳”,结出的是源源不断的财富。
据了解,白水瑶族乡四境村是桂阳县典型的贫困村,现有贫困户28户,共84人,村民以种地为生,每人只有一亩多地,因为在山区任凭怎么捣鼓,也没有多大收成,且这些贫困户还存在无劳力、无资源、无稳定收入的“三无”情况,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旅游扶贫等常规扶贫都很难奏效,为他们寻找一条不走弯路的扶贫路子成为当地扶贫工作队的首要任务。
变“输血”为“造血”,桂阳县扶贫工作队因地制宜,将国务院扶贫办2015年确定实施的“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的光伏扶贫引进了四境村。
一方面桂阳县金融部门为“三无”贫困户提供安装光伏太阳能板贷款,且免除三年利息,另一方面商家垫付一部分资金为“三无”贫困户安装家庭光伏电站,从而让贫困户逐步脱贫。
“光伏太阳能板每天发电20度,一个月就有600度。
” 白水瑶族乡四境村村支书唐起星说,光伏太阳能板不仅满足自家用电需求,还可以把多余的电量以每度0.89元的价格卖给国家,一个月至少有400元的收入。
光伏太阳能板让贫困户变成了“电老板”,“通过开发太阳能资源,可连续25年产生稳定收益,实现了扶贫开发和新能源利用相结合的效果。
” 英利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克文介绍说。
目前,像四境村这种“光伏下乡入户”扶贫模式在桂阳县还处于试点阶段,在已安装运行的五户贫困户中,预计每户贫困家庭光伏电站年均发电约7500千瓦时,户均年净收益7000多元。
(邓欢)

 
关键词: 风电设备 风电叶片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