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0日,河南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揭牌仪式暨碳中和高端论坛在河南大学举行。
河南大学碳中和研究院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从能源生产端、消费端、碳汇端进行系统部署,致力于在未来5年产生一批重要理论成果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为推进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再上新台阶作出重要贡献。
2021年7月29日,教育部官网公布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创新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的通知。
计划中提出中远期目标,力图打造引领未来科技发展和有效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教学科研高地。
因此,多数高校成立了碳中和研究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成立2022年1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成立暨重点项目启动大会在东区师生活动中心举行。
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战略,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完善合作机制,推进重大项目攻关,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碳中和示范性能源学院学院2021年9月5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碳中和示范性能源学院学院成立,以服务国家碳中和重大战略部署为目标,为我国实现能源碳中和、资源碳中和、信息碳中和提供支撑和保障。
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学院2021年5月9日,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学院、陕西省碳中和研究院揭牌成立,致力于推动高技术成果转化,打造碳中和创新链和产业链协同共进的双创源头。
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2021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宣布成立碳中和发展研究院,研究院定位于碳中和高端智库和碳中和技术促进,对内积极推动能源、环境、信息、管理和金融等优势学科的交叉融合,对外广泛开展与政府、企业和国际各方的协同合作,实现基于学科交叉的科学研究和政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2021年9月,清华大学正式成立碳中和研究院。
碳中和院的成立,发挥一流大学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突破等方面创新引领作用的责任担当,也是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的重要举措。
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所2021年3月29日,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正式成立碳中和研究所。
研究所将围绕碳中和总体战略和实施路径、支撑碳中和的政策市场体系、以新能源为主体的先进电力系统、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先进能源技术以及其他相关重点方向开展研究工作。
华东理工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2021年9月,华东理工大学成立华东理工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
未来技术学院加强碳中和未来技术系统性方案设计,要始终坚持以自主创新为驱动核心,以更包容的心态迎接“双碳”背景下技术变革。
中国人民大学双碳研究院2021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统筹全校优势资源,成立全国高校首个双碳研究院,与两家国家高端智库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和中石油经研院合作共建“碳中和研究中心。
同济大学碳中和学院2022年1月18日,同济大学与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政府签署新一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共同建设“同济大学碳中和学院”和“同济崇明碳中和研究院”,探索新型碳中和领域人才培养模式。
武汉大学水碳循环与碳中和研究所武汉大学水碳循环与碳中和研究所于2021年6月成立,研究所致力促进相关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以期建设成水循环-碳循环领域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国内外合作研究的公用平台、学术交流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
东南大学碳中和世界大学联盟21年10月,由东南大学和英国伯明翰大学共同倡议发起的 “碳中和世界大学联盟” 成立。
为全球社会低碳发展,国家和地方实现双碳目标培养拥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提供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支持。
支持高校承担或参与碳中和领域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培育国家级、省部级创新平台,建设碳中和产教融合联合体,全面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为碳中和技术创新发展提供急需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