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故事原文
(上下滑动即可观看)
向上滑动阅览
我是江西公司一名金相专业的普通检修工,负责电厂高温高压管道部件及其焊接的检测工作,妻子小慧是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护士长。像所有小家庭一样,我们各自坚守岗位,互相扶持。今年春天,我们在同一场战斗中将小家融入大家,并肩作战。
大年初五,已连续工作6个小时的我,拖着疲惫的身体从炉膛里爬了出来,记不清这是我第几次进入炉膛,本以为是驾轻就熟的工作,但这次却是我最紧张的一次。小慧大年初二主动请战支援武汉,成为江西省首批援鄂的逆行者,今天是她经过培训首次进入病房。当我穿上蛤蟆服钻进炉膛的那刻,仿佛小慧全身装备踏入ICU,耳边回响着小慧临行前的誓言“如果我不幸牺牲,请把我的小盒子带回家”,我的后脑勺阵阵发紧,不一会儿,身上的蛤蟆服已全部湿透。
回家的路上清冷安静,听着收音机里播放防疫的最新数据,我的心忐忑不安。安顿好两个孩子,估摸妻子也下班了,我小心翼翼的打去电话
“小慧,今天…还好吗?”
“嗯,挺好的,不过,我可算知道你穿蛤蟆服的滋味了,今天才穿一个小时,整个后背全湿了,用不了几天,我也能有S曲线了。”
听着那头轻松的回话,悬了一天的心暂时落了下来。我知道穿着多层防护服、浑身黏糊糊地持续工作4小时是怎样的感觉,我也知道那是小慧为了不让我担心而故作轻松。
就这样,小慧做着白衣天使治病救人,我当着蓝领铁军检修保电,我们人分两地而又同心携手守卫安全。
随着疫情发展,小慧从原先工作4小时延长至6小时,病房由原来的8人到满员13人,责任与风险双重叠加。
而此时,我们主要维护的机组距离开机还剩5天。受疫情影响,负责炉膛管道焊口拍片的人员无法给予支援,要知道,拍片工作做不完,整个机组就无法启动,直接影响到后续的保电工作。通宵加班,那两个孩子就要完全托付给父母,老人年纪大了,照顾孩子本来就吃力,万一这个节骨眼儿有个头疼脑热,那可怎么办?晚上,我和小慧说出了心中的顾虑。小慧沉默了一会儿,说 “我给你讲讲这段时间的经历吧。”
在小慧负责的病房中,有位70多岁的老爷爷,他年轻时在江西当兵入党。疫情来袭时,爷爷和他老伴都不幸感染病毒,老伴体质差没能扛过去,爷爷情绪低落产生了放弃治疗的念头。为了拉近与爷爷的距离,小慧就对爷爷说起井冈山上的大小井、挑粮小道,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爷爷的病情不断的好转,在离开ICU时,爷爷和小慧约定,等到疫情结束,一起到井冈山去看满山的红杜鹃。
我想,这就是不服输的小慧!
回想电站服务业从井冈山,到瑞金,再到贵州,多少党员职工舍弃繁华都市常年驻守在外,与烟囱锅炉为伴、与白云繁星为伍。作为红土地上成长的青年,面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严峻考验,我又怎能掉队!当天晚上,我在信纸上郑重地写下 “敬爱的党组织,请您考验我!”
第二天,我把家里安顿好,就带领金相小组一头扎进炉膛,开始对焊口进行拍片检查。大部分焊口所处位置狭窄隐蔽,人员根本无法直立行走。我们拖着30多斤重的探伤机在管道间匍匐前行,有时候一趴就是2、3个小时,甚至通宵,终于提前一天完成全部500多道焊口的拍片分析工作。
与此同时,在湖北上万个“小慧”的努力奋战下,武汉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小慧在3月20日也终于回到了江西。可是,还要隔离14天才能回家。恰巧我又接到支援项目部大修的通知。隔着大巴车的玻璃窗,我看见小慧满心欢喜地向我招着手。拿出手机接通电话,我心怀内疚地对小慧说 “老婆,对不起了!我答应你,等你回家后家务我全包的事要泡汤了,我又要去驻外项目部支援大修了。”
电话那头小慧停顿了一下 “去吧,我会照顾好家人,等你回来!”
3月21日,我踏上了去横琴项目部的路途。我给小慧发去一条信息
“老婆,万水千山总是情,家里没你真不行!”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加入头条号!