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朔州全面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绿色能源产业,逐步构建多元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提高清洁能源发电比例,推动能源供给由单一向多元,由黑色向绿色转变。
在大唐利民风电场和蓬勃峪光伏电站,我们既能看到风机,又能看到成片的光伏板,这两种不同的发电系统共用一个升压站送电上网,实现了风光互补。
大唐新能源朔州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是一个新能源发电企业,拥有298.5兆瓦的风电装机容量和20兆瓦的光伏装机容量,转动的风机与成片的光伏同框,不仅为塞北高原增添了一道靓丽风景线,更是企业降低发电成本,提高发电质量的一条新途径。
大唐新能源朔州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场长 吴树湘:我们采取风光互补这种模式,是因为考虑到了风能和太阳能的天然互补性。
白天光照强,夜晚风大,冬春季节风大,但是光照弱,采取风光互补的这种模式实现了风光效益最大化,源源不断向国家电网输送清洁能源。
据介绍,大唐新能源朔州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于2021年开始投产发电,当年发电就超过了8亿千瓦时,实现经济效益将近2亿元。
朔州的风光资源在全省首屈一指,风力全省平均发电小时数2500小时,朔州就能达到4000多小时;光伏全省平均发电小时数1500小时,朔州能达到1900多小时。
近年来,朔州创新利用大自然赐予的天然财富,不仅让风光像景区一样美,还实实在在给当地带来经济效益。
据了解,目前全市拥有风电场66座,光伏电站24座,逐步从“煤都”向“绿都”转变。
朔州市能源局党组书记 局长 黄军:全市目前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744万千瓦,较“十二五”末翻了一番。
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645万千瓦,占到全省的六分之一,其中风电装机523万千瓦,居全省首位。
“十四五”末,我们将规划建设成为“双千万千瓦级”中部电力外送基地。
从国之大者出发,扛起能源大市保供重任,体现朔州担当,作出朔州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