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是一种新型清洁能源,主要用于偏远地区的电力供应,以及部分偏远地区的电力需求。
全球风能总装机容量已达21亿千瓦人民币,其中风电占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的12%。
全球风电市场规模目前已达到约50亿美元。
由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风电市场,中国风电装机增速快速提升。
风电产业在我国起步较晚。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才有了政府对风电行业的支持,目前中国风电市场装机容量为43万千瓦。
本文将从风电行业政策回顾与分析中对近年中国风电行业政策进行梳理。
主要政策包括《可再生能源法》《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控制制度》等法律法规及行业政策等。
01可再生能源法自1992年颁布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国家实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纲要》等。
2011年11月30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
《可再生能源法》规定,国家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家鼓励利用可再生能源;鼓励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设备;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推广使用清洁、高效、可再生的成型技术和设备;鼓励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发和应用;支持本行业的技术进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其他有利于可再生势力发展的措施。
本法自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
02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控制制度《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控制制度》(简称“能耗总量控制制度”)是指国家为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国家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的实现,对全国能源生产与消费实行总量控制。
其目的是在能源生产与消费过程中对不合理能源利用现象进行科学引导,确保在控制能源消耗总量增长、保证能源安全供应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这一政策实施之后,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一直在持续下降中。
《可再生能源法》规定,国家建立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控制制度,并向社会公布,制定能源法和实施条例。
《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贯彻落实<可再生能源法>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了国家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战略定位(一)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二)“十二五”期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从2013年年底的72万千瓦提升至2018年底的43万千瓦;年均增长速度达20%,高于全国煤炭消费增速。
2015年6月1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2017年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和《太阳能产业规划(2015-2020年)》;2016年5月25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风电行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规定了四项重点任务其中之一:到2020年,全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3亿千瓦以上。
到2020年,建成并网发电能力5500万千瓦以上;并网装机容量达到1亿千瓦以上。
电网企业应确保新能源接入数量大于实际电量需要的增长幅度不超过20%;2020年前新增并网容量为2000万千瓦以上的大型风电项目,上网电价原则上降至0.11元/千瓦时以内。
新开发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建设纳入国家发改委年度投资计划予以重点保障。
同时国家发改委将建立节能评估与考核机制,对能耗高排放项目实行差别化征收排污费。
未完成年度减排目标任务和重点建设项目不予审批。
实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制度之外的煤炭消费需求控制指标均由政府调控。
03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以电网企业为征收对象,以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企业作为缴费主体。
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实行地方税收收入与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电价的联动征收,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向电网缴纳,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通过缴纳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获得资金,用于上网电价降低和电网补贴。
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在每千瓦时0.01元之间浮动。
按照《可再生能源法》中对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电价附加政策的规定和执行时间为2017年1月1日起至2019年12月31日止;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在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平均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水平确定的应收取标准基础上上浮20%执行。
各省、自治区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对风电、光伏发电上网电价附加征收标准进行调整,并向社会公布办法。
04风电补贴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