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为WEFore原创。
一、垃圾处理行业定义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属于公共设施管理业,其一般认为的子行业主要有垃圾填埋、垃圾焚烧、垃圾堆肥和垃圾回收利用。
二、垃圾处理行业子行业现状分析(一)垃圾焚烧及处理行业运行现状分析1、全国垃圾处理和垃圾发电PPP项目情况从PPP项目数量来看,2018年-2022年上半年,我国垃圾处理PPP项目和垃圾发电PPP项目总体均呈上升趋势。
截至2022年6月末,我国垃圾处理PPP项目达到588个,较2021年年底增加6个,垃圾发电PPP项目达到151个,较2021年年底增加4个。
从PPP项目投资额来看,2018年-2022年上半年,我国垃圾处理PPP项目投资额整体呈现增长态势,虽然到2021年垃圾发电PPP项目投资额有所下降,但是2022年上半年有所增加;2022年上半年,我国垃圾处理PPP项目投资额为1798.65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18.34亿元;2022年上半年,我国垃圾发电PPP项目投资额为730.82亿元,较2021年年底增加了25.27亿元。
2、全国垃圾焚烧市场项目中标情况根据2022年上半年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开标信息, 2022年上半年累计开标垃圾焚烧发电项目26个,对比2021年上半年的开标情况,略有下降。
2月受春节假期影响,开标项目本就不多,再叠加4、5月连续两个月的低迷走势,整体开标数量上有所下降。
除了开标数量下降外,市场份额也严重“缩水”,2021年上半年累计释放180.5亿人民币,其中千吨级以上项目达8个,2022年上半年,累计释放134亿人民币,千吨级以上项目6个。
2022年上半年开标的项目中,规模最大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是广州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服务项目,处理规模为4000吨/日,由广州环投福山环保能源有限公司中标;投资额最大项目是江门市蓬江区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置提质改造项目,总投资额高达133879.44万人民币,最终由公用能源(江门)有限公司与江门京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体中标。
目前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已发成熟发展阶段,随着释放项目的建设规模逐渐偏小(300吨/日~600吨/日区间居多)、所处地区逐渐下沉、排放标准日趋收紧,对没有任何运营经验的“入局新人”而言,在“运营为王”的时代,是一项非常严峻的考验。
(二)垃圾填埋行业2022年1-6月共计成交生活垃圾填埋场相关项目107个,中标金额约55.46亿元。
其中:一季度成交40个项目,成交额为43.78亿元;二季度成交67个项目,成交额11.68亿元。
按填埋场建设属性看,2022年上半年新建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7个;其余135个项目均为存量生活垃圾填埋场相关项目。
存量项目主要以工程类项目为主,共计成交125个项目,按项目数量占比92%,运营类项目主要为委托运营形式,占比为10%。
细化工程类项目,其中:维护改造扩容工程项目占比较大,共计成交74个项目,占比55%;其次是封场修复项目,占比34%;填埋场复生占比为3%。
三、垃圾处理行业风险分析(一)行业政策风险垃圾处理行业受到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的影响。
未来的产业政策或行业规划若出现变化,将可能导致行业的市场环境和发展空间出现变化,如不能及时适应并调整经营策略,将给行业内的企业经营带来风险。
例如,国家发改委2012年3月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垃圾焚烧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发改价格[2012]801号),核准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按入厂垃圾处理量折算成上网电量(折算比例为每吨生活垃圾280千瓦时),未超过上述电量的部分执行全国统一垃圾发电标杆电价每千瓦时0.65元(含税),超过上述电量的部分执行当地同类燃煤发电机组上网电价。
2020年9月,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明确生物质发电项目,包括农林生物质发电、垃圾焚烧发电和沼气发电项目,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时数为82500小时。
在未超过项目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时数时,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当年实际发电量给予补贴。
按照规定纳入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清单范围的项目,所发电量超过全生命周期补贴电量部分,不再享受中央财政补贴资金,核发绿证准许参与绿证交易。
按照规定纳入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清单范围的项目,生物质发电项目自并网之日起满15年后,无论项目是否达到全生命周期补贴电量,不再享受中央财政补贴资金,核发绿证准许参与绿证交易。
根据上述政策,如果行业内的其他投资运营的垃圾焚烧项目若不能及时纳入补贴清单,或超过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时数后不再享受补贴,则会对垃圾焚烧业务的盈利能力以及现金流量造成不利影响。
(二)环保风险垃圾焚烧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烟气、灰渣、噪音等可能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尤其是垃圾焚烧所排放的烟气中二氧化硫、氯化氢、氮氧化物、二噁英等受到环保部门的严格监管和公众舆论的密切关注。
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政府对环保工作的日益重视,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将制定和实施更为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并提高现有的环保标准。
行业面临的环保要求提升,在环保方面的投入也将不断增加,从而增加企业运营成本。
与此同时,为确保垃圾焚烧发电生产过程符合环保要求,废气、污水和固废等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标准,需要采用一系列污染防治技术和措施去保证项目能够达到环保要求。
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设备故障或人为原因导致环境保护风险,从而对项目运营造成不利影响。
四、银行关注点《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的通知》提出要支持重点行业和领域节能、减污、降碳、增绿、防灾,实施清洁生产,促进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更加推动银行发展绿色金融,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目前,银行介入垃圾处理行业的措施有:一是与行业中的重点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比如浦发银行合肥分行与安徽中环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银行济南分行与山东省环保发展集团;二是根据垃圾处理行业的特点推出创新产品或者服务模式,助力企业转型或者开展业务,比如垦利农商银行创新“垃圾处理收费权质押贷”助力绿色企业转型发展,建设银行“绿色贷款+PPP模式”助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三是以项目为出发点,进行项目跟进以及产业链延伸。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银行与政府合作,提供服务。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推进,国家积极支持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垃圾处理市场前景广阔。
银行在介入垃圾处理行业时,应以垃圾处理费收费权质押贷款为主,积极提供收费结算专户管理、资金归集、公司存款综合金融服务。
针对垃圾处理行业的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可以给予绿色固定收益融资。
银行还可以通过项目债券、收益债券、证券化等形式为项目筹集资金。
针对垃圾处理行业的流动资金需求,可以给予流动资金贷款,如流动资金循环贷款、流动资金整贷零偿贷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