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新社报道,不排放温室气体的核能可以拯救气候或至少在等待新能源开发期间争取时间吗?这个问题持续在专家中引发分歧。
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在被法新社问及核能发挥的作用时说:“任何能实现减排的都是好消息。
我对所有清洁电力能源都很满意。
”核能供电量约占全球10%,优点之一是不直接排放二氧化碳。
即使对其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分析,将铀矿开采或发电厂混凝土造成的排放考虑在内,核带来的温室气体也很少:比煤或天然气少得多,甚至也比太阳能少。
因此,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为将全球变暖限制在与19世纪末相比升温1.5摄氏度这一范围内而制定的“大多数”设想方案中,核能的份额有所增加。
在全球需要更多的电力来取代化石燃料之际,核能似乎机遇在握。
国际原子能机构自2011年福岛灾难以来首次上调预期,如今预测在最有利的情况下,到2050年全球核电总装机容量将翻一番。
中国拥有最多的新反应堆。
国际原子能机构指出,还有“很多国家都在考虑引进核能,支持可靠的清洁能源生产。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拉斐尔·格罗西认为,这是因为人们认识到了核能对于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至关重要”。
这是将于11月召开的新一届气候大会(COP26)的核心目标。
但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的科学家们也承认,“未来核能的部署可能会受到社会偏好的限制”。
在一些国家,由于灾难性事故的风险或长期未解决的核废料问题,核仍然受到负面报道。
这条断裂线将欧盟一分为二:德国在福岛核事故后决定逐步脱核,波兰和捷克等中欧国家则将核视为减少对煤炭依赖的一种方式。
公众舆论往往有不同的敏感性。
布拉格商学院能源专家瓦季姆·斯特里尔科夫斯基强调:“在捷克,核能被视为一种可靠且相对便宜的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